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数据银行认证(腾讯微众银行“百业千亿计划”VS阿里网商银行“大雁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数字供应链金融回路会有更激烈的竞争吗?至少腾讯和阿里有所行动。


11月18日,微众银行正式启动“全行业千亿计划”,将全面延伸其供应链金融行业的覆盖范围。未来三年,微众银行将供应链金融行业覆盖率提升至90%,聚焦民生消费、新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现代农业、专业化创新五大方向,覆盖数百个子行业,目标是与1000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投入3000亿专属资金。





“全行业千亿计划”的正式启动,意味着微众银行将用数字技术支撑产业增长,踏上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新征程。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微众银行的小微产业贷款已达到227家小微企业,授信客户73万户,累计支付金额超过7100亿元。


这家银行才成立六年多,交出这份不错的成绩单并不容易。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是如何成功落地的?互联网将如何重构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一、“百业千亿计划”


近年来,无论是基于阿里的网商银行,还是基于腾讯的微众银行,都将供应链金融作为主战场。传统的产品、技术、模式下,总有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过于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另一方面,风险、成本、规模不能同时考虑。


在这些挑战下,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2014年正式开业,由腾讯牵头,百业源、立业集团等知名企业发起,注册资本30亿元,其中腾讯持股30%,为微众银行第一大股东。


“工业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后疫情时期,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大潮中谋划工业互联网,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优先推进,不断壮大数字经济。”





继去年马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提交两会提案并得到国家部委回复后,今年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加快制定工业互联网壮大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提案》。马在今年的提案中指出,得益于近年来大力推进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在疫情防控方面下足了功夫,再次证明了工业互联网的方向是正确的。


随着产业互联网成为继消费互联网之后的新蓝海市场,微众银行将目光聚焦在了新赛道上。2017年底,‘微业贷’正式上线,这是国内首个面向小微企业的线上无抵押流动资金贷款产品。截至目前,微众银行的小微产业贷款已达227万家小微企业,为其中73万多家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在实施& # 34;微型产业贷款& # 34;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为进一步拓展供应链金融的行业覆盖深度和广度,建立数字产业金融新生态,近期孕育了“全行业千亿计划”。


1。“白烨”扩大了行业覆盖面


具体来说,“100个行业”主要是指民生消费、新型基础设施、绿色产业、现代农业、专业化和创新五大方向,涵盖数百个子行业。进一步扩大供应链金融行业覆盖面。


对于供应链金融产品来说,产业链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不仅决定了空未来的发展,也对风控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选择适应时代和国家发展的步伐,无疑是明智的。在享受重点战略性产业发展红利的同时,倒逼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大化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由此可见,微众银行布局的五大产业,确实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微众银行对产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准确清晰,仅在这一点上,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2。探索“千亿”的行业覆盖深度。


至于“1000亿”,主要是用1000亿资金帮助战略合作伙伴所在供应链的小微企业成长。这种做法并不局限于合作企业,而是深挖相应的供应链。毫无疑问,是从宏观供应链层面深化金融赋能。继续深入产业链,逐步探索行业覆盖深度。


二、微众银行VS网商银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指出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上升到了新的政策层面。在“十四五”期间,政府将更加重视加快供应链金融创新,以促进供应链的完整和稳定发展。


供应链金融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互联网进入蝶变时刻,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一些缺陷逐渐放大。


①业务效率有限。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集中式”模式的业务效率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暴露出信用、技术等“基础设施”设施不足的问题。②信息不对称。从产品生产到物流到消费者,涉及的企业非常多。供应链中如何验证产品生产和贸易的真实性是一大痛点。


因此,在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构建基于供应链服务场景的数字化平台,将供应链上下游连接到数字化平台,有效解决核心企业和核心企业上下游的融资问题。


1。网商银行:先发优势+资源优势


在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网商银行一直做得不错。网商银行是蚂蚁集团发起的国内首家科技银行,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没有线下网点。注册资本40亿,其中蚂蚁集团持股30%。其前身是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专注于为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无接触贷款”。





与微众银行不同的是,它这几年只是把发展重点放在了B端。网商银行依托阿里电商平台。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小微企业,在B端服务市场颇有建树,主要为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商家提供贷款,如“网商贷”。


此外,阿里还利用支付宝的收钱码平台推广“多收多付”贷款服务,进一步采集交易数据作为放贷依据。可见,在探索小微企业贷款方面,背靠阿里的网商银行具有先发优势和资源优势。


