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为35周岁以下。不仅如此,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求职者年龄在35岁以下。
关于“35岁就业门槛”的讨论一直备受关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温大研究员蒋胜男提出“取消国家公务员35岁报考年龄限制”的提案,引起社会热议。蒋胜男将在今年两会上再次提交这一提案。这个话题再次出现在微博热搜上。网友表达了对“突破35岁门槛”和“35岁危机”的焦虑。与此同时,延迟退休的话题也引起了讨论。
2022年2月9日,求职者在招聘会上了解工作信息。新华社发(谢勇摄)
很多网友认为35岁的年龄限制带来了很多职场焦虑:“35岁超过公考门槛。现在哪个用人单位不是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大家都要35岁了,难道不配拥有社会地位吗?”“年龄歧视早就该消除了,不然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个年龄段是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和最好的舞台,结果却被拒绝了。......
公务员报考的年龄限制是如何界定的
“35岁门槛”是公考中由来已久的规定。现行《公务员录用规定》第十八条指出,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年满十八周岁,不满三十五周岁”的资格条件。限制公务员年龄是出于什么考虑?影响报考年龄限制的因素有哪些?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蒋耀东认为,界定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个人精力。年过六旬的蒋耀东调侃自己精力大不如前。“30岁前熬夜不睡觉没问题。30岁以上的,熬通宵不睡觉都受不了。”他认为,“政府部门需要注入新鲜的活力,以保证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蒋耀东还担心“考试热”的上升。他说:“如果没有年龄限制,申请人会更多,导致录取率更低,引发许多社会冲突。”
长期研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专家桑竹来认为,“报考公务员的年龄不能超过35周岁,因为公考只选拔主任科员及以下,而副主任科员以上的人员通过交流、选拔、内部提拔等方式解决。”桑珠来认为,无论是为了促进青年自身的锻炼和成长,还是出于机构人才培养的考虑,限制考试年龄都是合理的。
从整个就业市场来看,桑珠来认可了“建议取消公务员考试35岁限制”这一提案的积极意义。他认为,这个话题能够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抓住了大龄青年就业难的社会痛点。降低公务员年龄门槛,有助于带动和影响其他行业,从而激活整个劳动力市场。
桑莱建议,如果放宽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应与公务员考试的职级层次扩大相协调,统筹考虑实施。“比如把申请职级从主任科员以下提高到二级研究员以下,或者在技术岗位上开一些相应的岗位等等。”
2021年11月28日,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各考区举行。新华社发(月亮摄)
两会之声
建议放开公务员35岁门槛。
2022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逐步放开公务员“35岁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已经连续两年建议取消公务员35岁的年龄限制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温大研究员蒋胜男提出“取消国家公务员35岁报考年龄限制”的提案,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她将在今年再次提交这份提案。近日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蒋胜男表示,考虑职场“35岁危机”不仅仅是几个下岗工人的困境,还关系到人口就业、生育环境等重要问题“35岁失业养不了娃,996岁工作没时间养娃。其实整个社会都在为企业的超额利润买单,这是不正常的。”蒋胜男说。
蒋胜男说,他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疫情防控期间大量企业裁员,很多三十多岁的下岗员工再就业时面临年龄歧视。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存在了,只是疫情让它更加突出了。她说:“35岁的失业人群往往是老少咸宜,他们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从这点来看,他们的问题比应届毕业生更严重。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正值壮年,也包括很多高素质的人。如果连他们都没有安全感,那么整个社会的安全感可能就不足了。”
对于为什么要从公务员报考年龄入手打破年龄歧视的问题,蒋胜男表示,从公务员年龄限制入手,是因为对整个公务员队伍影响不大,但社会效应很大。它不仅可以倡导全社会消除招聘中的职场年龄歧视,而且对全民的婚姻、生育、养老、社会心态都有很大的影响。打开公务员就业的“35岁门槛”,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开始。放宽年龄限制不会让能力不足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相反,有些岗位可能会招到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才,这样可以扬长避短,起到为人民服务的作用。
蒋胜男认为,解决“35年危机”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她呼吁每天工作8小时,减少文书工作。
2022“国考”就要开考了。新华社发(陈三虎摄)
全国人大代表林勇建议,应该放开公务员招录的35岁限制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考虑放开公务员考试35岁限制,解放中年劳动力,并将其作为配合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举措,从政府机关开始。
林勇指出,人口增长放缓,生育率由高变低。中国将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多重挑战。目前平均寿命延长,婚育年龄推迟。“35岁的限制”不符合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同时,放开“35岁限制”有利于女性均衡生育和职业发展,是调整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增长、增加人口红利的重要配套措施。在公务员考试中放开“35岁限制”,既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又能更好地保障每个公民的平等就业权,从而消除年龄歧视。
林勇建议,政府机构和单位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探索放宽公务员考试的35岁限制。同时,要同步推进延迟退休年龄和放开报考年龄。不仅如此,我们应该支持一些地区和行业的试点项目。对急需紧缺人才、高端人才、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和经济落后地区,建议探索放开报考年龄限制的试点方案,总结阶段性经验。
求职者在招聘会上交流。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政协委员胡伟建议就业政策向40岁及以上人群倾斜
有些单位把35岁以下作为招聘条件。针对这种职场年龄歧视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玮炜计划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将就业政策向40岁及以上人群倾斜。胡玮炜认为,中年人是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支持国家三孩政策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关键力量。“中年人的就业普遍受到威胁,这将影响至少两代人的生计和发展”。
胡玮炜建议,就业政策应该针对40岁及以上的人群。第一件事是修改相关劳动法规,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并保证各类企业中40岁及以上人员占一定比例。另外,公益性岗位的安置要扩大,一些社会经验较高的岗位只对40岁及以上的人开放。
如何支持中年人才的职业转型?胡伟认为,应该加强社会引导和企业引导。一方面,要加大中年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供给,帮助他们充电,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让中年人更多地转移到非持续性的高强度或者技术性的工作岗位,发挥他们的经验和技术优势,避免体力相对不足的劣势。
由于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的节奏明显慢于一二线城市,工作节奏更适合中年人才持续发挥能力优势。胡伟建议,鼓励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出台“倦鸟归巢”的人才回流计划,支持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逐步实现人才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双赢。
求职者正在参加现场招聘活动。新华社记者朱宇摄
社会关注
有代表建议,考虑延迟退休,整体放开报考年龄。
职场“35岁危机”也引发了不少网友对“延迟退休”的讨论。有网友指出,“既然延长了退休年龄,考级年龄也应该放宽。”“退休一直延迟,年龄界面跟不上步伐。”
2021年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表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人民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目前,人社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具体改革方案。
延迟退休意味着劳动者数量的增加,空出的岗位数量的减少,以及“35+”的职场困境。以后找工作会不会更难?对此,人社部劳动院副院长莫荣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并没有“挤压”年轻人。但从短期来看,年龄较大的工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对临近退休的大龄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有必要出台更多的帮扶措施。
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提出了“考虑公务员考试35岁上限”的建议。他还表示,考虑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因素,延迟退休势在必行,但不能“一兵一卒”。应该考虑延迟退休和全面放开报考年龄,延迟退休年龄和报考年龄。
综合:南都记者冯张宗为
综合杜南此前报道(杜南记者黄丽玲、吴璇、见习记者赵、实习生凌景明、实习生王玮)、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微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