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免税店可靠吗(“海淘”坑太深 “爆款”假货多)

对于体系复杂的跨境电商来说,“假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而近期密集曝光的假货事件表明,在海淘假货生产销售链条中,不仅商品本身造假,购物小票、入境证明、快递信息也可以造假,消费者防不胜防。

“爆款”是打假的重灾区

假冒化妆品8万多种,涉及多个国际品牌,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前段时间,江苏苏州警方经过半年的侦查追踪,破获了一起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案,牵出了一条海淘假货生产链。其中,警方动用了3辆货车,对一个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窝点空进行清场。

仓库里的假货大多是正品专柜长期缺货的“爆款”,比如某品牌口红。专柜价格接近200元,正常海淘渠道需要加价才能买到。犯罪嫌疑人以正品的名义通过各种网购平台将这些假货销往上海、广州、北京等地。

苏州警方调查发现,为了以假乱真,不法分子花重金研发配方,制造出来的假化妆品不仅外包装与正品几乎一模一样,而且气味、颜色、质地、使用效果都非常相似。在取证过程中,办案民警曾询问过很多正在使用正品口红的检测人员,一时谁也说不清真假。

据了解,假冒化妆品的成本只有十几元甚至几块钱,但成品价格却能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郁芳表示,海淘假货问题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所谓的“爆款”上。因为这些产品知名度高,受欢迎,假货好卖,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海淘免税店

海淘在每个环节都有“深度套路”

虽然很多跨境电商都宣称“100%正品”、“一假一罚十”,但由于跨境购买市场主体多、交易链条长,消费者在每个环节都可能遭遇谎言和陷阱。

一方面,货源难以保证,假冒掺假种类繁多。一位跨境电商行业人士表示,大部分电商平台采取从贸易商进货或吸引卖家入驻的模式,容易出现欺诈行为。即使一些跨境电商平台宣称自己都是个体户,也很难保证代购者买到的是正品。

在广东做过海淘生意的业内人士范平(化名)表示,一些贸易商在“耍花招”。刚开始他们只供应正品,但随着销量的增加,开始掺杂。有的假货原产地在中国,然后“镀金海外”,有的假货在公海,有的进口桶装原料在中国灌装包装。

另一方面,物流是有猫腻的,眼见为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海淘商品从采购到进口的各种单据非常重要,而这些都成为了诈骗的目标。甚至购物小票都可以操控,相关信息可以录入修改,价格标签可以随意填写。

范平告诉记者,卖家常用的手法是“混卖”,真假证件混在一起。比如销售1000件,10件通过正规渠道进口,包括正规的购买明细、授权经销证明、关税清单、发票等。其实另外990件都是非正规渠道的产品甚至假货。

“如果订单量大,有些快递公司会帮忙造假。”范平说,快递公司可以随意更改发货地点,消费者可以看到物流信息显示“货物已从保税仓发货”,实际上可能是从内地发货。

发展仍然需要跨越多重障碍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跨境电商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接下来要跨越维权、安全、监管的壁垒,让消费者真正放心海淘。

首先,不要让海淘成为消费维权的“真实空地带”。在北京工作的魏女士是一位网购达人。她说,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买到疑似假货后,没有办法鉴别真伪,商品也无法退货,只能自认倒霉。范平还表示,跨境电商平台一般不支持《消法》规定的“七日无理由退货”,如果消费者坚持退货,需要出具证明商品有质量问题或者是假货的检验报告。正是卖家抓住了消费者的“怕麻烦”心理,不担心被起诉维权。

其次,产品安全责任不能“免责”。美容保健品、母婴用品、营养保健品是海淘的主要品类,也是涉及健康安全的高风险产品。但跨境电商平台一般都有“免责条款”,声称海外商品适用标准可能与国内不同,由此造成的伤害由消费者承担。这导致一些存在安全风险的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直邮等形式流入中国。

此外,跨境电商也要堵住监管漏洞。郁芳认为,对海外商品进口的监管确实比国内贸易更难。跨境电商行业要加快建立信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追溯体系,有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监管方式。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