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监制/作者:民生证券、斯蒂芬·刘)
1 多家海外美妆公司发布财报1.1欧莱雅2021年财报:全球营收创14年新高,中国区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
收入创14年新高,利润实现大幅增长。2021年,欧莱雅销售额达322.88亿欧元(按财报发布当日汇率7.267计算,折合人民币约2346亿元),同比强劲增长15.3%,按可比结构和相同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6.1%,为近14年最高水平。归母净利润45.97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29.01%,较2019年增长22.59%,利润较疫情前大幅增长。
公司毛利和净利率稳步增长,R&D费用率稳定,管理效率提高。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73.88%,同比增长0.70PCT,高端化妆品部和活性化妆品部占比提升导致毛利增加;净利率再次超过14%。成本结构方面,2021年公司R&D费用率为3.19%,过去五年一直稳定在3%以上,R&D费用超过10亿欧元。销售费用率上升1.91个百分点至32.80%;管理费率下降1.33个百分点至18.81%,管理效率有所提高。
从板块来看,活跃化妆品板块实现高增长,高端化妆品板块成为收入第一的板块:
(1)主动化妆品部门实现营收39.24亿欧元,同比增长30.3%。该部门在所有地区都实现了强劲增长,在北美和北亚表现出色。线下销售强劲复苏,理肤泉增长超100%,革新湿疹治疗的Effaclar和Lipikar系列贡献突出。
(2)高端化妆品部门实现营收123.46亿欧元,同比增长21.3%,已经超过大众化妆品成为公司最大营收部门,贡献公司营收38%的份额。其中高端品牌兰蔻、超高端品牌海伦娜·鲁宾斯坦等。销售表现良好。此外,公司还在抗衰老产品上引入了科颜氏的A醇精华、圣罗兰的Libre香水、穆勒的外星女神香水以及Prada男士香水的Luna Rossa Ocean,以巩固高端品牌的影响力。
(3)专业美发部门营收37.84亿欧元,也实现了22.2%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全渠道战略和沙龙销售的复苏。
(4)大众化妆品板块增长相对缓慢,2021年增长率为4.5%。巴黎欧莱雅、美宝莲、NYX等各大品牌都表现不俗。巴黎欧莱雅的收入超过60亿欧元,约占该部门收入的一半。
分地区来看,五个地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国区业务继续强劲增长。2021年,公司来自欧洲的收入最高,达到101.85亿欧元。其次,北亚实现了98.63亿欧元的高收入和18.60%的高增长率。其中,中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是全球美妆市场增速的两倍。“双十一”期间,欧莱雅的兰蔻、海伦娜·鲁宾斯坦、科颜氏、巴黎欧莱雅都冲进了天猫前十榜单,欧莱雅成为“双十一”史上首个百亿美妆集团。
1.2雅诗兰黛2022Q2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5%,各品类均实现正增长,中国电商表现亮眼
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净利率持续上升。2022财年Q2(2021年10-12月),雅诗兰黛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5.39亿美元(按财报发布当日汇率6.36计算,约合人民币352.28亿元),同比增长14.14%;归母净利润10.8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3%。2022财年收入预计增长13%- 16%。
毛利率水平稳中略升,净利率水平持续上升。2022Q2的毛利率为77.92%,2022Q2的净利润率达到19.64%,同比增长1.65PCT;2022Q2期间,费用为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39%,费用率下降1.28个百分点至52.09%。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对成本和费用产生负面影响。但由于公司采取了提价、调整产品结构、节约费用的策略,成本费用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分地区来看,各地区营收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增长主要得益于欧美旅游限制放宽和实体店重新开业。其中,美国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4.05%;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收入占比最高。2022Q2营收达23.28亿美元,较2022Q2增长14.68%。在英国,实体店销售额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网上销售额略有下降。亚太地区实现了7.15%的增长,以百货商店为首的实体店和网上销售呈现增长。
