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指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年8月-1937年7月)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建立了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专制政权。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领导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时期,党紧紧依靠革命的主要盟友农民,建立和巩固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重在民族大义。Xi事件,特别是全民族抗战的爆发,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新高潮。
和平解决Xi事件
就在中共中央采取迫蒋抗日方针的时候,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抗日”,在向蒋介石多次申斥、哭诉抗议无效后,被迫采取“兵谏”,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及随行的国民党军政要员扣留在安临潼,并向全国发出通电,提议改组南京。13日,张、杨宣布撤销西北“剿匪”总指挥部,成立以张、杨为主席、副主席的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解散国民党省党部,成立群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Xi事件。
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反应强烈。亲日派试图发动所谓的讨伐战争,实质上是想杀死蒋介石,取而代之;亲英美派希望和平解决以维持他们的统治。爱国救国团体和民主进步人士对这一事件非常关注。全国救亡联合会和各界救亡团体纷纷发表消息,全心全意支持张、杨的救国行动和主张,主张和平解决事变。
Xi安事变当晚,张学良向中共中央发出紧急电报,要求派代表到Xi安共商大计。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泽东肯定这一事件是革命性的,这些行动和计划具有积极意义。他指出,我们不是直接反对蒋介石,而是具体指出蒋介石个人的错误,不是把反蒋和抗日并列。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前往Xi,与张学良、杨虎城商谈与Xi事变有关的问题。中共中央查明情况后,于18日以中华民族大局为重,致电国民党,提出和平解决Xi事变的五项条件,即召开抗日救国代表大会;从陕甘撤回“中央军”,援助晋绥抗日阵线,承认红军和xi安的抗日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开启人民抗日救国运动,释放一切政治犯;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中共中央的态度和主张,赢得了各界爱国人士和许多国民党精英的认同。19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分析Xi安事件的性质和发展前景。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Xi事件的基本方针。为了阻止亲日派发动内战,红军主力集中在三原、泾阳等县,准备与东北军、西北军合作。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致电北方局的刘少奇、上海的潘汉年,通报党和平解决事变、避免内战的方针,并提出对策。
周恩来等人还在Xi广泛接触东北军、西北军官兵和各界人士,了解情况,宣传党的团结抗日的方针政策。二十一日,中共中央根据对形势的进一步分析和认识,提出了“扶左、争中、推翻右,使内战变为抗日”的战略方针和“争取蒋介石、陈诚与其公开谈判”,“在和平解决条件有相当保证时,恢复蒋介石自由”的行动方针。12月23日至24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参加了张学良、杨虎城与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宋美龄的谈判,在谈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谈判,蒋介石被迫做出六项承诺:
(一)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派;
(二)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三)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四)召开各党派、各团体、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
(五)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六)实行其他具体救国措施。
24日晚,周恩来会见了蒋介石,再次向他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真诚愿望。蒋介石说他将接受谈判达成的协议,但不是以签字的形式,而是以他个人保证履行这些条件。随后,张学良决定尽快放蒋介石走。12月25日,在未与周恩来商量的情况下,他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并被蒋介石囚禁。
Xi安事件的和平解决成为当前局势转变的枢纽。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迫蒋抗日政策的实现。自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关系开始好转。
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Xi事变和平解决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本应尽快实现,但蒋介石不仅没有履行诺言,而且在抗日问题上态度摇摆不定。中国共产党继续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同时推动与国民党的一系列谈判。直到七七事变后的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才正式实现。
为促进国共合作,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释放蒋介石入党的指示》,指出为实现抗日目标,必须“继续督促和迫使蒋介石实现其承诺的条件”,改革国内政治,首先扩大和巩固陕甘两省成为抗日根据地等。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召集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即
停止内战,集中国力,联合对外;
保障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释放所有政治犯;
召集各党派、各派、各界、各军代表开会,广纳全国贤才,共同救国;
迅速完成抗日战争的一切准备;
改善人民生活。
电文指出,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中国共产党愿作四项保证,即
停止武力推翻国民政府的政策;
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在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五项要求是积极合理的,四项保证是中共为结束国内两个政权的对立,实现国共合作而作出的重大原则性让步。这一原则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第一,国民党必须放弃内战独裁和对外不抵抗的政策;
第二,维护共产党在特区和红军的领导,维护工农已经获得的权利;
第三,必须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国共关系中的批评自由。
共产党的主张赢得了爱国人士的赞同,进一步推动了国民党内抗日派和亲日派的斗争。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人于二月十五日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建议,号召第二次国共合作。会上,国民党民主派与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后通过了一项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建议的决议,表明国民党的政策已由内战转向抗日,由反共转向共党,正在接受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为了促使蒋介石履行他在Xi事件中所承诺的六项条件,促使国民党早日实行联共抗日的政策,中共中央派代表与国民党代表直接谈判。从1937年2月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的7月,、叶剑英、、林、等国民党代表和顾、、张冲、蒋介石、等被派往Xi、杭州、庐山等地进行多次谈判。
蒋介石在谈判中的基本企图是首先把共产党、红军和陕甘宁边区置于国民党的控制之下,禁止共产党独立和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其真正目的是通过和平手段限制和削弱共产党的权力。中共中央企图通过谈判合并红军、废除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解散共产党,蒋介石的这一企图遭到了揭露和斗争。同时,从大局出发,在双方合作的组织形式和边区政府的人事安排上作出了重大让步。
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在推动国共谈判和国民党早日实行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的同时,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领导全党把工作重心从工农民主统一战线转移到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来。1937年5月2日至5月14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称苏区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苏区、白区、红军代表参加。在会上,毛泽东作了两个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和《争取千百万人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讲话和会议的主要精神包括:
第一,进一步明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日三位一体。
第二,阐述了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与实行三民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在民族危机极其严重的情况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实行这一合作,是完全适合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的,应该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清楚地认识。同时,共产党人永远不会放弃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民主革命是赢得社会主义的条件。三是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毛泽东还提出了实现政治领导的方法:
根据历史发展的时间表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和每一个重大事件中提出动员口号,以实现这一口号。
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按照这个具体目标行动的时候,就应该表现出无限的热情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
在不丧失某些政治目标的原则下,与盟国建立适当的关系,并发展和巩固这种同盟关系。
共产党的发展,思想的统一,纪律的严明。
毛泽东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改变过去两个政权敌对路线下的斗争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学习,既要反对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也要反对尾巴主义。
5月17日至6月1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中共白区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主要是北方局及其下属地区党组织的领导。刘少奇、张闻天作了报告,毛泽东讲了话。会议总结了八七会议特别是瓦窑堡会议以来华北白区的经验,系统地揭露和批判了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刘少奇在报告中阐述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的关系、领导群众斗争的策略和党的思想转变。会议着重阐明了在和平解决Xi事变的新形势下党在白区工作的基本方针、策略和任务,要求党在白区的实际工作中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实现这些必要的党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白区工作会议统一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政策和思想,加强了党内的团结,批判了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倾向,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和斗争策略,为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作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重要准备。
来源:福建统战微信微信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