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成都大运会)将在成都举行,开幕式倒计时100天。成都正通过为城赛跑、为民造福、全力备战国际大赛,寻求城市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
开放竞争是高质量发展战略,智能转型推动超大城市科学治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格局.....大运会作为强大的“助推器”,正在激活城市能级的飞跃,开启未来发展新的空空间。
俯瞰天府新区天府公园。
举办比赛,为城市创造新的活力
不久前,在成都天府熊猫塔一场炫酷时尚的AR光影秀中,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荣宝宝”接过冬奥会吉祥物“冰盾盾”,为熊猫家族开启了全新的征程,点燃了全球新的期待。
奥运会后,即将首次承办世界综合大赛的成都如何擦亮世界新名片?
为了给世界呈现一场精彩的体育赛事,成都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先后派出多个学习观摩团赴东京、深圳、武汉等地观摩学习,收集了大量有关东京奥运会、深圳大运会、武汉军运会等国际赛事的信息。,并通过不断优化升级,定义了“国际竞争标准”。
北京冬奥会期间,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派出10人团队赴冬奥场馆“跟踪学习”,结合成都筹办实际,梳理带回30多条经验。“有很多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比如各种管理措施、开闭幕式设计、文化与餐饮的融合、志愿者的人文关怀……”说起学习经历,大运会执行委员会后勤部长张奎滔滔不绝。
借鉴经验,通过桌面推演、实战演练、观摩学习,成都大运会执委会逐项查漏补缺,逐一完善细节,全力推进赛事组织优化提升。
凤凰山体育公园。图片: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
新建场馆13个,改造场馆36个。大运会所有场馆已全面竣工,“绿色、节俭、必要”成为成都大运会的举办原则。在场馆建设改造的前期,成都就考虑了场馆后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记者了解到,高新体育中心、成都射击学校等场馆不仅要满足大运会要求,还要为其他国际赛事做准备,避免二次改造。同时,在高校场馆建设和改造中,充分考虑学校日常教学需求,简化改造内容,避免日后运行维护困难。
作为大运会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载体,位于成都大学的大运村将为参赛代表团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了尽可能节约,依托成都大学现有校区,大运村对学生宿舍、餐厅等26栋单体建筑进行了改造升级。
“相约幸福成都”2021年全国女子水球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水球资格赛。图片:成都双流区委宣传部
大运会筹备期间,成都人的“体育特质”被挖掘,城市的“体育细胞”被激活,市民的体育热情在空之前高涨。“相约幸福成都”系列活动在大运会各场馆举行,现场观赛人数超过10万人;截至2021年10月,已举办“携手大运会-社区趣味运动会”60余场,书写了成都基层社区体育健康新时尚...
“相约快乐成都”2021年全国射击锦标赛(步枪项目)。图片: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
“以前成都的体育设施在四川省排名靠后,但现在,成都的体育基础设施能力可以排到全国第五。”成都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至说。
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图片: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
竞争是营城,营城是惠民。
一方面是大运会高水平的竞技赛场,另一方面是休闲运动的场所——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两者完美融合。“成都正在市民家门口建‘健身房’。通过各种形式的灵活运动空房间,轻松实现人们的健身,对城市的面貌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成都大运会双流赛区田径场馆中心竞赛服务处副处长朱奎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742万人,体育人口比例将提高到48.6%。
志愿者不仅是大运会赛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推动赛事成功的助推器。目前,成都大运会志愿者人数已超过100万。
作为成都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运会的志愿服务中,让王宁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我们将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志愿服务,让每一位来到成都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到国际城市的开放包容。”王宁说。
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图片: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
智慧护航,为城市发展新动能保驾护航
2月27日,大运卫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全球首颗以赛事命名的卫星,将在50万米空高度为成都大运会提供丰富的卫星数据资源和应用服务。
2月27日,大运卫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新华社