品类方面,2022Q2公司所有品类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包括:
1)护肤品贡献了近60%的收入,连续两年高于疫情前水平,在疫情冲击下保持高韧性,2022Q2同比增长12.06%。主要原因:①蓝海之谜的明星产品,如治疗水修复水、海洋之谜面霜、婕娜桑丝等,销量都超出预期,新产品水润灌注乳液扩大了消费群体;②倩碧的明星产品,甚至更好的临床放射状黑斑校正器(激光美白瓶)和中断器和脱日香膏(紫脂卸妆乳)都卖得很好,新的智能临床修复抗皱修正精华液(智能特别修复精华)扩大了消费者的覆盖面。
2)彩妆实现营收13.86亿美元,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同比增长11.15%。主要原因是西方市场的持续复苏,雅诗兰黛和MAC品牌贡献很大。其中雅诗兰黛的Double Wear(DW系列)和Futurist(沁水系列)产品线表现突出。
3)香水收入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9.29%,主要是由于实体店重新开业,客流改善,节日需求增加。Jo Malone London、汤姆·福德、Le Labo和KILIAN Paris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4)护发产品规模较小,营收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88%。主要是Aveda,bumble,Bumble明星单品表现不错。
1.3其他公司:业务逐渐从疫情中恢复,增长由高端化妆品带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凸显
1.3.1资生堂2021年财报:当地受疫情影响下滑,美洲地区快速增长,中国市场份额接近日本
营收和净利润都有增长,与疫情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0352亿日元(按照财报发布当天100日元兑5.515元人民币的汇率折算,约为570.92亿元人民币),申报口径较2020年增长12.41%;母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424亿日元,利润回升。其中,公司核心品牌均实现营收增长,skin之钥较2020年增长21%,资生堂增长15%,贡献了重大业绩增长。
高端化妆品增长迅速,中国市场重要性凸显。品牌方面,核心品牌其实都在增长,高端品牌skin和资生堂的key增长最快。分地区来看,公司在日本的收入仍呈下降趋势,2021年较2020年下降8.86%,主要原因是日本疫情依然严重;其他地区均实现增长,其中,来自中国的收入快速上升,占比从2019年的19.11%上升至2021年的26.54%,与日本规模份额持平;此外,美国市场恢复最快,而欧洲和旅游零售业务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1.3.2联合利华2021年财报:提高定价应对成本压力,中国市场增速最快
基础销量实现九年来最快增长,中国市场增速最快。2021年,联合利华基础销售额比2020年增长4.5%,实现9年来最快增长;成交额524亿欧元(按财报发布当天汇率7.268计算折合人民币约3808亿元),较2020年增长3.4%;利润87亿欧元,同比增长4.8%。分地区来看,中国、印度和美国的市场分别增长了14.3%、13.4%和3.7%,中国增速最快。2021年,联合利华的电商收入增长率为44%,领先全球全渠道增长率。
为实现护肤的个位数增长,公司提高了价格以应对成本压力。联合利华美容护理销售额达219亿欧元,增长3.8%,价格增长3.0%,销量增长0.8%。其中护肤品实现了较高的个位数增长,凡士林全年表现强劲。为了应对2021年成本大幅增加的挑战,联合利华选择通过提高定价来应对成本的增加,全年基本价格上涨2.9%,第四季度加速至4.9%。(来源:未来智库)
1.3.3黄凤英2022Q2财报:净利润扭亏为盈,毛利率和费用率较疫情前有所提升
