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代理加盟总部(「李维华讲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三只松鼠自身的重重危机与建议)




繁荣之下,危机重重。这是形容三只松鼠最贴切的词汇,成立八年营收破百亿,被誉为“国民零食第一股”。

除了外部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代工厂的责任感,行业内部的介入,以及国家政策对互联网的强力控制和“二选一”等垄断,至少有三种松鼠面临着以下非常危险的自身因素:

一是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根据我的“产品是根本”的哲学(李瑟娥·华伟的五个步骤)来成功地建立特许经营系统。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1年2月,详见),一个企业的产品失败了,迟早会死。

事实上,三只松鼠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未断过,比如:

2016年2月,三只松鼠被曝甜蜜素超标。同年5月,他们因在食品中添加药物而被罚款。

2017年,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不合格食品,三只松鼠开心果霉菌超标180%。

2020年5月,三只松鼠“开松”被检出过氧化值不合格,超标340%。

2020年9月,三只松鼠参加公司生产的山核桃sarg,模具项目被检出不合格。最后没收相应批次产品,罚款15000元。

2020年10月,深圳市消委会发布报告称,三只松鼠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超过欧盟标准,丙烯酰胺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2A级致癌物。

2021年,“双十一”刚过,三只松鼠就接到了大量消费者的投诉,很快被列入“黑名单”。顺带一提,Viya在直播间的可信度又被质疑了。

从黑猫投诉的数据来看,三只松鼠的投诉量已经达到了1130件。

因为产品责任纠纷,三只松鼠多次与消费者打官司,各种司法、行政风险达400余起。

……

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大众对零食的搬运工三只松鼠失去了信任,从而动摇了公司的根基。

所以,不彻底改变整个产业链中采购、加工、物流、配送的质量控制,三只松鼠必将在产品中茁壮成长,走向灭亡。

第二,严重依赖电子商务渠道

从一开始,三只松鼠的大部分收入都是由天猫和JD.COM等电子商务平台贡献的。虽然从两年前开始,三只松鼠就大力进军线下市场,但2021年半年报显示,三只松鼠来自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营收为36.21亿元,仍占总营收的68%。可见三只松鼠对电商的依赖并没有减少多少。

三只松鼠代理加盟

但随着流量时代的结束、电商成本的增加、线上红利的直接下降以及电商平台之间的内卷化,严重依赖线上电商的三只松鼠的成本和费用必然会大幅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整个公司的利润和毛利率的降低。

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9年,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飙升近10倍,从2.34亿元增长到22.98亿元。2021年上半年,三只松鼠仅推广费和平台服务费就花费了7.2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98亿元相比,大幅增长81%。

但随着成本的不断增加,三只松鼠的净利润从3亿元下降到2.39亿元,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从某种角度来说,三只松鼠已经成为了电商平台的工人。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来伊份、品沃食品、良品铺子、洽洽食品、演金店的毛利率分别为44.72%、30.74%、29.51%、31.15%、39.80%,而三只松鼠的毛利率仅为23.9%,远低于同行。

即使是占三只松鼠营业收入一半以上的三只松鼠主导的坚果品类,毛利率也只有31.70%,依然低于良品铺子的32.46%,也远低于进口的44.59%。

因此,摆脱电子商务渠道,增加其他分销渠道或改为实施“大特许经营”(详情请见李瑟娥华伟。特许经营-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和详细的描述。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1年2月)是三只松鼠重返宝座的唯一选择。

第三,资本套现,股价下跌。

公司上市仅一年,今日资本、IDG、瑞丰资本旗下基金就大比例减持股份。其中,IDG资本连续减持超过20次。

在利益面前,不加掩饰的资本快速出逃所传递的信号影响巨大,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股价暴跌。到2021年11月17日,三只松鼠市值缩水过半,从350亿元缩水至152.5亿元,仅剩44%。

因此,恢复资本市场信心的最佳方法是交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三只松鼠需要在李伟华“产品是根,模式是翼,品牌是物和工具,人才和团队是中心”的四大理念下,通过大加盟的商业模式来全面优化和提升自己。

第四,连锁经营的快速锁扩带来了隐性控制风险。

2019年,曾经认为“开线下店是一种倒退”、将三只松鼠定位为“中国第一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创始人张燎原,对自己狠下心,喊出了大规模进入线下门店的“万家门店计划”,重点是线下实体的分销渠道。

此后,三只松鼠的大跃进计划开始实施,从2019年的只有几十家,到一年后,也就是到2020年,超过600家,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家店铺。

不仅如此,三只松鼠的实体店还计划大规模加盟,进一步提高开店速度。

但是,数量规划、区域分布、加盟商控制、加盟商监管、加盟商利润、特许经营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快速开店带来的不可避免(李瑟娥·华伟著《招商引资综合战略理论与实践》,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1年2月),都成为三只松鼠发展的隐患,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

事实上,迹象已经出现。例如,据媒体报道,2021年上半年,新开业的松鼠餐厅只有8家,而关闭的餐厅数量翻了一番,达到16家。

因此,对于没有或根本没有线下连锁店运营经验的三只松鼠来说,需要系统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加盟的知识,构建一个夜间、科学的加盟体系。

5.傲慢无礼地对待客户投诉

以今年双十一网友的“三千无罪”投诉为例。11月12日,他在微博中抱怨“在Viya直播间买的三只松鼠的坚果天天变坏发霉”。

然而,网友投诉的结果是什么?一向称顾客为“主人”的三只松鼠的回应竟然是:“商家拒不承认”,“客服说我没拆封的烂坚果不能作为证据,根据《食品安全法》不能赔偿”...诸如此类。三只松鼠的态度实在令人失望。

三天后的15号,舆论被全国多家媒体曝光发酵后,三只松鼠被迫做出回应。

显然,在舆论压力下的回应是绝对没有诚意的。

相比之下,卫华创的咨询客户端,休闲零食行业的黑马“高笑丽姿”休闲零食连锁,不管什么原因,都是先付费再调查的策略。

所以,客户不能指望被尊称为“主人”,但三只松鼠至少要言行一致,才能真正让客户“爽”。

六、多品牌进展不顺利。

事实证明,2021年上半年,专注儿童零食的子品牌之一卢晓蓝蓝营收仅为2.01亿元,亏损4848.89万元。

另外我们还养了一个孩子品牌,比如猫海、铁公鸡、喜鹊,运营效果都不理想。

多品牌本身就是可以考虑的战略战术之一。但企业的多品牌、多元化要遵循科学规律,遵循“华伟全产业链四维平台模型”(李瑟娥·华伟成功构建特许经营体系的五步法。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1年2月)。否则很有可能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因,所有品牌,包括创始品牌都毁于一旦。

参考资料:

1.财经,蒋,“市值暴跌,坚果发霉,三只松鼠的口碑又崩了?》

2.新资讯报道,“三只松鼠频频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新经销新品牌之路不容乐观”

3.发新媒体带货,“维雅直播间坚果被投诉发霉,三只松鼠市值蒸发200亿”

4.凤凰网科技,蒋娇《屡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三只松鼠被代工和流量攻击》

5.健康时报客户端,“双11最后三款松鼠零食被曝发霉,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61亿元”

6.富凯财经,四川范假期,“赔检态度好,短期反弹力度不足,三只松鼠重要股东减持”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