大运卫星是“智慧大运会”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成都大运会执委会获悉,成都大运会围绕全绿色能源供应、低碳交通、5G共享、科技防疫、安全竞赛等9个方面,实施了44个智慧应用项目,开发了“美国运通”app。
在大运会场馆周围的道路上,近500棵“知识树”引人注目。除了提供基本的照明服务,这些看起来像电桩的“知识树”还配备了新能源充电桩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装置等许多智能设备,可以实现5G通信和环境监测等功能。“在‘知识树’的布局中,我们还增加了成都大运会的特色。”“知识树”供应商的负责人刘一说。
“智慧大运会”的背后,是成都无处不在、日益完善的“智慧蓉城”体系。一键查菜价,找车位,缴费,看社区商户打折信息...在成都市武侯区江西街街道韩曙街社区,依托“天府市民云”搭建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居民不再跑腿,社区服务专线“一键通”。
大融宝机器人。
成都正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解决社区治理中的“碎片化、分权化”问题。如今,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已经在成都大大小小的社区生根发芽,成都的社区也越来越“前卫”。
“天府市民云”平台。
社区依托成都政务服务“天府市民云”平台,可以快速打通居民线上一公里生活地图。“天府市民云”自2018年上线以来,累计服务城市700余项,注册用户超过1100万,市民满意度连续三年超过92%。服务范围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触角从市级延伸到社区。“天府市民云”已经成为成都“必备”APP。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2119.2万人。成都从张仪的建城到李冰的治水,一直都是一个治理良好的城市。3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城市的开放、包容、开拓精神,也滋养了不断创新的活力源泉。
大运决战,疫情防控也是重中之重。今年1月,“智慧荣成”疫情防控平台正式上线,包括基层排查、核酸检测等功能。疫情防控将实现“一码到底,一人一档,一端通用”。整个比赛期间将实行闭环管理,闭环内所有为比赛服务的工作人员在比赛期间集中居住,赛后集中隔离。如果有紧急情况,封闭环路外的人必须进入封闭环路,场馆内设置了缓冲区,保护人员进出。“目前防疫物资已经清点完毕,一般物资全部到位。”东安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中央医疗工作组经理王玲说,从2月底到7月初,她和同事们将在场馆内蹲守近5个月,确保比赛的疫情防控和医疗安全。
筑牢疫情防控防线,预案要超前。记者了解到,成都大运会还建立了大数据统计平台,实现了全程“事前防疫、远程防控、赛前核查、赛后跟踪”的实时动态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事件管理可以实时掌握每个事件的防疫情况,最大限度地做好疫情风险的防控工作。
新发展理念让城市迭代升级
在大运会沿线地区的建南大道与天府一街交汇处,有一个小小的绿色花园——“勤奋园”。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却生机勃勃。亮绿色空房间成为附近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一条绿道贯穿“兴隆湖之心”。柏华社
今年3月16日,官网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成都市建设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利用生态背景将城市空结合起来,大运会将重塑城市形态,为成都“绣”出一幅新的绿色画卷。
家住锦江区路附近的市民徐先生,最近有了一个踢足球的新去处——锦江体育公园。随着大运会的临近,这个曾经的小公园拆除了围墙和违章建筑,新增了足球场和运动器材,成为周边市民喜爱的运动健身打卡场所。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正以大运会举办城市为契机,从拆除违章建筑、拆除围墙、增加公共开放空间空入手,小范围、逐步推进城市“微更新”。
天府绿道系统规划示意图。图片: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在成都,“15分钟健身圈”随处可见。同时,以天府绿道为纽带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打造健身活力之都,成都最大的实力是在建的1.69万公里世界最长的天府绿道系统。贯穿全区的天府绿道,是围绕成都人的运动赛道,山、林、湖、乡等景观叠加,为日常运动和专业户外赛事提供了自然环境。
游览金城湖。邓贤杰
成都《世界著名赛事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成都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800亿元。体育消费的新场景不断“植入”绿道,也让这座城市的体育产业腾飞。
西村大院体育综合体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半封闭。配有1.6 km 空中间跑道、灯光足球场等设施。年平均接待量达到350万人次。近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和项目名单公布,西村大院等3个成都项目成功入选体育产业“国家队”。
从首次提到公园城市,到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体育成都正在成为一座公园城市活力的“新表达”,也带动着城市的能级跃升。
策划:惠、刘健、钱彤
监制:周红军小林
执行:侯大伟、朱咏雷
记者:董小红
统筹:王凡斋何姿
视频:张克帆
编辑:涂丽君、姜妍、黄霄云、王娅
海报:和李
新华社四川分社、新华网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