营收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归母净利润已扭亏为盈。2022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8亿美元(按财报发布当日汇率6.37折合人民币约100.5亿元),较2021年Q2增长11.49%,净利润2.61亿美元,净利率16.56%,较去年同期亏损2.53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主要观点:1)出行限制的弱化导致门店客流量和旅游零售的增加;2)新古驰Flora、博柏利Hero、蒂芙尼玫瑰金的上市将提振营收;3)渠道端受各地区电商业务增长、中国市场分销扩张和美国线下零售店增长的推动。
业务方面,营收结构保持稳定,彩妆增速最快。公司香水业务占营收比例最高,稳定贡献超过60%的营收;彩妆恢复最快,2022Q2营收4.1亿美元,较2021Q2增长21.79%,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物理护理和其他略有下降,实现收入1.78亿美元。
1.3.4 LG生活健康2021年财报:美妆核心品牌后增速回升,家庭个人护理表现靓丽
收益持续增长,净利率10%以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80,915亿韩元(按财报发布当天人民币兑韩元汇率189.42元计算,约合人民币427亿元),较2020年增长3.15%;净利润8611亿韩元,同比增长5.90%,净利率基本稳定,2021年为10.64%。
家庭护理增长强劲,化妆品业务略有下降。按业务来看:(1)2021年化妆品业务实现收入44414亿韩元,受疫情反复影响,较2020年小幅下滑0.37%。其中,公司核心品牌后进一步拓展中国新兴渠道,通过打造高价产品阵容,进一步巩固其奢侈化妆品地位。2021年,侯品牌收入增长12%。在2021年Tik Tok电商榜单中,“侯芳官旗舰店”销量排名第一,侯天琦蛋花鲜系列礼盒累计销量TOP1;此外,欧辉、中核集团涨幅均超过8%。(2)家庭个人护理业务2021年实现营收25,720亿韩元,强劲增长37.83%,是公司总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要受高端品牌格鲁特博士、皮肤科学品牌pHysiogel等带动。
2 趋势一:单价提升驱动行业规模增长,高端与功效为消费趋势2.1高端化妆品增长突出,美妆消费升级
多家海外美妆公司的财报凸显了国际高端品牌对业绩增长的贡献,欧莱雅高端化妆品部门21年来首次以高增长超越大众化妆品部门,成为集团收入最高的部门。与此同时,国内美容行业也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魔镜数据显示,天猫21年护肤类目销售额增长9%,单价增长12%,销量下降3%。化妆品的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6%,单价增长14%,销量同比仅增长1%。天猫美妆行业21年来的增长,主要是由产品单价的提升带动的。
电商销售拆换后可以得到通用公式(GMV=UV*CVR*ATV),最终体现为销量*单价,而销量主要由消费者单次购买的产品数量、进店人数(UV)和转化率(CVR)决定。基于公式反汇编和平台品类数据,我们主要判断行业有以下三个趋势:1)天猫平台流量从高速发展期进入成熟稳定阶段,流量红利消退。平台流量增长趋于平稳,继续受到新渠道流量分流的挑战。2)当没有颠覆性的美妆新品类出现时,消费者美妆产品的购买频率相对稳定。3)消费价格上涨成为美容行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于美妆产品单价的上涨,我们主要认为有两个因素促成。一是在功效升级和成分高级化的趋势下,消费者追求更多有技术和R&D实力的品牌和产品,而高端美妆和功能性产品更容易凭借R&D技术和成分优势满足相关要求,消费者实现产品需求升级;其次,在中国经济水平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国内外头部品牌开始推出更高端的品牌,通过并购等方式引入国内市场。现有品牌延伸应用,推出单价更高的品类和新产品,进一步推动行业消费水平。
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其他六个主要化妆品消费国和中国的化妆品人均消费为37.5美元,护肤品人均消费为73.2美元,中国护肤品人均消费为25.4美元,化妆品人均消费为5.7美元。参考同属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美妆消费情况,预计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将增长5-7倍空。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加,带动了行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5万元,2013-2021年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5%。与此同时,中国化妆品零售额快速发展。2021年中国化妆品零售额达到4026亿元,2013-2021年的GAGR高达12%。