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近日,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国化妆品店铺的失败率达到28.8%,位居零售业首位。其中,米莎、自然公园、魔法森林等知名品牌加盟店都减少了100多家。各项业务的经营亏损进一步增加,其中魔法森林今年第二季度的经营亏损达到3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00万元)。
韩国《东亚日报》一篇关于化妆品路边店危机的文章曾分析称,除了疫情导致中国游客锐减、流动人口减少等外部因素外,化妆品路边店的衰落还与消费者对低价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有关,尤其是追求自我满足消费的二三十岁女性。
据央视财经报道,数据显示,韩国中小品牌的美妆店从去年开始大幅减少。某人气美妆品牌在今年前三个月关闭了30多家门店,现在门店总数还不到该品牌鼎盛时期的一半。大品牌的实体店也不能幸免。目前,韩国最大化妆品集团旗下的一家美妆品牌店比去年减少了30%以上。
美容店的衰落可以看做是多重因素的结果。就产品本身而言,近年来,韩国新兴的中低价位品牌和线上热门产品不断涌现,老牌美妆产品的竞争力受到挑战;在价格上,受制于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同样的产品在专卖店的价格往往高于网购。但是,仍然愿意在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通常会货比三家,一次性购买多种产品。相比美妆店,集合不同品牌,销售包括食品、日用品等多种产品的集体药妆店更受欢迎。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韩国美妆品牌开始尝试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为了丰富产品构成,韩国最大的化妆品集团开始进军健康功能食品市场,推出口服营养素、维生素等产品;某美妆品牌为了扩大消费群体,将目光投向“宠物爱好者”,进军宠物食品市场;在改善消费者体验方面,一些品牌最近将关闭的美容店变成了咖啡店,出售艾蒿饮料等。,呼应其代表产品“艾蒿”系列护肤品。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相比于一味注重销售业绩,美妆品牌更需要注重打造品牌特色,从根本上提升顾客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来源:视频截图)
新媒体编辑:周瑞峰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国家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