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ip是什么意思(关于个人IP,这篇文章讲透了)



图片@视觉中国

文姬静店

现在即将迎来个人IP的集中爆发。无论哪个领域,各种个人IP都开始出现。IP竞争的红海已经在很多领域形成,但是后面的浪还有很多机会进入市场。

什么是个人IP

个人IP是市场产生的IP形象。在个人IP市场形成初期,大部分从业者还停留在把自己塑造成专家形象的阶段,并没有运用太多的运营手段进行专业运营。

但当个人IP的标准化运营路径被探索出来,很多领域用专家来描述形象并不合适的时候,个人IP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

基于对个人IP市场现状的分析,我将个人IP定义为:“在某一领域,形成公众认知的个人形象”。广义来说,就是在某个领域,这个领域的某些群体认可这个个体是某个形象。

由此可以看出个人IP的三大特点:垂直领域、特定形象、共同认知。

垂直域

我们现在看到的个人IP大多深耕垂直领域,因为根据这个IP聚集的粉丝都是精准粉丝,会有很高的商业潜力。

另一方面,粉丝为IP付费,就必须建立信任连接,也就是说IP本身必须有粉丝可以信任的基础。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方法就是集中输出垂直内容,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粉丝心智和质量在这个领域的权威性。

对于粉丝来说,获取所需内容是建立连接的基础。粉丝传递对IP的关注。前提是从IP中获取他们需要的内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持续关注IP,期待未来从IP输出垂直内容。

如果IP输出的是非垂直内容,那么就不符合粉丝对IP的预期,挫伤了粉丝持续关注的动力。另一方面,IP输出垂直内容,粉丝为IP内容付出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性交易,也是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而且对于平台来说,需要通过IP的标签来分发流量。垂直IP让平台更容易识别内容,从而分发更精准的流量,让账号的数据更亮。

最后,平台分配给每一个视频的流量是有限的,再热门的视频流量也不会无限增长。垂直IP让流量更精准,精准的流量会更容易处理。

特定图像

在塑造一个IP形象时,形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领袖型、专家型、伙伴型、分享型。每种图像类型的背后,都有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内容方向。

1)领导者类型

领袖IP的立足点在于强势代言,而代言必须是形象化的作为领袖形象的IP的代言,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领域的领袖形象。这类IP内容方向不限,因为有强大的背书支撑,但必须突出在行业领域的地位。

在运营内容时,要不断提升领袖在粉丝心目中的形象,把粉丝变成自己的追随者。把自己包装成粉丝想成为的人,这样才能保持粉丝对IP的关注。

2)专家型

这也是各大平台中最常见的个人IP类型,因为个人IP的新兴领域大多是新领域,没有既定的标准和学术著作,更不用说传统意义上的专家作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这就给了个人IP 空充分的发展空间。

塑造专家IP的时候,背书和内容都要。这类IP的粉丝对IP投放的关注和重视,本身就是为了给自己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如前所述,这是一个隐藏的交易。如果把有价值的内容输出给粉丝,那么粉丝自然不会持续关注IP。

代言的作用在于,专家IP的新兴领域都是新领域,粉丝心目中没有评价IP价值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用代言来证明IP输出内容的价值,让粉丝相信IP有能力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3)合作伙伴类型

这个IP的价值在于让用户感受到你的真实。运营之初,形象设计必须适合大众。也就是IP本身就代表了这个领域有需求的群体,粉丝可以在IP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在合作伙伴IP运营之初,用户画像很重要,需要找到准确的用户画像来确定IP的具体形象。如果IP与粉丝群体不契合,会造成粉丝心中的认知错位,对IP不会有太大的感觉。

合伙人IP的运营是基于成长见证和内容。这类IP不需要背书,因为IP本身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背书,当IP本身代表了粉丝群体,自然会让粉丝看到IP的价值。

