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有哪些(余额宝的“替代品”要凉了!银保监会已正式出手)



关注银保监会即时消费金融的知情批评,很少注意到银保监会在“自由理财”上又有新招。这次瞄准的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一部分生活费作为日常开销或者应急储备。所谓“现金管理产品”,就是让这笔钱有利可图,灵活运用。

说到这里,大家马上想到了余额宝。实际上,现金理财产品是银行用来“对抗”余额宝的产品,所以各方面都和余额宝很像。

但随着余额宝越来越不香,现金理财产品开始逐渐取代余额宝,成为闲钱的理财工具。

比如招商银行销售的“兴银添利宝C”(产品仅供举例,无利息,不推荐),各方面与余额宝非常相似,比如:



都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可以随时赎回(有的产品甚至支持上万元的单日赎回,而余额宝只有一万元);

安全性较高,显示的风险等级为R1;

门槛也很低,1元起,首次免面签。

但是!但是收益比余额宝高多了!最新数据显示,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刚刚超过2.1%,而“兴银添利宝C”为3.25%,高出1个多百分点!

然而,这种“实惠”的现金管理产品将在银监会得到大力整治。银监会对整改方向也说得很清楚:总体上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一致。



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

也就是说,目前对现金管理产品的管理还是过于宽松,接下来的监管要向“宝月”这样的货币市场基金看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规范现金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

目前现金管理产品年化率能比余额宝高那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销售这类产品的银行或理财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可能会投入一些风险较高、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来提高产品的收益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现金管理产品最初追求安全性的前提。

所以这次银监会强调现金管理产品不得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1.股票;2.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3.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票据,但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4.信用评级在AA+以下的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禁止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整改造成的趋势是未来现金管理产品的收益率会逐渐向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靠拢。

当然,强调“循序渐进”是因为银监会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点——2022年底。

也就是说,通知后新发行的产品都要符合新规。至于现有的老产品,2022年底前可以逐步完成整改。这也是为了平稳过度,让收益不会一下子波动太大。

所以,短期内仍持有这类产品的人不必过于担心,但长期来看,还是要用闲钱寻找新的理财思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