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刘占兰一家陷入了困境!
刘占兰,70多岁,家住怀柔区渤海镇铁矿峪村。因为颅内动脉瘤突发脑出血,前后住院两次,医药费花了26万多。“我拿不出这么多钱。”刘占兰犯了错误。没想到,她结账时只付了不到10万元,其中一大半都被刚拿到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卡实时报销了。刘占兰看着手里的社保卡,很开心。“以后看病就不用先交钱了!”
家住怀柔区渤海镇铁矿峪村的70岁老人刘占兰出示自己的社保卡和居民健康卡。
去年5月的一天,刘占兰突然头疼难忍,家人赶紧把她送到怀柔区中医院。拍片后,医生发现老人颅内出血,建议她转院到市里的大医院。大女儿王叫了120救护车,把老母亲转到武警总医院。
“医生说我妈颅内动脉瘤导致脑出血,必须尽快手术。”一时间,王对仍心有余悸。“医院押金5万,我们几个姐妹赶紧凑了钱。”
那天下午老人做了一次手术。人得救了,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医药费又成了一块心病。在母亲住院期间,王曾悄悄去护士站查看她的账目。
一看到账单,王就感到一阵尴尬。“妈,那时候我买书花了差不多20万。”王转念一想,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定金只交了5万。为什么这家医院不催我们交钱?”
护士一解释,王才明白医保是实时报销的。
2018年,本市将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构建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居民也有社保卡,个人到定点医院看病不再预付医疗费用。“用一张卡就医,可以实现实时结算,我们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王突然放松了。
祸不单行。刘占兰出院没几个月,因为突发脑血管疾病住进了医院。在怀柔中医院检查,颈动脉堵塞!老太太住院一个多星期。
现在,刘占兰忧心忡忡。她把王叫到身边,坚持要问她看病花了多少钱,却打不过她妈。王给老太太看了账单。刘占兰一看,脸都白了——26万多元。“怎么才能拿到?”
看到妈妈真的着急了,王赶紧掏出了社保卡。“别担心,没那么多。医保报了很多。”刘占兰半信半疑,总觉得女儿在哄她。直到问了村里的社保人员孙凤丽,老太太才彻底放心:她的病,基本医保报了11万多,大病保险报了4万多。“我们自己花了不到10万,多亏了国家政策好。”刘占兰笑着说。
看着刘阿姨,孙凤丽也很感动。她说,过去城镇居民医保覆盖本市城镇居民,包括一老一少和失业居民,实行市级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本市农村居民,实行区级统筹。两种医疗保险在保障待遇标准、报销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比如城镇居民医保已经全部实现了持卡就医实时结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涉农地区分别管理。地区的医疗机构是农村居民就医的主要场所,大多需要个人先垫付医疗费用,再进行人工报销。
孙凤丽负责渤海镇铁矿峪村230多名村民的医药费报销。“以前每到月底,大家都会拿着收费收据到村委会交给我。我算完之后,记录在系统里,然后提交给社保所。大家的钱,最快也要等一两个月。”孙凤丽说,现在城乡居民医保统一了,持卡实时结算不仅方便,还减轻了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
实惠,不只是“实时结算”。
北京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后,参保人数已达398.6万人。门诊实际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封顶线由3000元提高到4000元;住院实际补偿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对部分特困供养人员、低保人员、低收入家庭成员,大病保险政策进一步倾斜,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癌症的常见病、罕见病和部分贵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今年,市财政将继续加大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力度,人均财政补助在1430元的基础上增加1000元。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从2000家左右增加到近3000家,就医范围进一步扩大...本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作为一项综合性医疗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刘欢方菲
编辑:黄品超
编辑:王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