内容是合作方IP的价值呈现,不仅让粉丝看到成长,也让粉丝看到如何成长,如何成长,这是粉丝对IP的期待。

4)分享型

这是最简单的IP游戏。说白了就是质量和数量并重的内容输出。只要你有毅力把几百个项目堆起来,那么这个账号基本上就能起来,这也是组织或者矩阵最容易的模式。

但凡事有利有弊。这种IP类型很难形成高客单价,因为量大了肯定会让用户觉得便宜。但是,没有任何背书,IP成长的唯一途径就是大量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共同认知

简单来说,就是让所有粉丝,至少是大部分粉丝,认为你是某种形象。形象塑造不仅可以通过单一账号内容输出来完成,还可以通过IP联动、直播以及其他媒体平台的曝光来完成。

上面说的内容虽然也是内容,但不是日常内容运营的模式。如果内容控制能力不足,很容易让粉丝对IP形象产生动摇,甚至否定原有IP形象。

而且对于粉丝来说,每个粉丝之间都存在信息差异。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容控制能力,不同的粉丝群体会对IP有不同的认知。

粉丝对IP的认知不一样,所以粉丝为IP付费的转化模式也会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账号数据很好,却很难变现的原因之一。因为粉丝对IP的认知不同,每次转化只能针对一部分粉丝群体,基数不大交易量就上不去。

个人知识产权的演变

个人IP的运营模式和内涵一直在发展,直到现在还在迭代不同的玩法。目前关于个人IP的发展阶段众说纷纭,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里分为代言驱动、内容驱动、模式驱动三个阶段。

代言活动

在个人IP发展之初,塑造个人IP的立足点就是IP本身的背书。也就是说,通过不断的包装,加强对IP的背书,来塑造IP形象。

现阶段内容能力和运营能力都不强,粉丝群体与其说是为IP买单,不如说是为IP背后的代言买单。因为背书的存在,用户感受到了价值,做出了在IP中可以持续获得价值的判断。

但是这种模式是用爱发电,但是IP本身的价值被透支了,成长空非常有限。当粉丝不再购买IP代言,IP就变得一文不值。

内容驱动的

当代言不再是IP的增长动力,就需要通过内容手段输出价值,让粉丝感受到IP的价值。而且很多代言驱动的IP本身的内容创作能力不尽如人意,呈现效果也不好,于是开始注重内容的价值。

内容本身也是IP的价值载体。只有通过内容,用户才能感知到IP的价值在哪里,可以理解为IP的价值呈现。甚至当代言不再是粉丝付费的时候,内容就变成了代言的代言。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平台,出现了口播类型的个人IP,都希望通过内容的形式来打造个人IP。背书难得,内部访问容易,内容成为新财富密码。

如前所述,个人IP的新兴领域大多是新领域,内容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因为积累时间短,不足以支撑大量IP进行内容输出,久而久之造成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模式驱动

模式驱动测试对于单个IP来说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内容太多,单纯的内容不足以吸引用户,因为同质化的IP太多可以选择。这时候粉丝的需求不仅仅是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更是在获取内容的同时让自己更容易被接受。

因此,个人IP开始在模式上进行创新,从简单的口播模式,演变为多种让用户觉得更有趣的内容形式,进而让用户觉得有趣,对内容的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个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场景。个人IP通过向每个场景植入有价值的内容,让用户感受到场景中内容的价值。而且场景可以让内容的传递更加有趣,有些IP甚至把分手当做内容输出的场景。

打造ip是什么意思

个人知识产权的价值和商业潜力

用户转化的时候,一定会经历引流、拦截、转化、复购四个阶段。通过个人IP,可以对整个转化过程进行强大的IP加持,让转化过程更加有效。

排水

个人IP本身就有自己的流量,构成了整个转化过程的初始流量。很多时候,个人IP仅仅依靠自身流量进行转化,已经是非常大的体量了。

另一方面,个人IP在平台获得了可以让平台分配更多流量的口碑。只要承载翻译信息的内容质量高,平台就会给IP分配足够的流量。

河流截流

拦截的本质是用户对个人IP提供的内容产生价值预期,从而对个人IP产生关注。个人IP内容的价值属性往往在内容运营时会提供密集的价值点,让用户无论何时浏览内容都能感受到IP的价值。