魔镜数据显示,2021年天猫护肤类目销售额为1546亿元,而男性面部护理类目仅占护肤类目销售额的3%。中国美容产品的核心消费者仍然以女性为主。此外,过去十年中国总人口增长相对平稳,2019年以来女性人口保持在6.89亿左右,而化妆品零售额持续高速增长。我们判断化妆品在各个年龄段的渗透率都有所提高,高、低年龄段(非25-6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数量和化妆品人均消费金额都在持续上升。同时,通过对化妆品零售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观察到化妆品零售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产阶级数量不断扩大,消费水平显著提高。预计未来人均美容产品消费将继续增加。
基于海外公司最新财报和魔镜数据,我们判断美妆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跨品牌:化妆品消费者倾向于从购买大众品牌产品升级到购买高端/功能性品牌产品。在这个因素中,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升级,高端和功能性护肤品的成分和技术更容易被认可,高端美妆产品的销量大幅提升。但由于高端化妆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大新品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妆价格受到了一定的冲击。2)跨品类:美妆行业从低价品类向高价品类推进。以天猫数据为例,面膜等低价引流品类的市场份额和增速落后于护肤市场增速,而精华等高浓度重成分品类增长迅速。在品牌的跨品类推广中,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本身的选择,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更容易受到主播、好友、广告推荐和产品使用的影响。3)同品牌:品牌不断升级,消费者购买同品牌的产品进行迭代更换。在这种类型的消费升级中,消费者与品牌建立了强烈的情感联系。基于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消费者通过品牌创新升级产品。
2.2品牌从大众到高端/高级功效
高端化妆品销售增速高于美妆市场,带动行业单价上涨。很多海外美妆公司的财报都在强调高端化妆品对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贡献,并继续看中国高端美妆市场的发展。基于魔镜后台天猫旗舰店数据,2021年,国际高端大牌销量快速增长,销售主要靠销量拉动。以资生堂、蓝海之谜、雅诗兰黛、兰蔻、厚雪秀六大高端品牌为例。2021年,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1%、57%、28%、28%、19%和17%,高于9%的品类平均增速。同时,六大品牌的销量分别增长了156%。
过去一年,中美化妆品市场竞争激烈,头部主播议价能力强,很多品牌单价下降。为了维持品牌定位,应对原材料上涨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提价以增加利润。联合利华财报显示,联合利华21年全年价格上涨2.9%,其中第四季度价格上涨4.9%。在财报中,联合利华还预计,2022年产品定价将继续提高,对销量产生一定影响。雅诗兰黛的价格在2002年1月比2001年1月大幅上涨。根据官方信息,雅诗兰黛产品在1月份完成了涨价。品牌涨价也导致美妆购买单价上涨。
2.3品类从低价渗透到高价
在品类需求方面,消费者也在寻求购买更高级别的品类。以护肤为例。随着消费者对食材需求的加深,高客单的面部精华品类实现了高增长。魔镜数据显示,天猫面部精华21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同比下滑超过11%的低价面膜成为第二大护肤品类。彩妆方面,21年基础品类的眼部彩妆同比下降2%,高端、个性特色的香水品类获得18%的高增长。
2.4品牌升级,消费者购买同一品牌的产品进行迭代更换
在成分上升的背景下,大众基于品牌消费者,逐步更新迭代主力产品,升级品牌。以珀莱雅为例。近年来,该品牌通过成分的突破实现了先进的功效。16年前该品牌主要产品是水乳,客户名单低。现阶段公司重点推出基础护肤品,有几个系列。17年核心产品主要以面膜推出。这个阶段品牌开始年轻化,推出了以玻尿酸等成分为核心的面膜产品。其中,泡泡面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价格和产品壁垒较低。2019年以来,向以R&D为重点的高壁垒产品转型,“早C晚A”成为大单品。这个阶段品牌的主要产品都是以精华为主,功效也是从保湿到抗衰老的进阶。
