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设计再造青岛纺织服装
青岛纺织服装产业正在走出对外贸的过度依赖,用设计的力量为时尚新业态发展、制造业转型、区域产业协调打开了突破口
明黄色的沙发,复古配色的北欧风格储物柜,精心搭配的小物件,这不是市南区的咖啡店,也不是网络名人里的打卡地,而是青岛原创设计服装企业长久服饰在即墨卫青路旁一个外观传统的工业园区里搭建的现场“秀”。这种反差生动地传达了原创设计师和原创设计品牌给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带来的变化。
每10家工业企业就有1家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数占全市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1/10。加快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对青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岛纺织服装业是以外贸起家的。要转型,需要学会从过去的规模制胜转变为原始价值制胜,敢于面对市场,而不是仅仅依靠订单生存。
这意味着摆脱原有的生存逻辑和发展路径,重构全新的运营模式。
当然,这绝非易事。
原创设计力量的壮大为行业打破转型僵局找到了突破口,在时尚新业态发展、制造业转型、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等方面为青岛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从“小众”到“大众”
无论是开场给观众强烈视觉冲击的羽绒服秀,还是百年包豪斯工坊将非物质钩针技艺与时尚完美结合的收官秀,还是新开业的原创高端女装品牌店举办的迷你女装秀,2021青岛时装周上本土原创设计品牌的亮相都让人印象深刻。本土设计师唱主角,这是青岛时装周平台的进化,但也是青岛原创设计力量成长的最直接体现。
说起青岛的纺织服装行业,没有人不会对即时、雪达等行业龙头的强大制造能力竖起大拇指。新面料、功能性纤维的研发能力在业内也是有口皆碑的,但说到原创设计,总是“差不多”的意思。很长一段时间,原创设计和原创设计师在青岛似乎只是一个“小众”群体,而现在,“小众”正在成为“大众”。不仅设计师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原创设计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曾担任2021青岛十大服装设计师大赛评委的李文杰,也是青岛首个本土设计师原创男装品牌的创始人,是青岛原创设计发展的最直接见证人。李文杰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服装公司的设计岗位上工作了三年,2009年创办了“河图”,2012年创办了旗下年轻男装品牌“山谷男孩”。从最初的月销几件,到现在的月销上千件爆款产品,如今“山谷男孩”已经成为淘宝2021年10大原创设计师店铺之一,产品受到众多明星和网络名人的青睐。随着品牌在市场上越来越娴熟,“山谷男孩”也拓展了童装品类,开设了天猫旗舰店。
曾几何时,原创设计是普通人欣赏不了的小众审美,而原创设计师给人的印象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设计与市场有着明显的落差。但现在,随着国内消费者和行业的成熟,原创设计品牌的成长路径不再是单一的设计师独立创业,很多推崇个性化设计和品牌的时尚圈人士也在充实着青岛的原创设计力量。
已在海天商城开店的BENT IDEA成立于2015年。最初主要销售设计师品牌的服装,现在逐渐转型为集运动、街头、休闲、复古等元素于一体的民族时尚品牌。
目前,纺织谷、即墨、西海岸东方时尚中心等青岛各大纺织服装聚集地聚集了大量原创设计师。线上线下国内外设计师和专业买手总数超过10000人。
加速催化时尚新业态
看似都在服装行业,但原创设计品牌与传统制造企业在成长路径、运营模式、生存逻辑上的差异却大相径庭。原创设计力量的成长和发展对青岛来说不仅仅是多了几个服装品牌,他们也在激活青岛纺织服装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的生态。
在即墨传统产业园,打造了一个直播“秀”的久服,其JOYLOOP品牌因为对互联网风口的准确把握而迅速成长。如今全力做直播电商的JOYLOOP,正随着即墨本地直播行业的发展和主播的汇聚,形成正向循环。
与传统的制造加工服装企业不同,原创设计品牌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面向市场。好的设计没有高低贵贱,不落俗套。设计师要在设计理念和商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已经成为业界共识。正如李文杰所说,充分考虑服装的功能性和使用的表面配饰是否适合穿着,是国内原创设计师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原创设计品牌天生具有强烈的个人价值诉求,这决定了他们更大胆,更愿意改变。
JOYLOOP成立于2011年,最初通过实体店打开市场,2015年左右,发展势头最猛,在北京、青岛、安徽等地开了15家店。但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实体店中低端服装品类正在下滑的趋势,JOYLOOP自此在线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源。今天,只有四家实体店,80%的业务发生在网上。
目前,JOYLOOP的工厂直播在Tik Tok等短视频平台上如鱼得水,已与近30位流量主播合作,其中一半是本地主播,一半是外地主播。“主播也需要好货,未来一定是货在哪里,主播就在哪里。”JOYLOOP的创始人夏薇说。
获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的张崇伟,正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孵化培养专业时尚主播。“不是简单的剧本、呈现和介绍风格,而是根据设计和服装的特点来设计故事情节。”据张崇伟介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全国设计类高校中,人才质量是名列前茅的。将从相关专业中选拔4名主播,2022年1月全部到位。
工业区域更加紧密协调
从外贸订单驱动逐渐转向原创设计驱动,青岛纺织服装产业的驱动力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将反哺制造业产能的飞跃。
与几万块的大单不同,几千块几乎是原创设计品牌订单的“极限”,而常规订单大多是几百块,有的款式甚至只有几十块。这对产业链的柔性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很多本土设计师去南方寻找产能。相对于青岛企业对批量生产的偏好,南方企业接单更加灵活。但近年来,纺织服装产能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有目共睹。再加上疫情影响下工业景气度下降,制造业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日益壮大的本土原创设计品牌为厂商提供了更多新的机会。
胶东经济圈纺织服装产业的区域协调也将更加紧密,产业协调产生的生态效应也将更好地促进胶东半岛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
早在2014年,受疫情影响,加速回国创业进程的设计师在加拿大创立了独立女装设计师品牌DENNIS WANG。现在决心在国内推广品牌,他选择青岛作为国内品牌运营的大本营,家乡威海是生产基地。往返于威海和青岛之间已经成为王干工作的常态。王干希望通过品牌建设,让更多的人知道家乡的非物质钩针技艺,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青岛日报/管亥新闻首席记者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