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书店购书之所以便宜(网红书店为何“退潮”?价格不够低,空有流量没有价值转化)

最近,颜和钟等“网络名人书店”的倒闭,又一次将传统的书店业态推上了风口浪尖。好像是不久前,他们最后一次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上走红。很多人都在思考为什么网上名人书店退的这么快,也有人在努力给“网上名人书店”指点迷津,但是没有人是先知,可以回答别人的未来。

书籍“包装”

不记得去苏州诚品书店“打卡”多少次了。起初,我纯粹是为了招牌去的,自称是诚品书店在mainland China的第一家分店,听起来很厉害。在小红书、大众点评、Tik Tok等平台,诚品书店在苏州打卡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乔纳·伯杰(Jonah Berger)的《疯狂传记》(Crazy Biography)一书中提到:“如今沉迷于社交网络的人似乎无法停止他们的分享行为,包括分享他们的想法、爱和需求。”诚品书店满足了人们作为社交信息的价值,拿着诚品书店的照片可以“装X”



一开始我去诚品书店买过几次三联生活周刊。随着时代的变迁,小报摊已经逐渐消失,诚品可以买到最新的三联生活周刊。然而,几次之后,我都没有拿到最新版本,这也断绝了我去诚品书店的理由。

诚品生活的主体由四层构成。一楼,店主想卖一些精致的商品,食品,服装,饰品等。他每次去,这些小店好像又换了一批。二楼房东想卖童书。诚品书店位于三楼

诚品书店显然在设计上下足了功夫。三面有电梯可以通往诚品书店,两边还有专门为游客拍照设计的必要打卡点。书店的内部在采光和采光方面也很有讲究。刚开始的时候,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渗透进来,加上满满的书架,会让人有置身于童话世界的错觉。

颜、钟、猫的天堂空城、西西弗斯书店、书店等“网上名人书店”与诚品书店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设计精美,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对精美照片的需求。唯一不注重拍照美感的书店,可能就是新华书店了,还是多年前的样子。

设计精美的“网上名人书店”书店满足了拍照的需求,但是书呢?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新书数量将达到17.7万册,加上旧书,图书数量将更多。线下书店不同于电商平台,会受到实体空空间的限制,所以它在布置上一定要讲究技巧。书店里的历史、哲学、艺术、科学等等分类很明确,可以算是最基本的准则,但是书架上的书都用塑料包装保护着。我到底该不该撕开它?

有网友曾在微博中指出我,“诚品书店和一般书店最大的区别就是书可以随便看,不买也没关系。就算有塑料薄膜包装,只要告诉店员你想看什么,给你撕掉就行了。还有,塑料薄膜根本不是店员做的,是印刷厂发货前做的。店员在店里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给书包和书本衣服,防止人们经常看书导致书本磨损。”

有一次我在一家儿童书店闲逛,工作人员明确告诉我,书的塑料包装是不能撕开的,他们只能用手机里的简介给我介绍书中的信息。无论是工作人员的本意,还是出版社的行为,给书加上塑料包装,大大增加了购书者与书的距离

网上书店购书

我们为什么要去书店买书?因为可以触摸(质感),可以阅读(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有实体感,虽然塑封后的书保护了书不被损坏,但是人和书的距离变长了,一本书的好坏不能只看封面来判断。

我知道很多喜欢读书的人都有一个习惯。买了一本新书,第一件事就是把包装得花里胡哨的推荐扔掉。据说更残忍的是把书前面的“推荐令”撕掉

塑封后,我们只能通过封面来判断一本书好不好。是不是像“打开盲盒”?

