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官方旗舰店天猫(再陷争议的三只松鼠:“国民零食第一股”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

日前,三只松鼠因广告中的模特形象再次引发争议。记者注意到,事件发生后,三只松鼠发表声明道歉,表示将更换该产品的广告。

记者注意到,此次广告事件并非三只松鼠第一次卷入争议。近日,有顾客在购买三只松鼠零食的快递盒中发现仓鼠和排泄物,引发关注。为此,三只松鼠为客户提供整单退款或补发的解决方案。此前,三只松鼠曾多次卷入食品安全风波。

三只松鼠卷入广告纠纷

12月26日,三只松鼠酸辣粉广告冲上微博热搜,广告中的模特形象引发争议。对此,12月26日,三只松鼠在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对网友反馈模特妆容不符合大众审美所带来的不适深感抱歉,已在第一时间更换页面,并已安排检查公司其他产品的页面,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12月27日,南都记者以“酸辣粉”为关键词搜索天猫三只松鼠官方旗舰店,系统显示“未找到产品”。

记者注意到,12月26日晚,模特“菜娘娘”在微博中发表声明,称该广告拍摄于2019年10月,因其表演风格被选为广告模特。至于备受争议的“斜眼”,她表示“真的是这个样子”。她说,一些网友对她的人身攻击对她产生了一些影响。“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遭受这样的网络暴力。”“这是我的工作。请不要上去人身攻击。”

记者注意到,此次广告事件并非三只松鼠近期第一次卷入争议。

今年“双十二”期间,有顾客在购买三只松鼠零食的快递盒中发现仓鼠和排泄物,引发关注。12月15日,三只松鼠微博回应称,已为客户提供整单退款或补发的解决方案,公司启动内部溯源调查。

三只松鼠官方旗舰店



三只松鼠也多次卷入食品安全纠纷。今年双十一期间,有网友称在三只松鼠旗舰店购买了疑似变质的坚果产品,与客服协商赔偿无果。11月15日,该网友告诉南都记者,已收到1000元起的赔偿,并寄回部分疑似变质的坚果进行检测。当天,三只松鼠客服回复南都记者,称尚未收到集中批次的售后反馈。目前相关产品的检测报告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可以放心购买。

2021年5月,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批次食品抽样检验不合格的通报》,标称安徽芜湖三只松鼠有限公司包装的开松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验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5月10日,三只松鼠就该事件发表声明,称向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致歉,“愿意承担相应责任,进行积极有效的整改”。

此前,2020年10月,深圳市消委会进行了国内外薯片比较试验。在本次实验中,三只松鼠的原味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超过2000μg/kg,远高于欧盟标准的750μg/kg。对此,三只松鼠声明,公司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出的丙烯酰胺含量在食用休闲食品的正常范围内,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

“全国小吃第一股”,正在为线下发行做努力

杜南记者了解到,三只松鼠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公司总部位于安徽芜湖,主要产品涵盖干果、面包糕点、谷物制品、卤肉等各类休闲零食。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4000多名正式员工、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上市公司,曾被誉为“国民小吃第一股”。

自2014年起,该公司连续五年位居天猫商城“零食/坚果/特产”类目第一。2019年,该公司以10.49亿元的销售额刷新了中国食品行业的纪录。

杜南记者注意到,三只松鼠的收入有所下降。其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其营收为70.7亿,同比下降2.23%。同时,三只松鼠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8.0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59%。这已经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出现季度营收下滑了。2020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三只松鼠营收分别下降10.16%和25.9%。

但是,三只松鼠的利润在上升。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三只松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42.89万元,同比增长18.29%;2021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亿,同比增长67.35%。

财报指出,报告期内,公司基于2020年“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环境变化,继续围绕“规模和利润”进行调整,主品牌“三只松鼠”以利润输出为战略调整期的导向。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三只松鼠就开启了分销渠道。2021年10月16日,三只松鼠公布了线下发行计划。据三只松鼠分销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三只松鼠分销业务收入预计在18亿元左右,计划分销业务整体在2023年实现5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

第三季度报告还指出,新的分销业务在第三季度组建了一支由230名优质分销商组成的团队,并与超过80%的中国连锁百强超市系统建立了分销合作。

除了线下布局,三只松鼠的线上渠道也进行了新的布局。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大量备货”Tik Tok、拼多多等新兴电商渠道,仅年货节期间Tik Tok频道直播业务销售额就达1.82亿元。在年货节的带动下,截至3月31日,三只松鼠的库存从上一报告期末的13.89亿只下降至5.593亿只。

监制:杜南新商业法治研究中心

南都记者伍嘉陵实习生曾涵采写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