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历朝九晚五的工作有哪些(金融业赚的是卖命钱?这5类岗位“躺”着赚钱)

最近经常听到同事讨论某金融机构猝死的新闻。除此之外,高压的工作环境导致抑郁症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朋友给我发来关注,提醒我劳逸结合。

但是金融业真的总是拿命换钱吗?不完全是。今天我就为大家盘点以下五类冷门的可以“躺着”赚钱的理财岗位。



01 培训

大型金融机构总部会设立培训中心,为员工提供系统、专业、高效的培训服务。与第三方培训机构高强度、高竞争的工作模式不同,金融机构直属培训中心往往采用人性化管理,工作时间灵活自由,工作环境往往位于环境优美的新区。有些金融机构甚至特意在不同的城市(一般是风景旅游胜地)设立培训中心,参加培训也会是一种享受。



培训中心老师的职级划分和工资待遇也和金融机构总部一致。不用担心绩效考核的压力,坐拥湖光山色,随时有机会给高管“上课”。这样的工作机会很难让人兴奋。难怪有名校背景的管培生来这里。

02 运营

金融机构有庞大的运营管理体系和制度框架,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运营条线到底是干什么的。比如以某银行为例。如果在银行柜台或者手机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简单操作几步就可以坐等收益了。

但是在这之前,运营商需要先为这个产品配置相应的信息,这样你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关于它的所有信息。之后也是操作员将你提交的购买信息“转”到系统中实现资金的划转,然后你才真正完成购买。除了你操作的那部分,其他环节你都不敏感。

听起来操作人员涉及的环节很多,流程很长,但实际上每个操作人员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人员一样,不需要全程跟进。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职位的含金量。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操作岗位被金融科技所取代,操作难度已经大大降低。现在大型金融机构对操作岗位的要求开始转向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意味着重复体力劳动减少,统筹能力提高。



朝九晚五的工作有哪些

综合来看,运营岗位的薪资水平略好于培训岗位,也是压力较小,幸福指数较高的岗位。更重要的是,它的专业性会让你在社交时感到神秘。

03 研究

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通常会设立一个研究部门或者战略研究部门,这是一群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他们都有博士学位。

他们是做什么的?你在财经专栏看到的观点,大多出自他们自己之手。除此之外,他们还做好金融机构的智库,在内部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尤其是高级管理层的许多专业演讲需要他们的贡献。



他们对外也起到了“软广”的作用。当你看到某些机构的观点时,大脑会不自觉地包含他们的信息吗?

他们的kpi考核大部分来自稿件,但毕竟都是博士。相对于几十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个要求只是小菜一碟。



04 开发

与互联网巨头“996富宝”开发的“地狱模式”相比,金融机构的发展真是天堂。不说别的,单从上下班时间上就赢了,因为它的工作时间和金融机构其他岗位基本一致,在一辆程徐苑上就能实现朝九晚五,这不是梦!



金融机构的开发者收入也很可观,尤其是近几年各大机构纷纷抢夺Fintech蓝海的时候,开发者会顺便得到渔翁之利,待遇不满意可以继续跳槽到下一家。

而且他们面对的客户大多是高情商、高财富的人,正好可以弥补IT思维的缺陷,也可以认为是互通有无,相得益彰。

05 增量新兴领域

最后,还有一种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弹性工作,就是新兴领域的增量工作,比如现在正在推广的数字人民币,相应的金融机构会分配一些工作岗位来保障和支持政策的实施。这些岗位不同于传统岗位,不碰长辈的奶酪,不用担心被别人抢饭碗而被排挤。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这些帖子都是新的,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对新人的包容性更强,甚至前期会疯长,非常适合有想法,有社交恐惧的年轻人。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交流[笑声]

#2021加油领跑者#

# 2021年你眼中的亮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