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关平台也对相关流量欺诈进行了打击。然而,在利益的引导下,相关的灰黑色产品仍然是“野火永不息,春风吹又高”。
记者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店铺明码标价出售刷分、刷评服务,有的店铺月销量高达数万单。
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和国家的重拳出击,刷评价已经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很多商家因为虚假刷评价被平台处罚。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商业环境的逐渐净化,商家应该停止炒作,而应该沉淀下来,诚信经营。
“刷点刷评论”黑灰产藏身电商,店铺月销售额可达数万
在淘宝上输入“刷评”,记者发现有多家店铺声称提供刷评服务,涉及Tik Tok、拼多多、大众点评等平台。
据了解,这种“刷赞”服务的价格从每条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商家购买服务时,店家会在微信群里给预招写手发名单,告知内容方向和操作流程。在小红书、豆瓣等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点评类作家的招聘广告,一些高水平的用户开始走红。
在淘宝上,有的店铺一个月能卖出7000多单,而在拼多多,最高能达到上万单。
除了特别好评,有些店铺还会提供包括高质量评价、推广数据分析在内的一站式服务。这种套餐的价格是每月3000元,每年14000元,对于小企业来说比较贵。
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灰黑产品网络。除了生活服务,一些灰黑商家也盯上了Tik Tok和小红书平台的“种草”业务。
记者注意到,在淘宝上输入“Tik Tok口碑评分”、“Tik Tok小店”等关键词,可以找到数十家提供Tik Tok小店刷单服务的店铺,包括摇店体验评分、带货人口碑评分等。,有的一个月卖几千单。
在淘宝、闲鱼、拼多多上,也有商家提供小红书撰写、分发笔记的服务,几百字的价格从几到几十不等。在拼多多,这些店铺隐藏的更深。有些店铺表面上打着“推广运营课程”的旗号,私下里却在代写业务笔记。
一位商家告诉记者,如果不刷,销售和推荐的权重都会受到影响,生意也会少一些。
但实际上,这些好评和高分不仅严重误导了消费者的决策,也迫使本想脚踏实地经营的商家卷入恶性竞争。唯一受益的是黑灰产,最终受伤的还是平台和消费者。
多平台打击刷评价需要从源头上切断利益链
在利益的引导下,很多无良商家选择走上歧途,以不正当的手段来提高销量、用户好评和店铺口碑。然而,在相关部门和平台的共同努力下,这条捷径不再容易。
一些误信信用的商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21年12月,京哥重庆火锅(济南万象城店)因刷单炒信被大众点评平台处罚。据了解,点评平台对网友提供的线索和店家的评价进行了多轮数据交叉验证,发现这家火锅店通过专业的刷评帮私下组织了一次“好评免费餐”活动,刷出了不少好评。
2021年起,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和最高法对上述“免费吃饭刷评论”行为进行了定性,认定该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根据平台规定,火锅店被给予了30天的处罚,包括隐藏商家星级,处罚期间不显示所有评价。
根据大众点评披露的数据,2021年,平台共处罚约4.7万商家“刷单”、“刷单”,去年上半年还配合执法部门打击了29个非法网络灰黑团伙。近两年,国内社交和生活服务平台加大了对违规商家的查处力度。
小红书还披露,自2021年开展“虚假种草”项目以来,已封禁81个品牌和线下商家,处理相关虚假种草笔记17.26万张。整改不仅包括德芙、露得清等传统品牌,还包括半亩花田等新消费品牌。在小红书搜索这些品牌。页面只显示“该品牌涉嫌虚假营销,相关内容不会显示”,相关备注也不会显示,极大影响了品牌的存在感。
近日,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理打击流量诈骗、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中,特别提到要以生活服务、社交互动等平台为重点,重点整治通过聘请专业写手、网络水军,或通过“养号”、占据前排好评、劝退删除差评等手段,虚构“种草笔记”、“评价”等行为。狠抓短视频、电商平台等环节,治理制造虚假销售、虚假好评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家因错信被处罚的事情已经接连发生,服务平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击黑产。双方都是错误评论的受害者。从源头上看,需要电商平台联合起来,共同防治,彻底切断黑灰产的利益链。
目前很多电商平台已经在大力开展整治工作。2022年1月,淘宝、JD.COM等平台相继更新评价标准细则,明确禁止商家“好评返现”行为。此前,对于平台上销售“刷评价”、“刷好评”等灰黑产品的店铺,部分电商平台曾采取屏蔽关键词的方式,但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这条灰黑产业链并未被完全斩断。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相关电商平台在整治平台入驻商家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销售其他平台服务的违法店铺不加歧视地严厉打击,从源头上切断网络灰黑产品。“只有平台、监管部门、第三方平台和商家共同努力,网络生态才能重新变得健康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