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薅羊毛”软件的开发者和经营者被判刑。
某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石某某开发运营了一款旨在为用户提供虚拟手机号码和验证码的软件。在明知用户使用该软件骗取商家优惠利益后,仍积极提供支持并从中获利。
近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杨浦法院)首次对非法“薅羊毛”软件的开发者、经营者作出刑事处罚,判处被告人石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开发运营“收码”软件,帮助用户“低价停车”
2020年以来,石某某开发经营“智能码”(后更名为“集码收码”)软件平台,在明知用户通过该平台获取虚拟手机号、验证码后,仍为在该平台充值、支付的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并批量注册“领物”、“合生通”、“滴滴出行”等网络APP用户账号,即使可能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其中,夏某某(已判刑)等人利用上述收码软件平台提供的虚拟手机号和验证码,在“合生通”APP上注册虚假新用户身份,获取积分兑换免费停车时间,造成商场巨额停车费损失。
赚钱太快触碰法律红线
经查,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上述代码接入软件平台绑定的被告人石某某控制的支付宝账户转入用户充值资金共计300余万元。
到案后,石某某交代了作案过程,称“刚开始只是在网上用一些收码平台,后来自己学习了API技术教程,然后开始批量使用。后来发现很多人在PC端的浏览器上还是手动操作单一的取码,于是我做了一个操作更方便的'取码码' APP,没想到却为自己赚了不少钱。我一直在努力开发这个软件,完善界面,推广。到现在,我的APP每天至少会发送上万条验证码。”
据石某某供述,“我知道他们使用‘聚码通’APP进行虚拟注册,他们具体做什么我也视而不见。毕竟这个APP帮我赚钱太快了。我被迷住了,没有意识到这是犯罪。”
上海杨浦法院认为,被告人石某某明知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及其他帮助。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鉴于被告人石某某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悔罪,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据此,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资料来源:报纸
编辑:滚石上京纪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