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致富网(文安“四好农村路”织就百姓致富网)

来源:鲍云廊坊



文贤路星族线。

深秋,文安县城的乡村道路,蜿蜒在田野和楼房之间,与路边美丽的乡村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文安县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截至2019年底,文安县公路总里程1697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505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90%,农村公路密度达到16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纵横交错,县道、乡道、村道交织成网,人们出行实现“出门水泥路,脚扛公交车”。2020年,文安县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

织密路网,变道路为通途

为实现“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体目标,“十三五”以来,文安县共投入资金7.4亿元,先后实施290条370公里的新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惠及全县所有乡镇,进一步织密农村公路网,实现所有村通等级公路,所有村主要街道至少通一级硬化路,农村公路整体上水平。道路、树木、水系和村庄交织在一起。这是文安县画的美丽画卷。

该县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完善辖区内419公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安装防撞护栏3.7万延米。对19座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桥梁、涵洞、桥梁进行大修改造;对县道沿线中小学校、与省道交叉口等重要路口水渠进行了2.1万平方米的标示,安装了2930个路口桩、578组交通警示灯,有效遏制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沿途行人、车辆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文安县农村公路整体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连接了全国各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更像是一剂“助推器”,为文安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立足新实际,创新管理

修建农村公路只是第一步。只有管理好、保护好、运营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文县牢固树立“建设就是发展,管理就是发展”的理念,积极创新农村公路管理模式,实行“路长制”管理体制,实现县村管养一盘棋,有效巩固了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近年来出台了《文安县全面推行农村公路长度制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明确要求乡镇政府建立健全“六个一”管理制度。在组织管理机构设置上,结合乡镇体制改革,成立了以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与乡镇“路长制”办公室合署办公,配备3至5名专(兼)职人员。在养护队伍建设上,结合乡镇实际,各乡镇分别组建养护队伍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具有养护资质的养护公司;在运行机制的建立上,各乡镇都建立健全了维护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运行机制,依法依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农村公路环境整治,加大公路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占道经营、乱填沟渠、私设道口、违章建筑、乱扔乱倒垃圾等行为,营造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的交通环境。

“交通+”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畅通、美观、绿色的美丽乡村公路将世界各地的游客运送到星罗棋布的乡村旅游景点。

随着县道、宫线的建设开通,周边建成了“文安百果园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省级采摘园等一批旅游采摘景点,园内种植了50多种果蔬,供京津冀游客采摘品尝。依托精品环线的打造,开通了青少年家乡文化游线路,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文安历史,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四好乡村路”的建设,真正带动了乡村旅游,增加产值1.6亿元,在挖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

此外,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文安,带动了各种要素向农村聚集,促进了乡村振兴。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文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县道、宫线两侧,北方最大的胶合板聚集区左各庄镇吸纳了10多万就业人口,为文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县城的西南部,很多箱式活动板房的生产厂家都选择在这里落户。2020年,该地区的3家厂商将连续向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交付3500套箱式房屋,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南县道兴祖线两侧的“万人海”和“万人海”,北县道采保线和乡道左边界线沿线的赵王新河省级湿地公园、文安鲁能生态园和镇,以“乡村旅游、绿色休闲、非遗文化、生态氧吧”为特色,吸引了大量京津冀游客,成为文安新的旅游文化品牌。“交通加”融合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百姓致富项目

(记者张太原通讯员林爱民刘燕文/图编辑王静)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