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著名的鸭厂双料资深编辑
最近,我们科技界发生了一件大事。
苹果一鸣惊人的新产品实际上帮助了外国安全团队,并证实了德国隐藏的情报机构
苹果CEO怎么敢只兼职,反间谍才是库克的主业?(卜石)
小子,没有碟中谍你就不会有那种味道了~
没有你我是不会看无间道的。
好了,言归正传:
这一次,外国安保团队的“立功”不是因为精密的针孔摄像头,也不是由007。
他们实际上依赖于苹果的年度新产品——Airtag
其实:Tag = tag ,Air = 空 gas 。
顾名思义,“AirTag”就是一个空 air标签,或者干脆就是一个蓝牙追踪器。
在官方的设定里,它就像一个标签,可以贴在我们生活必需的东西上,但是容易丢失的东西。
着急找不到的时候,就拿出手机定位:
这时候AirTag会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我们可以听声音识别位置。
或者跟随iPhone的“查找”导航来跟踪:
前面提到的国外安全团队Zerforchung通过AirTag发现德国情报机构,正是通过这个功能。
要知道,AirTag搭载的是超宽带技术的U1芯片,和iPhone可以实现精准定位。
安全小组Zerforhung 将AirTag嵌入包裹,成功让其“闯入”情报机构。
来源:新浪科技
接着,安全团队Zerforchung通过苹果的“寻找”网络,查出了包裹从柏林分拣中心运送到科隆某分拣处的过程。
因此最终确认联邦内政部有两个“伪装组织”。
但是说到网友,官方的设定哪里好玩?
于是,网友们养成了“/S2/]airtag的理想用法”:
当然要鸭,AirTag得和AirPods最对味~
但是,杜亚不得不说但是。
既然本质上是“追踪者”,就难逃被玩坏的命运。
不,在加拿大,AirTag已经成为偷车贼的新宠。
根据加拿大约克警方的新闻稿,偷车贼利用AirTag的位置追踪功能盗窃豪车:
简单来说,偷车贼会先在停车场搜寻“猎物”。
当你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时,就把标签放在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汽车挂钩或邮箱盖:
然后,偷车贼通过AirTag追踪到车主的车库或者住处,然后明目张胆地直接开走:
来源:@加拿大sUperLIFE超生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知道了AirTag已经成为了犯罪分子的帮凶。
苹果公司为什么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被使用?
来源:腾讯数码
别告诉我,真的有...
首先,在AirTag发布后不到十天,有大神宣布已经破解,并公布了破解过程:
这位大神玩的游戏是: 857手机挂AirTag会自动玩。
既然可以破解,就有可能用于其他用途。
于是,苹果首先声称自己有“防跟踪功能♀ ”:
——附近有陌生AirTag时,iPhone会弹出提示警告用户,一段时间后,警告会升级,自动播放声音。
但是这个功能有一个“ epic BUG”,就是只有iPhone用户可以“反向追踪”。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安卓用户,那么苹果的反跟踪功能是等效的。
此时,作为保护用户隐私的公司,是否应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比如限制AirTag的功能使用,缩小使用范围,增加使用步骤等等。
但是苹果没有。苹果最终选择的是弥补。
苹果在谷歌应用商店上放“追踪器检测”,就是为了帮助安卓用户“反追踪”。
Tracker Detect相当于苹果的“find”app,也可以主动扫描附近的物品,判断是否有AirTag追踪。
乍一看,这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但是让鸭子害怕的是:
“我是一个无辜的安卓用户,因为你们不成熟的苹果产品,我要奉献下一个app”
更何况现在还有流氓盯着我的鼻子和脸呢?
还没完呢。事实上,在中国公然偷车是很少见的。
然而,独居的女性被疯狂的男人追逐或抓住妻子的情况并不少见。
因此,AirTag无疑成为了Hoho个人安全和隐私的一大隐患。
再以强奸为例。有博主已经花钱衡量“强奸功能”能否实现:
来源:手机说者
也有网友想自己实践一下:
说实话,这鸭子根本不觉得“我可以监视你,但我可以抓我的小三” AirTag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因为,很明显,这两件事都不是我们应该担心的事情。
当一个大众消费品的功能可能“越级”个人隐私时,我们是否应该警惕?
正如快播创始人王欣所说:
——“技术是无辜的,但做事的人可能会犯错”[S2/]
——“没有监督,人性的弱点就会暴露”[S2/]
那么,苹果对自己产品的监管在哪里呢?
别忘了“保护用户隐私”是苹果的金字招牌[/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