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记者李单超
5月下旬的杭州,气温频频突破30摄氏度,夜市最好的季节来了。每天傍晚5点多,杭州吴山夜市200米长的街道上,400多个摊主就开始点灯“接客”。
这些摊主可能没有想到,他们赖以生存多年的“两平米”生意,会在最近一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今年的全国两会到大街小巷,人们都在谈论同一个话题——“地摊经济”。
第一个把这个话题提到桌面上来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她建议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
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特别称赞:我国西部有一座城市。根据当地法规,设立了36,000个流动摊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就雇佣了10万人。
这个西部城市就是成都。现在又推出了“摊位管理”升级版,涉及摊位清洁责任、群众投诉处理等常态化管理规则。
记者从支付宝了解到,最近一个月,成都平均每天有2000个新人们在支付宝里开通收款码做小生意。此外,在消费券的带动下,近两周成都23万家小店的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出现逆风增长。
5月29日,阿里1688还发布了“传播经济”帮扶计划,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700亿专项资金。
中国经济末端的小商店和小摊也是最早恢复生产的商业实体。根据网商的一份报告,全国1亿家小商店支撑着3亿个就业岗位。他们坚韧守信,99%的小贷店都按时还款。
“摆摊”,这个原本看似“不太受欢迎”的事情,在2020年春夏之交,对于更多人来说,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今天我想说三个摊主。
“二十多年前,我的父亲、姐姐和我都在摆摊”海燕,全营人,今年56岁,1992年到1995年有过摆摊经历。
因为有了孩子,全英从织布厂辞职,做了全职妈妈,但孩子到了4岁,她决定摆地摊赚钱。
全英第一次和弟妹、堂弟从嘉兴火车站去义乌。他们每个人拉回来200块钱的货,卖了几天,扣了几十块路费和住宿费,大概赚了四五十块钱。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我在织布厂工作的时候,在英国一个月只有100多块钱。
小赚了一笔后,这位全职妈妈开始了近四年的摆摊生活。起初,我不知道在哪里购买货物。每次去义乌都要坐火车,时间很长,费用也很高。后来,我就没去了。而是骑着自行车去嘉兴周边的工厂拿货。那时候冬天比较流行,有时候一两个小时的地摊就能卖出五六十套。
除了全英国,还会有她爸爸和姐姐一起摆摊。几个家庭将近一半甚至全部的收入都来自地摊。
二十多年前,靠摆地摊的收入解决了很多人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这些“最小的创业单位”使得全国城乡都出现了“大众创业”的局面。现在中国各地的专业市场数不胜数,最初的雏形也是越来越多的摊主集群。
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英国都感受到了它的辛苦:有时候我一整天都在路上骑行,不是在拿货的路上,就是在找摊位的路上。
“我91岁了,卖花补贴家用”与英国的流动卖货不同,这位91岁的“网络名人”卖花婆婆已经摆摊20年了。她的摊位在杭州武林银泰门口,20年来几乎没变过。
婆婆弓着背。刚开始她也会卖自己做的鞋底,后来都是批发市场的手工挂件。有意思的是,婆婆卖花成了武林银泰一道独特的风景,甚至很多年轻人都会来找婆婆买玉兰花。
感谢时尚“正规”的武林银泰,它从来没有“拒绝”过这个“不正规”的摊婆婆。每年的三四月份,商场里不时飘来的浓烈香水味混合着小摊上玉兰花的清新香味。不同时代的两种商业形态相互依存,相互生长,没有任何违和感。
很多时候,卖花的婆婆还是会准时出现做生意。婆婆说自己没有孩子,靠卖花养家。
“我是新摊主,生意很不错”第三个摊主是孙潇,一个来自江西的年轻人。一个月前,他刚在杭州吴山夜市租了个摊位,卖手机贴。
孙潇的地摊生意不同于整个英国,也不同于卖花婆婆。他不用去工厂和批发市场进货。手机贴都是从1688购买的。
在吴山夜市,蕾丝内衣和手机贴是常年称霸夜市的流量冠军,周末甚至能卖出近千个手机贴。孙潇有二三十个竞争对手,很多都是扎根夜市10多年的老摊主。
但是孙潇并不怯场。新手有新手的生活方式。与夜市其他手机贴膜商不同的是,孙潇主打的手机贴膜是一种叫做“爆炸闪光钻石切割膜”的技术,可以用专门的贴膜设备为不同的手机量身定制手机壳。逛夜市的年轻人都很买账,隔壁摊位的老板还特意过来请教。
“那些小摊似乎并未影响第五大道的全球品位”疫情之下,“传播经济”成为很多人的新出路。
有关统计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05万人。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6%。尽管中国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其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仍在继续。
地摊经济有独特优势,创业门槛低。很多人可以摆摊,开私家车后备箱卖货。同时,失败风险低,船小,容易掉头。
浙江长三角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说,他曾经在杭州西边的银泰外遇到过两个摊主。一个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靠卖糖炒栗子养活全家。一个是银泰的店员,下班后摆摊给孩子赚奶粉钱。他想到自己十几年前在纽约第五大道看到过手推车等小摊,觉得“生活多元,商业多元,那些小摊似乎并不影响纽约第五大道的全球品味。”
但是摆摊不容易,像全英、卖花婆婆这样的人很多。供应商怎样才能卖得像孙潇一样好?
5月29日,阿里1688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开设地摊购买专区,组织当地优质行业将工厂商品带入专区,让摊主高效低价购买商品。
解决进货问题是一方面,买什么货是另一个问题。据1688介绍,专区将加入大数据服务功能,告诉摊主“你的城市,你的社区”哪些商品最受欢迎,让地摊选购更有针对性,卖货更有保障。
数据显示,96%的国内厂商资金缺口在10万元以上。188在“摊主经济”的帮扶计划中提到,将为全国“摊主”提供700亿元免息信用购买服务,支持摊主在1688信用上购买商品。他们支付宝收款码的每一笔支付都会增加5元的信用额度,个人可以赊账购买的最高额度可以达到200万元。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内贸事业部总经理汪海指出,摊贩是最小的创业者,要让“摊贩经济”加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规军”,进货、资金、管理三大难题考验着摊贩和城市管理者。
1688的数据显示,目前,“地摊经济”最火的品类是日用品、内衣、数码产品、美妆产品、个人护理品、玩具等。相关品类买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
随着城市管理的成熟,喊话和烟火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这其中,像1688、支付宝这样的数字经济平台会有所帮助。
编辑徐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