魔镜后台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随着高级品牌升级,21年的单价比17年翻了一倍。2021年4月,“晨C晚A”套装推出并营销孵化后,单价增长近一倍,带动天猫旗舰店21年销售额比20年前增长76%。
该公司的美容报告还强调了R&D实力对新产品推广和利润收入的促进作用。例如,2021年,欧莱雅活性化妆品实现营收39.24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30.32%。秀力可升级版水飞蓟素CF(SCF油皮抗氧化瓶)的成功,证明了品牌的抗氧化专长。理肤泉品牌增长超过100%,财报显示,革新湿疹治疗的Effaclar系列和Lipikar系列贡献突出。配方研发技术助力新产品成功。
配方研发技术助力新产品成功。秀客SCF油皮抗氧化瓶采用创新成分0.6%水飞蓟提取物,能有效抵抗油脂氧化;同时添加抗氧化经典成分15%纯左旋维生素C1,并通过特殊工艺包覆维生素C,在pH值小于3.5的情况下仍保持成分的活性和温和,促进胶原蛋白生成,提亮肤色,淡化细纹;补充0.5%阿魏酸1,通过协同抗氧化作用增强抗氧化作用。三重抗氧化创新配方直击油性肌肤问题根源,清爽无油配方为油性肌肤减轻痘痘负担。
科研促进品牌成长。理肤泉品牌定位为帮助改善肌肤问题的专业功能性护肤品牌。比如理肤泉duo+牛奶主要针对大面积痘痘,适合红肿痘痘炎症,也可以预防痘印。配方中含有透明颤菌APD的发酵产物,能平衡皮肤微生态,有效抑制痘痘复发。配方中含有去除角质的水杨酸,添加烟酰胺帮助淡化痘印。在品牌祛痘领域研究10余年,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项科研成果。
随着专利成分的结合和渠道营销的优化,理肤泉的销售额在过去五年中迅速增长。Effaclar系列在国内市场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疫情期间理肤泉品牌在中国的销售增长。
根据欧莱雅财务的相关会议,欧莱雅集团的技术升级正在从各个方面影响业务,而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比如配方方面,欧莱雅人工智能配方工具可以节省几个月的时间。与此同时,该集团正在调整配方,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不断变化的法规。人工智能还帮助欧莱雅实时收集在线发布的所有关于产品的评论,并将反馈上传到研究数据库。除了高端产品,集团还将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价格管理策略来缓解成本上升的影响,其策略将整合收入增长管理、混合涨价、促销形式等方面。
与此同时,更多的国际品牌在中国设立了R&D中心,以促进科技的发展。早在2005年,欧莱雅就在上海建立了R&D中心。2020年2月,雅诗兰黛集团宣布,为进一步帮助深化中国美容行业在全球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计划在中国建设世界级的R&D中心,利用前沿技术和设备推动中国、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突破性美容创新。2020年11月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雅诗兰黛集团全球R&D中心落户上海闵行区漕河泾科技绿洲园,这将成为雅诗兰黛国际市场最大的R&D中心。这一行动也显示了中国在该集团中的战略地位。
4.1天猫流量红利受到挑战,Tik Tok占比逐渐提升
目前国内美妆在线电商平台主要有天猫、JD.COM、Tik Tok等。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传统的搜索渠道如天猫、JD.COM等。已经凭借电商促销节的打造,掌握了第一波流量红利。自2009年天猫开创“双十一”节日以来,两个平台的销售额迅速增长。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双十一”各阶段天猫销售额达5403亿元,较2020年“双十一”增长8%;JD.COM销售额达3491亿元,同比增长29%。随着整体渠道销量的增长和影响力的扩大,天猫也在过去几年奠定了最大美妆平台的地位。根据国内一些品牌的财报,20-21年天猫渠道可以占到美妆公司营收的50%左右。
在过去的20年里,Tik Tok以推荐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传统的电子商务渠道受到了冲击。与此同时,维雅税事件后的猫流量出现了较大的过顶流量缺口。我们曾在《Viya事件后,直播电商新格局将开启》报告中指出,Viya税事件发生,Viya直播间停播后,平台间、平台内的流量将重新分配,预计中腰人才将获得更多机会,淘宝平台占比有望提升,事件后的美妆市场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天猫美妆市场同比下降,其中1月天猫市场同比下降29%。与此同时,抖音平台近两年销售额持续上升。2022年1月,美妆市场同比增长162%,销量达到天猫市场的48%,而2021年1月,Tik Tok的销量仅为天猫市场的18%。另一方面,另一个传统电商平台JD.COM的美妆销售额保持稳定,占天猫的20%左右。2022年1月,JD.COM美妆市场同比增长15%,JD.COM美妆销售额达到天猫的29%。
