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权是什么意思(企业决策:是一个人说了算,还是集体决策比较好?)

一、好决策有什么标准

被结果验证是最佳决定的才是好决策。它有两个特点:正确率高、决策效率高。

本人认为,好的决策主要取决于四大因素:有认知能力决策水平的决策者+全面客观的信息+有效的决策机制+针对不确定因素随机应变的对策,这里只谈决策机制。

在企业内部,是“一个人说了算”,还是集体决策,是常见的两种决策机制。

抓住老鼠的才是好猫。凡是符合以上“双高”标准的决策机制,才是好的决策机制。

二、企业决策的特殊性

在原理上,企业决策与其他组织决策是相通的。但企业决策也有其特殊性:

第一,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东,股东承担风险,获得收益,拥有经营管理权,特别是在中国,职业经理人阶层还没有完全形成,几乎99%的企业都是出资者直接参与经营,是股东也是员工。企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股东会,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是董事会,监督机构是监事会,员工并不是核心决策者。

第二,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日常运营决策,需要迅速做出反应,需要超高的决策效率。

第三,第一决策人,利益关联度高,承担更大的风险与责任。

公司法规定,股东会按股份多少投票决策,董事会、监事会按人数多少投票决策。那么,企业的日常运营,采取什么决策机制,才能够保持决策的正确率与效率呢?

三、哪些企业适合“一个人说了算”

根据本人三十年的创业经验,认为“一个人说了算”与集体决策,各有各的好处,不能一概肯定或者否定,企业到底实行哪一种决策机制,要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发展阶段、具体场景来决定。

运营管理权限

本人认为,有三种情形,“一个人说了算”,相对利大于弊:

第一种,有天才老总的企业,有贝佐斯马斯克马云马化腾类老总,高瞻远瞩、非同凡响、魅力四射,像神一样存在,料事如神,老总一个人决策,全体员工听话执行,对企业发展极其有利。

第二种,初创企业、小企业,老总是大股东,又熟悉专业领域,员工少、管理幅度小,老总熟悉情况,独裁决策,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高效决策,抢占先机,成功概率一般都比较高。

第三种,企业经营遇到特殊场景,如激烈竞争,遇到险境,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如国家政策突然调整,突遇疫情等,独裁决策,可以快速反应,提升效率,强势应对,对企业有利。

四、“票决+否决+复核”决策机制

如果你您和本人一样,不是天才,如果你的企业已经度过创业期,员工人数达到约100人、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管理幅度增大、您的认知能力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如果企业没有遇到特殊经营场景,那么,给您推荐一套本人试验了十几年的“票决+否决+复核”决策机制,事实证明,在大概率上,它可以支撑我们这些普通人老总,做出高正确率、高效率的决策。

首先,做好准备。

一是决策什么?根据公司法、企业章程、董事会决议规定的总裁管理权限,由董事长负责把其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决策事项,无需通过决策委员会,由总裁一个人做出决定;另一类为重大决策,需要经过决策委员会决策程序进行决策;对于各业务单元总经理的决策事项,由总裁负责,分为普通决策事项与重大决策事项,普通决策事项,无需通过决策小组,由业务单元总经理一个人做出决定,重大决策,需要经过决策小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二是谁来决策?在公司、业务单元两级,分别成立决策委员会、决策小组,确定1个第一决策人+N个决策委员+1个督查委员,N为单数,公司级5人、业务单元3人最好,两级决策、督查委员分别由董事长、总裁,依据以下标准确定:一决策水平高,二利益关联度大者优先如股东,三决策者最好是执行带头人,督查委员主要起监督作用,要求正直、有利益关联度。

三是决策前准备什么?所有委员都可以提出决策提案。参与决策的人,应提前做好广泛、深度调研,客观、全面、充分掌握有关信息,深思熟虑,最好提前做出决策意向选择。

其次,进入票决+否决+复核决策程序。第一决策人主持会议,不参与投票,不能主导诱导讨论与投票过程,督查委员不参与投票,负责唱票、监督与记录;记名非公开投票,过半票数赞称为通过;第一决策人即总裁或业务单元总经理,对投票结果拥有否决权,如第一决策人没有行使否决权就有效执行,如行使否决权并做出新的决定,则由督查委员把投票通过的决定,与第一决策人行使否决权后做出的决定,一并交给第一决策人的上级即董事长或总裁,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则按照第一决策人的决定执行,复核没有通过,宣布否决无效,按照投票结果执行。由督查委员把决策委员的投票结果、第一决策人否决后的决定记录在案,作为之后验证、评估、考核其决策绩效的依据。

决策机制要保证的“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谁说对了算”。这种决策机制的优势是,兼顾了“多数情况下多数人的判断正确率偏高”、“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事实。虽然最终的决策权仍然在第一决策人,但从机制上,起到了充分调研分析、发挥智囊团作用、培养高层管理者、限制作为普通人的老总随意决策的作用,保证更接近科学决策。劣势是效率低,有的决策委员专业度低,有的会考虑自身利益,决策效果会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利益交换决策现象。有两个优化方向,一是决策委员动态化,要聘请无利害关系、专业的专家型独立决策委员参与,二是通过滞后决策效果,加大回溯决策绩效考核、奖惩力度,并以此绩效为依据,调整决策委员、第一决策人人选等。

这是本人三十年创业的亲身感悟,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并感谢您的点赞、评论与关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