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电影院一个普通的深圳故事感动。
《奇迹傻孩子》票房已经突破11亿,背景是深圳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电影中,Jackson Yee《郝静》的励志故事向那些怀揣梦想的深圳普通人致敬,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奇迹傻孩子》电影剧照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我们不仅看到了深圳人身边的“奇迹”,也让人们想起了华强北-那个特殊的时代
电影中,主人公郝静赌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希望通过翻新机在华强北发大财,为妹妹赢回手术费。谁知,因为政府的严厉打击,大量货物落入手中,负债累累。
电影来源于生活。当年的华强北,到处都是“郝静”的故事。华强北翻新机、组装机、山寨机的大起大落,是很多深圳人亲身经历的“奇迹”。
O1
一个芯片改变了华强北
2003年是特殊的一年。
此时的华强北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子交易市场。当时江湖上有个传说:“华强北一打喷嚏,电子市场就感冒”。
今年,在赛格大厦创立五年的腾讯,将于次年在香港上市,搬出华强北。同样从华强北起家的汉族激光,今年登上了中小板。
今年也被称为华为最艰难的一年。内忧外患让任差点把华为卖给。
同样在2003年,联发科第一款手机芯片诞生。此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远在中国台湾省的企业,会在深圳华强北掀起一股浪潮——
因为联发科的芯片,手机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上。厂商把外壳、电池、芯片组装在一起,就能轻松做出一部手机。
这种“保姆式”的手机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生产手机的门槛。这个时候,手机配件最全,有多年DIY经验的华强北店突然发现做手机跟开餐厅一样简单。
他们受到商机的激励,纷纷加入组装手机的大军。给华强北一点时间,随便给你一部手机。
从此,华强北的山寨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O2
山寨手机滚入有多大?
在深圳10年以上的深圳人,肯定都在华强北买过手机。
当时在华强北买手机,不仅要知道手机的品牌和型号,还要了解很多“专属条款”:国行、港行、水货、翻新机。......
此外,还有华强北特产的“山寨手机”——在那个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年代,山寨诺基亚、山寨摩托罗拉、山寨三星、山寨iphone4应有尽有。市面上卖几千的大牌手机,在华强北只要几百块。
有网友说,在那个月薪只有几百块钱的年代,把一辆摩托罗拉踢到口袋里,就像拥有了一辆豪车。也有网友春节回家,他们的深圳手信就是这些“山寨手机”。
当时华强北的手机仿制厂商不敢在机身上印品牌名称,只能印“SZ”。
即使如此隐秘,这些厂商也特别“涉入”。为了抢夺更多的消费者,他们甚至比乔布斯还要创新,所有的功能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
像跑马灯一样漂亮的外观,四卡四待,10000毫安的超长续航,各种滑盖翻盖设计,反向充电。......
只要有新手机,就要马上拆解复制,还要添加各种新功能,至死都不放弃。
强北的山寨有多牛逼?《2013中国山寨手机市场研究报告》中有一组数据显示在山寨发展最疯狂的2008年,华强北的山寨商家多达5000家,几乎每天都有3-5款新手机在华强北诞生。
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我们还是搜遍了全网,找到了几款复古新潮的山寨机,看看有没有一款是你记忆中的~
①
停车灯
2005年左右,是一款非常流行的跑马灯手机,外壳五颜六色的小灯泡,超分贝音箱,一首《伤不起》,简直就是广场舞里最嚣张最酷的明星。
②
奔驰手机
印有奔驰标志的手机,商务风格,让你体验成功人士的感觉!
外表普通,但内在却是强大的mp3+mp4复合体。据说这是折叠屏手机的前身,恐怕没人会反对。
③
电话手表
不是天才也不是iwatch。2008年,华强北出现了一款型号为coolG108的手表手机。它有一个秘密的形状和复古的键盘设计。价格1100元。因为戴在手腕上,只能用蓝牙耳机接电话,是商务精英的首选。
④
四张卡和四部待机手机
iphone直到十代才开始有双卡双待,而国产手机已经出现了四卡四待的王炸手机!