这让用户有足够的耐心去阅读IP在内容中植入的转化信息,而不是胡乱涂写。这也是为什么品牌在IP投放时会偏向个人IP的原因。

转换

转化的基础是信任,而个人IP的信任是由多年来的价值输出及其背书创造出来的,在用户心中形成了强大的信任。在转化活动过程中,只要内容没有问题,用户对IP的信任就会改变对转化信息的信任。

在粉丝群体中,IP就是粉丝的意见场,也叫KOL。IP本身对粉丝的消费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忠诚度高的粉丝基本会为所有的IP转化活动买单。

回购

复购的本质是让用户在首次购买中获得足够的价值,让用户加强对IP的信任。同时也将用户在价值上的信任转移到对IP提供的付费内容的信任上。

IP输出内容的价值,是为了维护用户对IP的信任,这也是IP具有长期价值的保证。只要IP能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用户就会持续为IP的后续转化行为买单。

IP未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任何行业的变化一定是市场已经饱和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增长动力已经不足以继续为进入市场的新玩家提供增长动力,于是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

个人IP领域也是如此。目前IP已经发展到模式驱动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大家都在不断迭代创新,以求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流量。与此同时,各大孵化器和独立创业者也在不断寻找新的领域,意图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中重点包括小打小闹到大拆大建、细分后进一步细分、剧情塑造、专家主播共建四个方向。

从小干扰变为大拆除和建设

原有的模式创新基本是在传统的口播模式基础上,根据主播的风格进行部分调整,通过增减来修改IP内容中一些不必要的元素,达到创新的目的。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它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往往会吸引大量的粉丝。

但毕竟IP创新的部分是有限的,这些游戏没有版权保护。其他抄袭最多号召粉丝口头指责,没有太大用处。所以很快粉丝们就陷入了视觉疲劳。

为了谋生,很多IP开始大刀阔斧地修改自己的内容,会根据IP的风格打造独特的内容模式,自然就形成了别人无法模仿的内容壁垒。但这是对内容创作基本功的极大考验,几乎是一种破坏性的内容模式改革方式。

细分之前先细分

就像新的消费品牌在不断探索新的细分市场一样,IP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内容领域,努力成为新细分市场的引领者。这都得益于内容市场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反复细分可以获得广阔的内容受众。

但这个考验的是内容创作者的选题能力,领域的细分必然会影响内容选择的范围。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那么后期很可能就没有内容可做了,就不得不放弃已经运营成熟的细分领域。

而且细分字段还有一个增量空。一旦你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足够细分的细分领域IP,转化的天花板会突然降低,因为IP提供的服务和内容在用户心目中已经可以定性为只针对那一小块细分领域。所以这条赛道的前景值得考虑。

情节塑造

其实这也算是IP内容升级的一次大拆大建,但我觉得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发展方向。如果把内容中的价值点比作产品,那么内容中的曝光方式基本可以分为展示、讲解、植入三种方式。前两种方式都是传统的IP价值点曝光方式,只有剧情植入才是新的方向。

在这个领域,基本上是八仙漂洋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机构和独立创业者打造了不同的剧情,并且在剧情中以非常巧妙的方式植入IP价值点,内容能力强的创作者甚至可以记住娱乐中的所有价值点,算是娱乐和价值兼备。

但这种模式也考验内容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掌控能力,很容易导致内容价值和娱乐性的失衡。如果没有娱乐,那么IP本身就很难走出圈子,缺乏价值,那么IP的价值就会降低。

共建专家主播

这是一种目前还没有被彻底探索的方式。现在很多IP都邀请了很多专业的内容创作人才来逐步加强内容的价值和专业性,但是因为IP本身不是相关的专家,所以就延伸了这样一种共建的方式。

这种路径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很多某些领域的专家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呈现能力来呈现好的内容。尤其是制作视频时,专家的镜头感和语言能力较弱,无法像主播一样将内容呈现出来。

所以这种做法的关键点是平衡主播带来的娱乐性和专家提供的价值感,两者共同作用,让内容兼具娱乐性和价值性。这样可以避免双方的缺陷,取长补短。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