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网站寺库(寺库“被破产”背后:为什么疫情没能帮助到这家奢侈品电商?)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线下业务往来减少,客观上“助力”了奢侈品电商行业的发展。

根据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报告,2020年在线奢侈品销售额为580亿美元,而2019年为390亿美元,该行业在全球奢侈品销售市场的份额从12%增加到23%,几乎翻了一番。

然而,作为国内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的寺库,不仅没有把握住疫情红利,反而在后疫情时代每况愈下。寺库先是被媒体报道拖欠员工社保工资和供应商欠款,随后又有不少消费者通过寺库购物反映存在“发货难”的问题,最近又有消息称寺库申请破产。



虽然寺库第一时间辟谣了破产传闻,但是寺库最近的经历和表现都很糟糕,命悬一线。寺库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截至2022年1月6日,寺库总市值不足3000万美元。

我们不禁要问,按理说疫情是奢侈品电商的“天助”,那么疫情为什么没有帮到这个奢侈品电商呢?寺库怎么了?

中国电商缺乏奢侈品行业话语权:曾经的明星平台轰然倒塌

我看到有媒体评论说,寺库之所以没落,是因为与JD.COM、阿里等平台相比,缺乏渠道和议价能力,所以市场份额被阿里和JD.COM挤走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奢侈品网站

奢侈品在JD.COM和阿里的电商业务也很平庸,奢侈品在JD.COM和阿里也从未被视为战略品类。

寺库、走秀网、宝藏网、魅力受益等。之前已经没落或者走下坡路的,在全球奢侈品电商行业其实是没有话语权的。首先,各大奢侈品牌,如路易威登、古驰、迪奥、普拉达等。,都是国外品牌,奢侈品的生态和运营规则都掌握在海外巨头和合作伙伴手中。其次,奢侈品为了品牌保值和销售策略,不愿意在这些贴着“低价”、“平民”标签的电商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官网或者传统的线下实体店渠道销售。

这两个因素是中国所有奢侈品电商长期处于被动的原因。所以,寺库的问题和遭遇,不是寺库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共性问题。在过去的岁月里,寺库没有一个对手如走秀。com,宝藏。com和美丽汇发展起来,都是这个原因。纵观行业,寺库能存活至今,已经是一个奇迹。

过去十年,寺库和走秀网在某个阶段的火爆,一是基于资本的催促;二是当时法规不健全,奢侈品可以通过各种半黑不白的手段销售。现在,资本热潮已经退去,中国也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全面推进法治。包括寺库在内的所有奢侈品电商自然失去了生存土壤。

要想提升中国电商在全球奢侈品行业的话语权,关键不仅在于电商的努力,更在于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就是说,中国只有诞生一批顶级奢侈品品牌,中国奢侈品电商才能不被卡脖子,才能真正崛起。比如一些基于故宫IP开发的产品,很多都达到了准奢侈品的门槛,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很畅销。

左右定位:一会儿去奢侈品标签,一会儿强化奢侈品定位

除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寺库的危机离不开自身的“神力”,战略定力的缺失也是寺库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重要因素。

早在2015-2016年,寺库就意识到奢侈品电商的固有局限性,开始多元化转型。2015年底的1217购物节,寺库认为1217是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的专属购物节。此前,寺库CEO李日学也在演讲中表示,掌柜要在金融、汽车、媒体等领域下大力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以掌柜为代表的中国奢侈品电商将在2015-2016年进行全面转型,而转型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摘掉奢侈品标签!

从此,寺库多元化发展不再是单纯的奢侈品电商。比如2018年,寺库开通了48Hrs服务,这是一个贴近生活体验的项目。时间设计师体验已在多个城市开启,共有城市经典、四小时私宴、周末减压、亲子成长、京郊度假五大板块。不同于普通的定制服务,寺库的时间设计师体验可以帮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一座城市,获得更大的精神满足。

当时我曾撰文称赞寺库的多元化升级,认为寺库通过本地生活服务产品切入用户的线下时间,从而真正打通了中国奢侈品领域“线上+线下”的消费闭环体系。也就是说,寺库现在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实物,一条腿生活服务,既满足了消费者更多的需求,也帮助寺库探索了更多的商业可能。而且相对于大牌的实物商品,寺库对服务商品的掌控更直接(直接从源头上与设计师合作,共同开发服务项目),能更好地把消费者的理解放到服务体系中。

然而,通过近年来寺库的发展,寺库的战略定位一直摇摆不定,未能把握住多元化的发展机遇。一开始我们会说要多元化,弱化奢侈品的标签,但第二,我们会强调奢侈品的标签。“寺库,我是奢侈品”的口号依然响亮。

2020年直播电商盛行的时候,寺库也涉足奢侈品电商直播,依然在强化奢侈品属性。2020年底,本来就不富裕的寺库斥巨资在京打造豪华直播基地,号称占地上千平方米,李佳琪和维雅的直播间都难以匹敌。

这不是很疯狂吗?当时我在商学院面试的时候说,直播电商经常低价卖货,竞争力是低价,奢侈品的特点是反低价。这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所以很难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后来,寺库接连出现混乱,活体数据造假将寺库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后来寺库出现各种挤兑危机,为之前的各种乱花钱吞下苦果。

写在最后:总之,寺库的问题不仅是行业普遍存在的,也离不开反复的自我毁灭。

有人说,寺库要转型生存,可以复制唯品会的运营。唯品会也打起了奢侈品电商的主意。后来,情况明朗,升级为特卖平台,与多个热门品牌合作,拥抱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每个环节都能自己掌控,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挺过了几波电商危机,今天还在向前发展。

两年前,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可以试一试。

现在对于寺库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转型,而是尽快处理眼前的问题,比如员工的工资和社保,供应商的货款,合作伙伴的各种权益的履行等等。如果处理不好,没有办法申请破产,可以考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