⑤
电话
最高端的产品往往只用最简单的名字,phone,手机内置打火机,连库克都显得傻乎乎的。
⑥
雅丽手机
自从苹果手机上市以来,国产山寨机一夜之间从“幽灵般”的设计变成了苹果的模式。iphone外观覆盖安卓系统,甚至还有雅丽手机,可以说是现实。
⑦
多系统切换器
你还在纠结买安卓、ios还是鸿蒙系统?山寨早已实现多系统切换,7个系统,可选功能,妥妥的给纠结患者福音。
O3
一夜暴富,走向国际
(来源/微信官方账号“廖信忠”)
“只有你想不到的款式和型号,没有你买不到的手机”估计只有华强北的王者童鸣数码城才敢说这句话。
2008年有媒体报道,童鸣数码城招商前一天有5000个商户要出租,仅维持秩序就有100多名保安。
在名牌手机价格高企,国产手机不见面的时期,山寨也上演了一场“激情燃烧的岁月”。
旧中国强北有人回忆,“一台山寨机利润至少500元,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30多万”。那些年山寨手机生意爆炸,一个店要请60个销售才能忙起来。从早上9点到凌晨2点,分三班发货。
外地来的供应商,在摊位外排队不一定拿到号,但只要拿到货,就可以转卖,大赚一笔。
这也是为什么在《奇迹》中,“郝静”愿意冒险抵押店铺,把手机拿下来的原因——当时郝静花了8万盘买的手机,按照他的计算器,翻新机可以卖到90万。电影虽然夸张,但现实中的利润不会少。
山寨的巅峰是华强北走向国际的时候。当年走在华强北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外国人,迪拜,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特...中东和东南亚有很多人,也有很多非洲人。
那时候,华强北专柜的大部分同学都不是大学生,但基本都能说几句英语:“twosim”(双卡)、“bluetooth”(蓝牙)。各路手机厂商不仅在国内争夺地盘,华强北很多老板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去印度、孟加拉、越南或者肯尼亚。
O4
神殿倒塌了,山寨消亡了
你知道吗:华强北下了一场“手机雨”,成千上万的苹果手机、诺基亚手机从天而降,砸碎了车辆和地面,彻底砸碎了华强北山寨的招牌。
山寨手机有名气,但并不是什么好名声。盲目抄袭模仿,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使得华强北从“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神坛上跌落,备受争议。
2011年,深圳政府下决心壮士断腕,对华强北的山寨手机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双打”。于是,山寨手机最后出名的一幕出现了——
在警方打击山寨手机的时候,为了销毁物证,躲在曼哈顿数码广场和附近居民楼的山寨手机商从18楼扔下了上千部iphone4和诺基亚,停在路边和一楼走廊扶手上的10多辆汽车被砸出了坑。
(图为躺在地上的山寨“尸体”)
据说政府的“双打行动”赶走了华强北2000多家山寨手机商家,还有华强北“山寨机小王子”失败后沦为流浪汉的视频,无法考证。
【/s2/】连续的“三打两建”让华强北逐渐走出了“山寨”的雾霾”【s2/】那些走投无路的厂商已经开始转型了,但是创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失去了近几年赚来的钱。但是,有的厂商通过创新研发走了出来,有的创造了新的品牌,成为今天的国货新品;有的去了非洲,成了深圳的手机代表。
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华强北已经不再是买手机的必要选项。“上网搜一下就能知道一部手机多少钱,还能在网上货比三家。”2011年,一台山寨机可以盈利100元左右。到2013年,利润只能维持在10~20元,手机厂商无利可图。
(来源/纪录片解码深圳华强北)
以前强北拆解复制的方式行不通,“创客”的概念在深圳悄然兴起。强北“一台电脑可以从一楼组装到顶楼”的硬件实力还在,这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创客来到深圳。
对他们来说,华强北密集的电子市场不是“山寨”天堂,而是创客天堂。
从2003年恒空诞生到2010年“双打”开始,山寨十年消亡的历史,书写了华强北充满狂野竞争的另一面,创造了无数“奇迹”。
现在回想起来,曾经号称“没有手机买不到”的童鸣数码城,如今已经成为深圳的“美女圣地”。这里是华强北。没有永远的商品,只有做不完的生意。
在深圳,你在华强北买过手机吗?还记得那些山寨货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曝光年龄。
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