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智能手机时代,社交触手可及。“挤”逐渐成为很多网络传播的方式。通常“挤兑”都是在认识的人之间进行,但最近在湖南、山东、北京等地出现了陌生人“挤兑”给福利的情况,确实有用户从陌生人那里抢到了福利,但这个是白来的。
今年11月,湖南省新宁县丰田派出所接到报警。举报人小何称,在使用一款名为钉钉的App时,被陌生人拉进了一个“福利群”,然后被骗。
虽然进了一个不认识的群,但是抢到的红包是真的。他在群里问是什么群,很快就有人回复了。
受害人小何:群里还有一个人说可以做刷单任务,给我们一个网站,下载一个叫“欣彦”的App,去那里做任务,每天能赚100到300元。
小何下载了钉钉群里别人推荐的App。注册后很快有人通过网络找到,告诉小何可以通过充值升级等级。级别越高,刷单佣金越高。于是
小何分四次“充值”了43776元。没想到,第四次充值后,她发现钉钉集团推荐的刷机App无法正常使用。
11月,山东淄博的李女士也遭遇了和湖南小何一样的骗局。陌生人把李女士拉进钉钉群,然后发红包,李女士抢了3.99元。然后,给红包的人说,还有很多福利要来,让大家不要离群。后来李女士也被
引导下载了一个所谓的账单App,然后被催促充值。
一方面,李女士确实当场充值了,但另一方面,她却无法将转账的空账户提现。充值38000元后,李女士恍然大悟,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未经允许被社交应用“围攻”会带来安全风险利用网上刷单可以“躺着赚”的心理实施网络诈骗,并不是什么新套路。但在最近的案例中,反映出
不法分子主动利用社交app“拉群”,受害者被迫加入群后被骗。骗子主动找上门来,不需要受害者同意就可以拉进群。这类社交app存在怎样的设置问题,被不法分子钻了空空子?
记者在官网搜索后,看到该软件描述的“5亿用户,1900万机构”的智能移动办公平台。记者下载了钉钉App,用手机号注册。在“钉钉App”界面,记者看到了“发起群聊”的功能。平台为普通用户提供了“添加手机号,面对面建群”、“扫一扫”、“手机联系”等建群渠道。此外
平台还为用户提供了“新组织”拉群。
在钉钉App主界面底部的“通讯录”菜单中,记者找到了“创建企业/组织/团队”选项。记者随机输入信息创建了一个“企业组织”,随后页面出现了“添加会员”的选项。按照平台推荐的步骤,
记者随机输入了两个手机号,并使用了字母VV和当记者点击进群,发现刚刚添加的两个成员已经在群中时,无需征求他们的许可。
记者根据其隐私公告2021版的要求,通过网络联系了钉钉App的在线客服。客服书面回复,钉钉App可以通过搜索手机号来添加员工,目的是方便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添加。如果用户不接受该操作,可以在用户设置中选择开启“添加我时团队需要验证”功能。
据记者进一步查询,虽然钉钉App提供了用户可以选择开启
“添加我时团队需要验证””的功能,但该功能是默认关闭的。对此,记者向钉钉客服表示,该设置存在安全隐患,但对方并未给予正面回复。专家解读:不能为了所谓的“方便”而牺牲网络安全保护[S2/]记者分别在苹果和安卓上下载了钉钉App,发现不同操作系统下“团队加我需要验证”的设置功能都是“默认关闭”。那么一旦用户在使用钉钉App之前不知道开启这个功能,就有可能遇到被陌生人拉的情况。有法律学者表示,网络社交平台应以用户信息安全为底线,不应为了所谓的“方便”而牺牲网络安全保护。
记者在网上搜索时发现,近日,有用户在网上留言,表示自己经历过被陌生人“挤”的经历。来自成都的陈骁最近被陌生人拉进了一个钉子户群体。看到有人发单广告,她就警觉起来,在钉钉群里提醒大家不要上当,但消息一出,她就被踢出了群。后来她通过在线客服向钉钉App举报。当她询问客服为何“被陌生人拉”时,对方发来截图称,陈骁可以在设置中开启“团队加我需要验证”的功能,从而拒绝“被人拉”。当陈骁问为什么这个功能在安装App时没有提示,并且默认关闭?钉钉App客服回复:“大家都开启了需要验证的功能,会严重增加沟通成本,不如直接默认开启”
在钉钉的隐私政策中,记者也查询到了这样的解释——“对于使用钉钉作为线上移动办公、交流、协作工具的企业用户,有权作为代表企业组织的个人信息处理者,以终端用户的身份处理您的个人信息,包括委托钉钉给管理员开通、管理和使用钉钉服务,实现线上移动办公”。
默认群主可以以降低沟通成本为由,不需要对方同意就可以“拉群”。这个设置有什么问题吗?有法律学者表示这一设置违背了《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今年实施的民法典也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入、揭露、公开的方式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有法律学者指出App的功能设置已经涉嫌违法,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更多用户利益受损。
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