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黄生)日前,美国与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几大银行使用SWIFT国际结算系统,引发全球关注。SWIFT国际结算系统,到底是什么?在国际金融领域扮演什么角色?
即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 society for world wide inter bank financial telecom munications),是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的简称。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成立于1973年,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主要职能是在全球银行系统间传输结算信息。
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由世界银行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管理的高安全性网络,为全球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金融信息传输服务。不同国家的金融机构通过SWIFT国际结算系统与同业交换报文,完成跨境金融交易。此外,SWIFT还向金融机构销售软件和服务。一般人们在海外汇款时,都会接触到SWIFT国际结算系统,不同地区和银行都有自己的代码。
“比如某国用户通过国内银行向美国当地银行账户汇款一笔钱。表面上看,用户的国内银行账户少了一笔本币,在美国的银行账户少了一笔美元。但是,在两个国家的银行跨境汇款和汇款过程中,应该有一个‘通道’来传递这种信号行为。这个“渠道”就是全球支付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支付系统是SWIFT国际结算系统。”一位银行员工对人民网财经表示,各国金融机构的理财标准不一样。国内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交易时,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化的“中转站”,SWIFT国际结算系统相当于一个“中转站”,为系统内金融机构提供跨境支付结算的标准化信息服务。
根据SWIFT网站信息,目前全球有超过11000家会员通过SWIFT代码与SWIFT国际结算系统连接,形成标准化的互通。2021年,每天通过SWIFT国际结算系统发送的信息超过4200万条。这些信息的背后,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型企业的国际贸易数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对人民网财经表示,不仅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从事跨境结算的银行都已经接入了SWIFT国际结算系统,金融机构在使用美元这种国际货币进行跨境支付结算时,都需要依托该系统。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SWIFT国际结算系统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的会员数量、金融机构数量和数据数量,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其他双边或多边结算系统所替代。数字货币及其基础技术也被认为是新的探索,但要真正取代SWIFT国际结算系统还很遥远。
“如果一家金融机构被禁止使用SWIFT国际结算系统,那么该金融机构可能会中断与全球银行间市场的联系。如果一国金融机构被禁止使用SWIFT国际结算系统,意味着该国金融机构将很难与SWIFT国际结算系统中的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进行跨境资金转移,这可能会影响该国的全球资金往来和贸易发展。”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欧美主要国家只是将部分而非全部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国际结算系统之外,这可能为部分欧盟国家购买俄罗斯天然气预留了支付渠道。此外,俄罗斯还开发了当地版本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但其目前的作用有待提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SWIFT国际结算系统并没有“卡脖子”,没有必要过度解读。不在SWIFT国际结算系统,并不意味着国际跨境交易会完全停止。目前,有诸如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双边和多边国际结算系统,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境金融服务。参与双边或多边国际结算系统的国家可以用自己的国际支付系统进行银行间市场交易。“然而,建立双边和多边国际结算系统的成本相对较高,SWIFT国际结算系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认可度和主导地位。”曹和平表示,此外,随着近年来光纤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终端支付成为跨境支付的方式之一,带来了更多的探索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