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女装专卖店品牌女帽子(天猫“收网”之后 尾货帝国唯品会会迎来什么命运?)



记得2012年唯品会上市的那天,上海一家类似电商的融资刚到,创始人很幸运。对于一路流血上市的唯品会来说,或许也应该有同样的幸运感叹。现在,当年觉得幸运的网站倒了,唯品会一路靠尾货特卖到现在。12月8日,唯品会迎来8周年店庆,58秒订单突破百万,将后双11清仓经济发挥到极致。唯品会是幸运之神的宠儿,抓住服装行业库存积压的红利,扶摇直上。但是唯品会未来还会继续幸运吗?

唯品会的红利和转型的阵痛

回到8年前,库存是服装行业最头疼的问题,某品牌创始人曾私下感叹“光是库存就够再卖5年了”。可想而知服装行业库存积压问题有多严重,导致很多知名服装品牌倒闭,也让一些品牌把唯品会当成了希望。

尾货B2C平台不是唯品会一家,和它规模差不多的也有几家。上海的网站虽然没有上市,但获得的融资并不亚于唯品会筹集的资金。IPO唯品会在当时看来是一场豪赌,谁也没料到血腥上市的结果。但是在干掉了很多对手之后,最终还是挺了过来,成为了当之无愧的B2C老大。

总之,唯品会的成功还是要有运气的。在天猫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的服装领域,机会所剩不多,但唯品会靠尾货杀出一条血路。一方面,得益于天猫当时的“赶时髦”策略,没有关注“清仓”的需求,让唯品会找到了突破口。

为什么这么说?过去的唯品会周年庆,其实会是天猫双11的接力。有些商家为了备战双11,必然会有最后一批货,那么通过唯品会的促销,正好可以脱手。对于唯品会和商家来说,“后双11”可以事半功倍。一方面可以得到好看的数据,另一方面可以清理令人头疼的尾货,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尾货模式有天然的致命弊端,用户对平台没有太高的忠诚度。一旦唯品会想摆脱尾货定位,价格优势不再,用户的留存就会出问题。

天猫架构调整的意外打击

随着制造业“去库存”方式的不断更新和精准化,唯品会赖以生存的商品红利必将消失,至少目前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天猫也在“收网”,希望通过组织架构的优化,其初衷是更好地服务商家,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商家提供商品全生命链的服务。但是,这对唯品会等电商平台来说是巨大的冲击。

这个信号早在2015年就释放出来了。阿里CEO逍遥子曾在聚划算商家大会上表示:“双十一越来越大,让天猫越来越红火,创造了很多商家。“双十一”结束,大家留下的库存四处找地方清仓,于是支持JD.COM和唯品会。今天我们有3.5亿买家,完全有能力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营销场景,几个营销场景,几个销售渠道。脂肪不流向外人。”

对比2015年逍遥子的发言,可以更好的理解天猫的这次结构调整。聚划算可以和整合到营销平台事业部的唯品会相提并论。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是营销平台?逻辑很简单。团购和特卖不是日常销售,更多的是营销功能,可以更好的和商务群体区分开来,让商家有更清晰的认识。

天猫组织架构调整完成后,阿里可以为商家提供各种营销场景,如日常销售、更新、库存销售、打折促销、清仓等。,即“全生命周期营销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说,唯品会的作用会很尴尬,而且周期很短,基本上只能帮商家清库存。天猫多场景齐头并进后,唯品会的“蓝海市场”不复存在。

因为,日常销量和新鲜感是商家的亮点,没有商家是冲着尾货去的。如果一个平台不仅能日常销售,还能解决库存问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商家没有理由不选择。毕竟除了销售本身,还有品牌形象的塑造。目前天猫还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唯品会很可能会成为商家口中的鸡肋。

这种打击应该不期而至。天猫的目的是为商家服务,但难免会对其他平台造成冲击。就唯品会的商业模式本身而言,其实是个伪命题,独立存在的价值并不大。特卖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占比非常小,根本无法和大平台竞争。特卖市场本身容量有限,自然会出现取舍的情况。

唯品会女装专卖店

如果唯品会戴上尾货之王的帽子,前面的路会越走越窄,直到无路可走。这从其股价的走势就能看出来,从最高点至今已经蒸发了数百亿美元。或许有一天,唯品会的结果会和四年前感叹运气的同类网站一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踢馆嘉宾,非资深品牌公关人,观察公关、营销、TMT八年,服务过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现为河豚面膜创始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员,多家互联网品牌公关营销顾问,入驻百度百家、新浪观察、企鹅媒体平台、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狐媒体平台、UC传媒等。个人微信号:aitike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