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定义
微信业务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在线分销商品的商业活动。这是一种社会分配模式。微信商业体系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分销商。
根据参与环节的不同,微信业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品牌微信业务:指品牌商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销售商品的模式,如思埠、乔氏、韩束等。
2.平台微信业务:指微信业务中通过标准化平台进行交易活动的模式。平台微信业务提供完整的零售解决方案,如有赞、口袋微店、微萌萌店,这是目前微信业务中的主流模式。
3.个人微信业务:指个人基于朋友圈销售个人或代购商品的商业模式。
发展历史
微信业务脱胎于个人代购,起源于微信,也发展于微信。2014年,随着微信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微信支付、微信官方账号等基础功能的逐步完善,微信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2016年行业规模3287.7亿元,2019年预计近万亿元。
移动和社交应用的发展,为微信业务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土壤。但随着拼多多等平台社交电商的兴起和监管的加强,微信业务的红利正在逐渐流失,迎来了第二个关键转型期。
模式特征
1.微信商业模式是线下代理分销模式的线上版本,降低了各个代理环节的准入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实现了社会化分销。
2.商业逻辑以熟人为基础,有社交基因,强调社交平台的作用,向用户推荐内容,主动寻找流量。
3.打破线下代理销售模式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是对传统商品销售模式的重要补充。
市场概况
从业人员:兼职人员,24-29岁群体为主力,包括学生、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等。,表现出明显的女性主导的“她经济”特征。
产品:以护肤品和化妆品为主,其次是女性私处护理品、食品保健品、服装、母婴用品等。
盈利模式:下游代理费+商品销售费(品牌盈利模式)、开店费+店铺运营费(平台盈利模式)、商品销售费(商品销售差价)。
以品牌微信业务思埠为例:
2014年开始,实现月流水20亿,成为第一个百亿级微信商业品牌;
主营护肤品、个人护理品、日化品,自主研发产品,自组织商品经销代理团队,自有销售平台;
2018年,赛峰亚洲获得华创资本5000万元A轮融资和5000万元B轮融资;
2019年将推出未来市场,开启社交电商转型之路。
开发难点
1.营销方式简单粗暴。微信业务往往通过成功学习、炫富等方式吸引代理。,并通过暴力刷屏来推广,甚至脱离了商品销售的本质。
2.渠道失控,价格混乱。如果代理商压货,产品无法流向消费者,客户数据无法沉淀,容易导致价格混乱,渠道失控。
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维权得不到保障。微信业务部分缺乏稳定货源,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售后机制不完善。
微信业务监管日臻完善
2015年,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将微信业务纳入监管;
2016年,国务院发布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微信商业专委会等起草了《微信商业行业标准》征求意见。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
综合影响力TOP10
概念定义
会员制社交电商是指用户通过缴纳会员费或完成任务成为会员,并通过销售提成(如存钱自用、分享赚钱)刺激用户快速拆分分销。
目前会员制电商的模式主要是S2b2C模式:分销平台连接上游的商品供应商,为小B端店主提供供应链、物流、培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然后店主负责C端商品销售和用户维护。会员是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会员的粘度和忠诚度影响着平台的效益和发展。
发展历史
自2015年会员制社交电商兴起以来,微信业务大量从业人员的涌入,以及众多大品牌和传统电商企业的转型,给行业带来了爆发式的增长。2018年会员社交电商行业规模达到842.1亿元,2019年行业规模可能达到1981.2亿元。
在发展初期,小B端的竞争和培育会成为会员电商企业的竞争焦点。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平台的裂变能力将达到饱和,提升供应链和中后端的服务能力,引入优质商品和服务将成为发展重点。
模式特征
1.依靠店主推广新产品和商品,有效降低平台的获客和用户维护成本。2018年单个用户维护成本为41.2元,明显低于阿里、JD.COM、唯品会等传统电商平台。
2.平台统一提供货物、仓库、配送、售后服务,会员(店主)不介入供应链,货物从厂家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省去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人货场的效率。
3.从原来的中心化购物场景,到以微信等社交媒体为中心的购物场景,厂商、消费者、商家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社群关系网络,用户结构特征明显。
4.相比节点社交裂变,社交网络触达需求的效率更高,更容易挖掘和收集消费者需求,实现C2M定制服务。
市场概况
来源:关系链(熟人社交),用户主动邀请熟人加入关系链,形成信任关系背书的社交销售场景。
对象:有分销能力和意愿的人。店主是平台连接消费者的关键节点。店主的裂变和承载能力决定了平台能够覆盖的消费群体边界。
适用商品:有一定毛利空且复购率高的日用品。多层次的品牌体系,坚持“少数精品”孵化爆款的策略,积极培育新兴品牌或自有品牌。
以聚集为例:
2018年,会员收入占总收入的13.6%;其中,64.7%的会员成功产生过推销行为。
2019年“双十一”期间,诞生了近30个销售额超千万元的爆款品牌。