4.2天猫高端、功能性护肤品增长迅速
回顾历年双十一天猫化妆品top 10榜单可以发现,五年来,双十一天猫榜单依然以国际大牌为主,趋势趋于高端化。薇诺娜作为榜单中唯一的功能性护肤品牌,也从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跻身榜单前10名本土化妆品品牌,2021年排名第六,较去年上升三位。
21年天猫护肤品行业增速为12%,而高端国际护肤品和头部功能性护肤品增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魔镜后台数据显示,21年来海外高端护肤品增速大多维持在20%以上,以秀日科、理肤泉为代表的海外功能性护肤品实现了50%以上的增速,而国内头部功能性护肤品同比增速维持在20%以上,薇诺娜品牌销量与国际品牌不相上下,华熙生物四大品牌(润百妍、Quaidi、米(来源:未来智库)
4.3 Tik Tok国内产品布局较早,自播比例较高,具有先发优势
与传统电商相比,Tik Tok等拥有顶级流量,基于兴趣的直播电商模式可以通过推荐技术将个性化的产品内容与大量潜在感兴趣的用户连接起来,充分挖掘客户的需求达成交易,通过更短的链接实现更高的转化率。基于此,Tik Tok的美容产品在过去两年也增长迅速。相比国际品牌,国产品牌Tik Tok由于平台布局较早,销量更高。比如珀莱雅更早布局抖音平台,品牌21年10月Tik Tok频道销售额比1月翻了一番。
在Tik Tok频道下,Tik Tok自我广播将继续成为与消费者互动的主要窗口。目前国内品牌的自播销售比例普遍较高,而国外品牌更多的是对人才和明星的依赖。2022年1月,国产品牌的自播比例明显高于外资品牌。Tik Tok将在品牌营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品牌也将在Tik Tok的自播和Tik Tok的小店中投入更多。
4.4外资高端护肤品在JD.COM占比大且增长更快
JD。COM的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大牌在JD.COM平台上显示出优势。魔镜数据显示,SK-2是2021年JD.COM美妆品类排名第一的品牌,同比增长40%,而前十榜单中只有欧莱雅和玉兰油是热门品牌,增速低于榜单上其他高端品牌。高端品牌在平台销售上有绝对优势。
随着JD.COM高端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落户JD.COM从事个体经营。2021年7月,在京东组织雅诗兰黛集团旗下三大品牌雅诗兰黛、倩碧、悦木之源,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美妆品牌和好品选择。三个品牌,京东。COM自营官方旗舰店,盛大开业,销售包括雅诗兰黛小棕瓶系列、倩碧黄油系列、灵芝焕能系列等热门产品。
国际美妆巨头在不断重新投入线上渠道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线下渠道的建设,尤其是中国海南的免税渠道。欧莱雅财报指出,欧莱雅预计,在中国海南免税渠道持续增长的推动下,2021年,实体店业务同比+13%,旅游零售额同比+22%。
随着疫情控制,海南旅游零售业务明显恢复,免税消费快速增长。海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21年1月31日至2月6日春节期间,海南省10家免税店销售总额21.31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免税销售额19.44亿元,同比增长156%;免税购物人数30.18万人,同比增长138%;购买免税商品181.58万件。
海南免税业务回暖,国际巨头加大布局。2021年,黄凤英先后在三亚海旅免税城开设了GUCCI美妆旗舰店和摩纳哥高端护肤品牌兰卡斯特旗舰店。资生堂集团还扩大了在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门店数量,增加了IPSA INFOSHA和ELIXIR ELISER等品牌专柜。中国实体零售店诋毁的高增长,离不开海南免税渠道的重要贡献。
海外品牌纷纷布局线下免税店,体现了线下体验和折扣对品牌营收和宣传的重要性。随着疫情恢复消费者,线下体验和线下推广的优化将考验品牌的全渠道布局能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相关信息请参考原报告。)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