书籍的价格

你认为现在书很贵吗?你可以用仅仅一件衣服和一顿饭的价格买几本书。有些地方甚至可以遇到“书是按斤卖的”。与常规消费品相比,书籍非常便宜。但问题是,真正喜欢读书的人买的书不止一本

根据统计学、数学、历史、哲学等。是中年男人最喜欢的话题。成年人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脉络,而在任何领域,一本书只是在知识的海洋中打开了一个缺口比如西方的历史,一本罗马史的书可能只是对罗马的粗略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历史上的人物,你至少应该读一下凯撒,奥古斯都,君。

所以,无论在任何领域,都会有一个庞大的资源库,而如此庞大的知识库价格并不便宜,一套《理想国》就要三四千。如果你只花几十块钱买一本书,当然无所谓,但如果你花了几千块钱,不知道尽头在哪里,你就会对价格敏感。

对于实体书店来说,他们的痛点之一就是图书行业激烈的价格战,而实体书店显然做不到这一点。比如JD.COM、拼多多、当当等电商平台,经常做100减50的活动,有时候88元有10本书等等。,这使得独立书店很难与之竞争。首先,电商平台没有昂贵的店面租金,他们的书都存放在偏远地点的仓库里。其次,电商供应链、物流、售后等等都有规模优势。同时他们还有上亿的客户群,独立书店很难像电商平台那样推广。

电商的另一个优势是对用户的个性化推荐。例如,当我搜索阿德里安·戈德沃西(Adrian Goldsworthy)的《尤利乌斯·凯撒:巨人的一生》(Julius Caesar:The Life of Giant People)时,系统会推荐内容相似的书目或同一作者的书目。经常通过系统推荐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书店更多的是按类别分类。其实同一个类别的书千差万别,仅仅通过排列很难把这些书串联起来。店员只会帮你找已知书名的书。如果你想看某个类型或者某个作者的书,他们在这里当然没有答案。

流量的价值转化

流量不仅是互联网行业的“通行证”,对实体行业也很重要。线下书店也需要吸引用户到店。如果没人来,谁来买书?说到方便,独立书店明显不如综合电商平台。对于用户来说,去线下门店购物是需要消耗成本的,比如时间和精力。

“网上名人书店”靠的是精致的设计,无形中为自己积累了足够的口碑。有了口碑,就容易有流量。延吉有,猫的天堂之城空,三联书店,中书阁,诚品书店等都不缺流量。

但是,在众多流量中,有多少是可以有效转化的呢?网上名人书店的一大特点是,不仅仅是卖书赚钱,书籍只是装饰品,咖啡饮料、小吃、文创才是真正的赚钱点也就是说,“网上名人书店”里的书籍已经成为固定成本,需要依靠书籍的周边才能让书店赚到钱,而周边产品的盈利很难覆盖热门商圈书店的成本。

带货直播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最短路径实现流量转化。“网上名人书店”的流量并没有沉淀下来,周边产品的转化能力非常有限。虽然酒水利润率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喝一杯”。很多人可能只是来拍几张照片,转身就走。

把书当装饰品,靠周边赚钱,是书的悲哀吗?









“网上名人书店”最大的问题是过于注重流量,而忽略了内在价值——书本身。在“网上名人书店”的重点区域,畅销书最多。从利润的角度来说,这没有错,但是对于用户来说,畅销书就像贴在电梯里的“广告”,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人们真的想买书,也不太可能会去买所谓的畅销书。他们最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适合他们[/S2]当然,用户可能会被封面吸引,随意买一本畅销书,但这就好比一个游客去某地购物,在景区随意买了一个华而不实的纪念品,书店很难做出量来。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在某个话题上凝结了作者的精华。大卫·温伯格在《知识的边界》一书中提到:“我们把书理想化、浪漫化了,有些人甚至过于盲目地迷恋它们。作为我们眼中的文化物品现象,它们往往反映了我们对在英式阅览室里拿着一杯干雪利酒看书的奇怪怀念。但事实是,大多数读者读的大多数书都是廉价的、一次性的文章,读完几乎就丢了。”数字时代,互联网作为载体,也造成了图书的流量分化。

如果把书店定义为产品,网上名人书店找不到自己的产品价值。它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或许,延吉优、钟、猫的天堂空城、西西弗斯书店、书店需要为用户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去掉塑料包装可能会缩短人与书之间的距离。不要怕书被损坏。把心放大可能是件好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