中国环球贸易网(“成绩单”亮眼!中国外贸规模首破6万亿美元,顺差6764亿美元)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倪好沈卫多李乔一环球时报驻美、德特约记者任重青木张寒]“2021年中国贸易顺差飙升至创纪录的6764亿美元,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国家”“经济学家称,这是任何经济体有史以来报告的最高水平之一”...中国官方14日介绍2021年进出口情况,显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贸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彭博新闻称,中国去年创纪录的强劲出口势头持续到12月,支撑了放缓的经济。华尔街日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两年来,不断创造惊喜的中国外贸“尖子生”成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责任人。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经济和供应链的韧性。17日,中国将介绍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普遍预测GDP增速为8%。在全球仍受疫情困扰之际,中国的外贸“成绩单”也给世界注入信心,因为2021年将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国,让全球供应链基本畅通,让许多国家摆脱了商品和原材料的严重短缺。即使疫情反复,基数越来越高,今年中国外贸仍将面临复杂考验,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跨越一年5万亿和6万亿两个台阶

14日,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外贸进出口情况: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1.4%。2021年,按美元计算,中国进出口规模达到6.0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李奎文提到,在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8年后,跨越5万亿美元和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达到历史新高。今年外贸增长达到1.4万亿美元。

这份“成绩单”引来外媒热议。华尔街日报表示,中方表示2021年稳定外贸的效果好于预期。按美元计算,2021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9.9%,进口同比增长30.1%,贸易顺差6764.3亿美元。这大大扭转了爆发第一年的惨淡局面。

法新社评论称,2021年全球需求回暖,中国出口大幅增长。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在疫情期间迅速反弹,工厂能够运转,满足全球对电子和医疗用品的需求,这使得中国去年的出口增长了29.9%。

美联社称,中国在2021年积累了一系列月度贸易顺差,全年顺差同比增长26.4%。经济学家表示,这是历史上任何经济体报告的最高水平之一。唯一能和这个数字相提并论的是沙特等石油出口国在上世纪70年代油价暴涨时的情况,但后者的总收入更小。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2021年中国外贸增速超出市场预期,背后是中国经济韧性的有力支撑。中国的疫情防控效果最好,强大而全面的生产链和供应链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2020年全球贸易规模将下降7.5%,中国仍将实现逆势正增长,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和供应链的韧性。

据了解,1978年,中国商品进出口额仅为206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0.8%。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进出口总额比美国高2500亿美元。2014年和2015年,中国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除了2016年美国以204亿美元的优势超过中国,此后中国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2.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9%,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荷兰是2020年全球贸易规模的前五名。

美媒:中国今年“充满野心”

德国《商报》称,“世界冠军”中国实现了创纪录的顺差,这是自195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值。这是由于中国几乎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大规模检测、接触者追踪和强制隔离,中国成功控制了病毒,对经济和国外订单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全球对配备家具和电子设备的家庭办公室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

路透社称,考虑到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主要经济体退出大规模刺激政策、外部需求减弱、订单回流东南亚等地区,出口放缓是分析师对今年中国外贸的普遍预期。但中国疫情防控领先,海外供应链修复尚需时日。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将保持强劲。

李奎文14日毫不掩饰困难。他说,今年中国外贸面临更多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大压力。但他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将继续为稳定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华尔街日报说,中国正在积极寻求扩大市场,对今年的外贸形势仍然充满信心。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全球最大自贸区起航。2021年,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进出口12.07万亿元,增长18.1%,其中,出口增长16.8%,进口增长19.2%,均低于去年进出口整体增速,说明贸易空仍然较大。此外,去年,中国提交了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书面信函。

中国14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6%,其中出口增长21.5%,进口增长26.4%。此外,2021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是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进出口分别为5.67万亿元、5.35万亿元、4.88万亿元、2.4万亿元和2.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7%、19.1%、20.2%、9.4%和18.4%。路透社估计,去年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为3965.8亿美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去年的中美贸易规模可以说是符合预期的,不仅较前年大幅上升,较贸易战前的2018年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这说明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彻底失败,“中国制造”不可替代。也证明了中美产业分工存在有机联系,华盛顿打压中国违背客观规律。而且中国和几个主要伙伴的贸易增长非常强劲,这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的,平衡的。

环球贸易网b2b

中国疫情是否影响全球供应链?

“中国仍有望在2022年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德国新闻电视台14日评论称。西方国家疫情此起彼伏,很多新兴国家也陷入疫情,恢复缓慢。中国将在2021年发挥重要作用,使全球供应链基本顺畅。如果没有中国增加出口,许多国家将面临商品和原材料短缺,通货膨胀将更加突出。专家预测,中国今年将继续努力加强全球经济的协同作用。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2021年增长8%,2022年增长5.1%。

然而,近期中国多地爆发疫情,以及即将到来的春节,让外界更加担忧。《财富》杂志13日称,中国的疫情应对措施正在多条战线上考验全球供应链,从东北的大连到南方的深圳。在Xi安,三星调整了其半导体工厂的运营。在天津,丰田和大众工厂暂停生产。据彭博介绍,此次疫情导致宁波港附近的服装厂停产,天然气运输中断,而疫情发生地河南和广东都是电子产品生产中心。

据美国《商业内幕》报道,由于几个重要港口城市的疫情,许多船只已经转移到上海。全球最大港口的拥堵可能会对本已脆弱的全球供应链产生巨大影响。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部联席主管纽曼表示,鉴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形势可能比去年更具挑战性。风险在于,“所有供应链之母”将在未来几个月遭遇挫折:在Omicron的影响下,亚洲工厂将被关闭。“从韩国到印度,从中国到印度尼西亚,奥米克隆在亚洲的迅速传播增加了重大生产中断的风险。”纽曼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亚洲港口的中断正值美国继续应对其南加州大型港口的历史性拥堵之际。但由于疫情蔓延,本周约有800名码头工人患病,导致相关作业进展缓慢。法新社14日称,随着奥米克隆席卷美国,超市和商店货架上空摇摆的场景成为疫情继续扰乱美国供应链的最新迹象。报道称,短缺是美国疫情期间反复出现的现象,卫生纸短缺是疫情早期的征兆,但最近更多产品缺货。

据路透社报道,根据联合国13日发布的《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在新一波新冠肺炎感染、劳动力市场挑战、供应链紧张和通胀加剧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低于去年的5.5%和2023年的3.5%。报告称,在2020年萎缩3.4%后,2021年的增长势头在年底开始放缓,包括中国、欧盟、美国和其他大型经济体。

更多信息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时间客户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