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v是什么意思(145个大V账号被封,是公众乐见的结果)

关特约评论员吴立川

处理违法违规账号是法治的需要,是清朗网络环境的需要。



公告的一部分

“145个大V账号被封,包括@易进夜游的闫公子”。这个新闻在8月23日,那个夏天,特别火。

@微博管理员在《时政有害信息处理公告》中表示,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微博社区公约、微博投诉运营规则等社区管理规则中关于时政有害信息的规定,对微博中存在的时政、账号有害信息进行排查处置。

这再次说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微博里没有特殊的人,这是微博的管理规定和法律使然。谁违反有关规定,谁就要受到处理和处置。

据说伊晋夜游的燕公子很有名气,但我一直不知道,所以懵懵懂懂。微博大V,粉丝500多万,肯定有猫腻,于是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果然看到了很多颜公子不凡言行的“蛛丝马迹”。其中有关于某个明星和粉丝关系的谬论,意思是支持某个明星的黑暗行为;还有对其他违法行为的粉饰,令人印象深刻。

显然,这样的言论是对法律精神的违背,是对公平正义的挑衅,是违法言行的节奏。难怪有微博网友,在转发被封的消息时,在微博中发出了“简直让人幸福,今天的幸福也不是没有木头”的由衷感慨。另一方面,如果不处理这种人,那就很奇怪了。

有些大V喜欢用“言论自由”来为自己的胡说八道辩护,这也很有欺骗性。他们所谓的“言论自由”,是指“框空”法律或规则的自由,以及针对空一切,无所畏惧,无底线的自由。这是不可接受的,除非我们愿意看到法律被束之高阁,公众被戏弄。

加了V的人都理解并同意这个要求:用户的言论和讨论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区规则的要求。也就是说,一些大V明知道自己的发言已经偏离了当初的承诺,滑向了危险的境地,却不认同,反而责怪平台的约束,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当然,微博平台应该为发言人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为越界违法的理论提供资源和机会。

微博这个“嘈杂之声”的平台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大部分发言人都能在法律或规则的框架内交流互动,从而实现观点的碰撞和知识的提升。但是支持那些糟糕的艺术家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什么比激怒三观正确的网友们。

微博大v什么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仅微博账号,其他平台的一些账号也因违规违法被处理,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大V。作为一个大V,你应该为人间正道,为人民疾苦,为社会进步畅所欲言。怎么能局限于浅薄任性,胡乱制造噪音,误导舆论呢?8月23日,复旦大学公布了对张文泓博士学位论文的调查结果,认定张文泓博士学位论文符合当年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不构成学术不端或渎职行为。这一结论反映了包括一些大V在内的一波举报者的素质。既然这样的“举报”不合理,是否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对违规账号的处理是法治的需要,是清朗网络环境的需要。网络不会因为这些账号的消失而受损,大众也不会因为一些发言人的离开而孤独。公众乐于看到这一结果。

(黄河评论邮箱:zghhpl@163.com)

编辑:梁冰马绍坚

统筹:王攀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