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运营自媒体或公众号,最头疼的不是坚持问题,而是不知道每天该写点什么,尤其是随笔类的,每天要做的事情这么多,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孩子,哪里有时间去思考?更不要谈什么触动或感想?
对于自媒体创作者来说,从关注的一些大号来说,他们的题材来源很简单,就是各种追热点,现在有各种热点榜单,这种榜单时时变化,确定每天的素材并不是难事。因为这些人就是要流量,有没有营养不重要,对个人有没有提升不关注,毕竟只要不违规,有流量就有收入。就比如,今天早晨看到的一篇文章,那些玩短视频的,同一个故事,换一下主角,拍成几十种版本,上传到上百个账号,做的好的,单是点赞都能有几十万个,收益也必然很可观,还真是规模化运营,禁不住账号多啊。
再有就是各种抄袭,经常刷手机的都会发现,各种抄,故事抄,梗子抄,图片抄(同一张图片,你能看到无数个不同的故事,真的是,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甚至连名字也抄,火了一个张同学,瞬间来了一堆X同学。
个人自媒体题材选择方式,主要是五个方面,
其一,工作或生活中的感悟触动;
其二,阶段性更新计划(比如,最近一周,我想重要研究一下几个核心自媒体平台);
其三,学习记录(比如最近要读某本书或钻研某个方面);
其四,问答选择(去一些问答类网站,找一些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有热度的问题,往往也能代表用户心声)。
其五,粉丝邀请。
接下来,详细说说上面这五个方面。
1.感悟触动。每天用时最长、消耗最大的毕竟是工作,近十个小时,哪怕某个瞬间引发你的思考或反思,都可以记录下来。当然,涉及隐私,没必要说具体的人或事,也没必要举例子,更没必要发泄情绪,只是写点相关内容即可。比如,虽然你在汇报前,做了各种充分准备,但跟老板一过方案,还是几乎完全被否,个人也很沮丧。这时的沮丧甚至是懊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要做的是反思,是汇报方式问题还是方案本身确实有问题?这里面就有一个特别核心的对上管理问题,这对很多人而言,都普遍存在,能不能反思出点啥呢?比如,是不是跟老板未同频?有没有换位站在老板角度思考?又或者是不是自己面对老板没敢据理力争或讲得不够清晰?老板关注或表达的到底是什么?自己反思,并写出点心得,下次面对老板去做个试验,果真有效,个人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纯正向的思考及解决问题方式才真正有助于个人的正向提升,也是有大格局的表现。
至于生活,酸甜苦辣咸,各种感悟,不多赘述。
2.阶段性更新计划。一般来说,对于自媒体运营者而言,尤其是有一定专业功底的人,比如营销类或项目管理类等,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科学的知识体系,比如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模块,就是十个大的内容章节,每个章节可以是一周或几周的主题,每个知识点就可以当成每天的核心内容。这样更新,既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性,也保障了个人的专业性或内容方向,以这个方式选取题材,3年都不用愁日更内容题材。先讲知识点,后面再讲各种案例,各种题目,甚至考试。几年下来,一个非常有专业度的大号基本便可养成。
一般每月定大致更新计划并明确每周的重点,每周定更新方向及每天的具体安排,这样,至少不会出现打开账号再想更新什么的困惑。
3.学习记录。自媒体题材创作选取读书、学习、阅读、备考或学术研究等过程的心得或感悟也是特别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引发众多共鸣,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个人提升认知。比如,豆瓣的读书分享、知乎的内容分享等,单是那些评论就不乏各种有相当水准的分析。还有那些热门考试备考类的分享,关注度更高,大家边评论边交流,对个人备考而言也往往有很大提升价值。
4.问答选择。对于自媒体创作者而言,每天去知乎或头条问答看看,也经常能发现各种好问题,通过问题描述还能发现用户的各种痛点,个人认真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必然能提升对用户的认知及文章创作本身的实用性,好文章的一个核心参数便是它的治愈能力。
有的文章,本身甚至就是一个解决方案,拿来就能用,这是对一篇文章最大的肯定,要不然只是内容堆砌。这也是我两三年的核心方向,现在还是业余爱好阶段,练文笔,练表达,积累专业知识,积累专业认知。
任何自媒体从业者,不能总是自说自话,应该经常访谈账户关注者,倾听用户心声。
当然,有的粉丝甚至非常主动地邀请创作者写某方面的文章或询问某方面的问题,甚至就是单纯的交流,这对自媒体创作者而言,显然是最好的内容创作方向和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