如今产业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创新势在必行,一直专注于B端市场的网商银行又有新招。今年10月,网商银行正式发布基于数字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方案——“大研系统”,海尔、华为、蒙牛、旺旺等500多个品牌成为首批接入的品牌。





据了解,大研系统是网商银行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供应链关系,为解决小微企业在供应支付、采购下单、配送收款、加盟、薪酬发放等生产经营全链条的信贷需求和综合资金管理需求而开发的一套数字化产品矩阵。


(1)改变头部效应,让小微企业也能得到金融供血。


据统计,与网商银行合作的品牌中,下游经销商和终端门店的平均经营性贷款可用率达到80%。以天能电池为例。使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后,现在10家天能电池经销商中有9家有贷款额度,贷款可用率超过90%,经销商资金实力明显增强。


对于合作企业而言,无论是下游经销商和终端门店贷款获客率的提升,还是供应链小微企业申请贷款的便利性,都得益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理念和科技能力的升级。


(2)改变风控模式,告别传统的“1+N”供应链金融模式


对于品牌商来说,使用大研系统的数字信用,品牌商不再需要为经销商担保,从而规避风险。使用数字结算后,一个财务人员同时可以管理的门店数量可能从10家到1000家,提高了效率。


“数字时代,海量信息可以多维度交叉验证,可以借助金融科技进行识别和分析。主体信用和债权信用的再平衡,让行业摆脱‘钱变货,货变钱’的陷阱,让核心企业告别担保与否的纠结,让金融服务因为相知而可信,因为信任而简单。”网商银行董事长金小龙解释道。


2。微众银行:定制化差异化服务深度链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也与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相重合。将微众银行往前推“一小步”,与网商银行正面PK。


(1)拥抱产业链,提供优质服务


本质上,产业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是产业,而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是产业链。因此,深化服务产业链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的基础。


“白烨”计划实际上是基于宏观供应链层面的布局。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可以深入了解整个产业链,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差异化服务。


一方面,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有些行业会在节日当天有促销活动,根据节日当天集中销售的特点提供节点自动触发金额增加。比如乳品、食品、快消品等消费行业。


另一方面,为同一产业链的不同节点提供不同的产品,比如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提供定制化的信贷产品。


这种基于供应链层面的服务不仅限于金融服务。除了金融服务,还为合作企业提供更多流量资源,帮助合作伙伴进行品牌推广,以“点”带“链”推动产业链发展。


(2)技术援助、快速反应和有效的风力控制


随着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趋于线上化、标准化,数字金融产品都是以通过数字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目的,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快,但B端的数字化水平远远落后于C端。


微众银行积累的ABCD能力,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可以为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阿里数据银行




预计2022年实现与战略合作伙伴100%的数字化系统对接,以专业的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品在终端的服务被简化,数字化技术被用来支持产品的高效运作。小微企业在微众银行申请贷款,无需担保、质押、纸质材料,无需线下开户,无需等待工作日。在微众银行企业AMP App和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均可随时操作。从申请贷款到收到资金,整个过程至少一分钟就可以完成。


这种借贷效率对于C端空来说已经很普遍了。但在B端市场,尤其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很难实现。为了实现这种快速响应的产品投放,供应链金融产品不需要简单的将供应链金融产品上线,还需要面对风险控制这一核心环节,这需要完善的业务逻辑和数字生态作为支撑。


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多依赖核心企业信用。比如银行要贷款给大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或经销商,必须要有核心企业的背书、认证或担保。


微众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风控模型。综合考虑供应链各主体的信用数据、交易数据、债务数据、物流数据等多维度数据,作为对链上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的依据,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纵观两大互联网银行巨头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步伐,不难看出,他们根据各自的技术和资源基础,正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一是风控环节的模式变革,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不再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而是转向供应链各主体多维度数据的综合信用评估。第二,不再只是为合作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是全方位服务全链条,为供应链注入动力。


三、未来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整个供应链流程的透明控制更加清晰,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带来了新的空机会。摆脱传统模式下对核心企业的依赖,构建深入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数字生态。两大互联网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的“一小步”,摆脱了对核心企业的依赖,为开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改革的实践提供了创新经验。

从两大互联网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供应链金融要以服务“链”为核心,金融机构必须充分熟悉供应链,构建适应性风险控制模型,提供差异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可能需要将数字化嵌入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随着工业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不同的行业和产业会在各种数字平台上逐渐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甚至在未来,平台之间的壁垒会逐渐被打通,形成联盟生态。

(作者:杨一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