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团外卖需要什么条件没有房产证(从小城到北京,我做了一名外卖骑手)



经济观察报记者李2022年3月10日下午,周福、王、戴宁宁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0岁,最小的22岁。几年前,他们从五线小城市的老家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外卖骑手。

这是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得到的报酬最好的工作。周福、王和戴宁宁是中国数百万骑手中的一员。根据一些机构和研究人员的数据,在同一个城区,外卖骑手的平均月收入明显高于制造业工人。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建议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鼓励和支持青年成为产业工人,以缓解制造业招工难、就业难的问题。

根据官方报告,目前制造业存在明显的就业缺口。与此同时,学者和政府部门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依然明显。制造业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悖论的两难境地:用人成本持续上升,却依然因为失去互联网新工作的薪资而被年轻人冷落。

令人惊讶的是,这三个年轻人并不真的排斥工厂。但是目前工厂的工资对外卖来说还是没有吸引力,这直接决定了他们的选择。周复、王和戴宁宁说,他们从来没有打算一直当骑手。

成为骑手

周福、王和戴宁宁分别来自吉林省、河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县市。这是他们在北京的第十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年头。

90后的周福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最长。十年前的夏天,他用28万元在常颖开了一家面馆。“夏天水一天跑三千左右,感觉还不错。开始给店里加新空笔记,买了格力八千多。可是那年年初天气冷,天冷吃面的人就少了,年底店就倒闭了。”3月10日晚上11点,周父下班后回忆。2021年,不死心的周福在望京开了一家以酸菜牛肉米粉为特色的外卖小摊,但还是失败了。

2016年,23岁的周福成为一名全职外卖骑手。除了两次创业,他还做过快递员和房产中介,但外卖配送却成了他近年来获得稳定可观收入的最主要途径。

和周复一样,大部分骑手都经历过不同的职业。王今年30岁,以前在河北老家的一家单位上班。22岁的戴宁宁(音译)在成为一名送货员之前,曾做过汽车修理工、厨师和导游。

戴宁宁也在老家做过两年外卖,但最后还是来了北京。原因是这里的收入明显高于老家,也是做外卖的。

上美团外卖需要什么条件

“一个月能挣1万到1.5万元,每天工作10-13个小时左右。”周福介绍,“天气不好,天气不好的时候,收入会高一些,主要靠平台活动的奖励。”王和戴宁宁的收入略少,但也在9000元、10000元左右。

他们很少休息一整天,虽然外卖平台设计了休息的机制。“平台允许你在一周内选择一个休息日,但周六日不能选择。在休息日,你需要运行21个出勤单。天气不好,需要跑30-40个出勤单。就算休息,其实也就是短短的半天。一般你休息的不多。偶尔你想休息一下就是那天上完班,早点下班。”周福说。

他们平均一天要骑100多公里,多的时候200公里,分布范围覆盖朝阳区。骑行的时候每天都有交通风险。“骑行过程中随时会有订单,但我们得看手机。如果我们看手机,我们会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拧油门。然后突然前面有一个人会突然刹车。这种情况太多了。”戴宁宁说。

三个年轻人都没有在厂里待过,暂时也没有这样的打算。外卖是他们目前持续赚取理想收入的主要工作。“你今天干活,钱明天就到。”周福说。

美团研究院《骑手职业特征及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有471.7万骑手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另一家外卖平台饿了么发布的《2020年蓝骑士发展与保障报告》显示,当年有114万人通过该平台获得稳定收入。

2020年,外卖骑手以“网络预约配送员”的名义首次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成为数字化劳动大军中的重要一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职业——网络合约分销商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网购消费的带动下,网络合约分销商就业群体快速增长,每天“跑在路上”的网络合约分销商已达百万。

收入

2022年2月,春节后不久。苏北某县级市近40家工业企业开始招聘。统计显示,这些企业大多需要补充一线生产一线的员工,薪酬范围根据工作性质从3700元到1亿元不等,但达到万元薪酬水平的员工比例较小。

3月10日,我市一家大型铝企称,该厂这两年一直缺人,招聘工作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底,今年春节后招聘了100人左右。“我们公司一线工人的工资不低于7000元,有的能达到10000元,但只针对本市工资较高的制造企业。”该人士表示。这位人士认为,工厂有工厂稳定的优势。同时,除了薪酬,制造企业在五险一金等福利方面也在逐步完善。

戴宁宁和王认为,在老家,进厂的收入肯定不如送外卖,这是他们选择成为骑手的根本原因。

2019年至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郑广怀教授团队在武汉对快递员和外卖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外卖骑手的平均月工资为5882元,明显高于农民工的月收入3721元。

2021年7月,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队发布的《2020年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新生代农民工中,就业人数前五位的行业与上年持平,依次为: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吸纳了67.2%的新生代农民工。除上述五个行业外,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为7.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增幅为所有行业中最大。

上述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人数最多的七个行业,按收入水平排序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修理业和其他服务业,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571元、6587元、6489元、6017元和5888元。

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分析,近年来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例不断上升,骑手构成与农民工的产业流动路径一致,即劳动力从二产流向三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4072元。美团研究院2021年上半年问卷调查显示,全国骑手月均收入4950.8元,其中专车骑手月均收入5887元,众包骑手月均收入4557.2元,均明显高于全国农民工。

从外卖到工厂

根据外卖平台此前公布的数据,仅2020年2月至4月,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两个月就新增了58万骑手,其中40%来自制造业工人。同时,根据人社部和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0年,我国制造业10个重点领域的人才将超过1900万,202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3000万。

虽然政府部门的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存在就业缺口,但从某些观点看来,理论上制造业应该不存在就业缺口。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哲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十年,中国人口持续增长,目前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光洲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至今没有消失。他在研究论文《中国人口机会与人口红利的再认识》(发表于《中国人口科学》2021年第3期)中认为,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于1982年至1990年之间。随着人口机会窗口的打开,中国的劳动人口将产生红利。相对于临界就业人口,16-64岁的“额外”就业人口在2010年前后达到1.43亿的峰值,人口红利在2010-2015年开始下降。但2015年仍有1.1亿多额外就业人口红利,占实际就业人口的18.17%。

近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20年,0-14岁儿童比例上升1.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上升4.63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5.98个百分点。

王光洲认为,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仍处于非常有利的时期。虽然人口红利因各种因素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王光洲并不否认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人口红利”的侵蚀。事实上,虽然制造业一线工人的工资仍然难以与外卖配送的收入相匹配,但制造业的用工成本在过去几年也大幅增加。

如果未来用人成本进一步上升,那些尚未实现产业升级的制造业如何化解成本压力,保持竞争力,人口红利如何体现?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建议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从工厂转行做快递,是年轻人的自主选择。这种择业趋势能像上述代表所说的那样逆转吗?

周复和戴宁宁目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具体的规划,但也从来没有做好一直做骑手的准备。周福说,外卖最多再过两年,“过段时间还是要创业的”。王打算今年夏天离京,再次回到老家,在同学的公司开班车。

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并没有真的拒绝工厂。他们从未准备好一直做骑手。但是目前工厂的工资还是比外卖有吸引力,直接决定了他们的选择。

如果工厂的工资比外卖高2000元,还有正常的休息日,他们会选择什么?“那一定是在工厂工作。”三个年轻的骑手说:“毕竟谁也不愿意在风雨中生活,很难休息。”

(周福、戴宁宁、王为化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