平均每天有超万会员KOL体验试用产品,并向平台提供试用反馈。
面临挑战
1.流量受制于社交媒体,碎片化。当社会化营销行为泛滥,或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沟通失误时,就会消耗用户的信任价值。
2.应加强销售管理。在分销层面,平台对商户的控制力不足。一旦出现问题和纠纷,会间接带来经济和名誉损失。
3.供应链能力相比成熟电商优势不足。它在拓宽品类、优化产品组合、第三方分销、支付和外包服务方面面临挑战。
综合影响力TOP10
概念定义
内容型社交电商是指卖家创作的内容(多来自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体验)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引发消费者体验和购买,最终实现销售的电子商务模式。
具体来说,内容电商通过图文帖、短视频等发布购物攻略、经验分享等内容来吸引用户。用户在平台购买商品或者跳转到电商平台,部分用户会将自己的使用体验分享到平台,形成“发现-购买-分享-发现”的闭环。
发展历史
内容电商的出现,是内容方和电商共同推动的一种互补选择。一方面,传统电商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流量来源,而内容作为一种媒介,在提升电商用户粘性和消费体验方面作用明显;另一方面,社交内容平台开始成为流量变现的渠道。
2016年被称为内容元年。这一年,各大新媒体平台崛起,各大平台开始开发自己的内容。内容创作之初只是普通的接入广告,然后根据文章的浏览量获取相应的广告费。不久后,内容创作者发现,他们其实可以将广告产品嫁接到内容中,获得更直接的广告收入,提高广告转化率。
模式特征
1.关注内容生产力,通过内容影响价值决策体系,让志同道合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获得相关生活方式的认同。
2.以消费者为中心,专业买手挑选商品,为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降低购买商品时的筛选成本。
3.实现商品与内容的协同,在引流、变现、服务、留存的闭环下,进一步了解用户喜好,分析市场人气,提升营销效果。
角色:KOL(关键意见领袖)
2019年BCG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超七成易受KOL影响。
KOL基于品牌提供的信息为产品生产内容,然后通过平台传播品牌和品牌理念,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好的KOL营销策略可以增加品牌曝光率,让品牌形象深入消费群体。
KOL营销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种草”消费圈,擅长在不同圈子里密集传播的品牌,有望赢得品牌和消费者的双赢。2017年的数据显示,电商是KOL最主要的盈利方式,占比68.7%。
市场概况
来源:内容链(泛社交)
目标用户:容易被KOL/有共同兴趣的社群影响的消费者
适用商品:根据平台内容的特点,适用不同类别的商品。
利润构成:广告/营销收入、商户服务费、商品销售(自营)
以小红书为例:
截至2019年6月,小红书用户数超过3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亿。
90后,70%的用户,86%的女性用户;
每天产生超过30亿笔记曝光;
用户去购物App top 5(2019年5月):手机淘宝、拼多多、JD.COM、唯品会、闲鱼;
2019年11月实现阶段性盈利,今年是商业化的关键年。
面临挑战
1.既考虑内容制作,又考虑产品供应链,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运营管理难度大;
2.加强内容生态的进化,避免或减少虚假内容、刷量等问题,提高可信度;
3.通过电商交易寻求其社交流量的多元化商业变现。
4.平衡用户、KOL、MCN、品牌的利益,营造良好的生态。
综合影响力TOP10
概念定义
利用视频在基于互联网的直播中对产品进行讲解和评价,直观快速地向观众推荐产品。带货直播这种销售方式,因其良好的表现力、丰富生动的内容、极强的互动性、不受地域限制,迅速风靡营销领域。
发展历史
相比传统的网络直播,网络名人直播有着更具体的使命,那就是达到销售的目的。
几年前,以杭州为首的杭州、江苏、浙江等地,出现了一批利用直播处理库存商品的厂商。他们通过网络直播以足够低的价格出售积压的货物。网络叫卖成功后,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网络名人)开始利用直播推广产品。2016年,短视频和直播开始在网络名人中流行。这一年也被业界称为“网络名人元年”。
淘宝公布的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淘宝平台通过直播产生的销售额超过1000亿。
模式特征
■重视网络名人自身的影响力
网络名人本身就是直播投放的主体,网络名人的个人形象和信用直接影响产品销售。“口红一哥”李佳琪和“淘宝一姐”Viya创造的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都离不开他们庞大的粉丝。
■口碑为王。
在成熟的直播网络名人粉丝圈,购买力相对稳定,粉丝可以抢购一个空的网络名人推荐产品。因为这种销售模式是建立在网络名人的个人信用基础上的,一旦网络名人形象受损或者部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销售体系。
■形成生态链
当网络名人(和他的团队)决定通过直播推广某个产品时,他们会先和品牌商协商产品的最低折扣和数量。为了与其他电商平台形成竞争优势,这种折扣一般都很有吸引力,也很独特。在随后的预定和限量直播中,网络名人负责销售产品,粉丝买单。
发展困境
■脆弱的声誉
随着以Tik Tok为主的直播平台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网络名人直播产品的信任度降低。未来,如何重建口碑是直播产品重新赢得人心的关键。
■市场饱和
前几年,网络名人爆发。李佳琪,毛毛修女,张大奕...一大批“头部网络名人”瓜分了直播空。一个后起之秀想进入网络名人市场的可能性很小。
综合影响力TOP5
来源:2019年12月期《知识经济》
原创声明:本文为知识经济原创稿件。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刊并注明出处。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