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我没有空做一日三餐,就点了一餐。几乎无处不在的外卖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网络外卖用户接近5亿,整体外卖市场接近万亿元。骑手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走到了舞台上。
2020年2月,外卖骑手以“网络预约配送员”的名义成为新职业,被列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2021年12月,《网络合同派遣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发布,将网络合同派遣工的职业划分为五个等级,明确了各等级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有更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达到2亿人。其中外卖骑手约1300万人,占全国人口基数近1%。
然而,随着这一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劳动保障问题被反复讨论。2022年,市场释放了新的信号。
算法“松绑”
曾经,外卖平台很自豪的一个概念叫“算法优化”,就是通过算法捕捉订单最短的配送时间,不断收紧配送时限,优化骑手的配送效率。
从事外卖行业七年的张丹阳就亲身经历了这种“时间的消失”。2015年刚成为骑手的时候,因为没有导航,只能靠人的经验,考核时限长。3公里送餐距离最长时限为60分钟。后来有了技术加持,骑手的实际交付时间真的减少了,要求变成了40-45分钟左右。
然而,平台对效率的追求并没有停止。随着算法不断探索人类极限,2019年全行业外卖订单平均配送时间比三年前减少了10分钟。这直接导致骑手“与死神赛跑,与交警竞争,与红灯交朋友”。
改变发生在2020年,《人物》上的文章《外卖骑手,困在体制内》让人们第一次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算法对骑手的影响,也让这个问题得到关注。在激烈的算法价值观之争后,算法终于被纳入监管。
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保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不得以“最严格算法”作为考核要求,以“以算法取胜”的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点率、上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
大方向逐渐清晰,平台企业积极应对,开放算法逻辑,不断优化算法规则。
2018年以来,饿了么骑手李森见证了平台规则的多次调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骑士预计配送时间由原来的“时间点”调整为弹性“时间段”。“这给了我们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比如很多车友都遇到过因为信号不好联系不上买家的情况。而且疫情爆发后,社区需要核对卫生编码和健康证,难免会耽误几分钟。之前的算法不会考虑这些。”
李森对特殊天气也非常敏感。据他介绍,面对恶劣天气,平台会根据实时气象数据优化配送路线,匹配弹性配送时间,比之前一刀切的“延迟10分钟”更合理。当出现突发异常时,骑手还可以通过人工上报申请匹配弹性配送时间。
此外,平台持续收集车友反馈,致力于将规则人性化。李森曾向饿了么建议过发送订单的问题:“发送订单不是远近,而是方向不同。过去,这个系统有一个漏洞。正往南走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北方来的单子,让人无从下手。”改进后,现在没有这种现象了。
但是,即使算法改革了,骑手也能更从容地送外卖。在“多跑多得”的机制下,风险依然存在,所以需要可靠的保险。
2021年以来,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陆续出台政策,督促平台和合作企业承担起相应的骑手权益保护责任,支持其参加社会保险,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护试点。情况开始好转。
李森告诉钛媒体App,目前平台对骑手的保障主要是商业保险。“我也不知道具体能报多少,因为我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
从饿了么平台了解到,蓝骑士享受的定制商业保险涵盖了外卖配送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如意外身故、残疾、意外医疗、第三者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赔偿等。目前保险覆盖率100%。针对特殊情况,比如疫情可能带来的风险,平台还提供特殊的保险保障。
此外,外卖平台也在引导和支持骑士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然而,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一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灵活。北京、上海等地适用的灵活就业保险制度也有很多门槛限制或费用要求,需要未来更多的政企合作,探索灵活就业群体管理和保障的创新机制。
收入“引力”
长期以来,外界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月入过万。这不是传说。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骑手数量不足。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惜高薪招聘员工,以红包、奖励、补贴的形式发放奖金。每单佣金很高,收入自然可观。
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2021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学习了一天做外卖小哥的感觉。跑了近一个小时,只赚了6.6元,超时就扣了60%。那天王林工作了12个小时,最后只做了5顿饭,只赚了41元,但他一天赚100元的目标连一半都没完成。
除去他作为新人的“动手”,有骑手分销提成减少的痕迹。这几年由于行业门槛低,吸引的人太多,不缺骑手,失去了议价能力,每单提成自然不如以前。想要月入过万,就需要完成更多的订单,甚至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据饿了么近期发布的《2022年蓝色骑手发展与保障报告》显示,平台上超四成骑手为全职,近六成有其他收入的骑手有自己的工作,近三成骑手在其他平台从事配送工作。
近六成骑手有其他收入。图片来源:饿了么?2022年蓝色骑士发展与安全报告
无论是把骑手的收入视为唯一的个人收入,还是骑手的收入只是个人收入的补充,他们对这个职业的基本预期都是稳定甚至高收入。
宋奔是北京的一名商人。他和妻子一起经营一家水果店。有一次他关了店,做骑手,是“听在杭州做保安的二哥说,业余时间经营外卖,还挺赚钱的”。
2016年3月,饿了么一个送货单能赚10元左右,而且随着档次的提高单价会更高,这让宋北京看到了希望。“前两三个月,我对操作和路线都不熟悉。平均每月五六千美元。现在一天大概能跑七八十单,一天大概能赚五六百块钱。”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和二哥之后,大哥也加入了骑手阵营。在杭州送外卖的六年间,三兄弟吃住在一起,互相照顾,在安徽老家买了三套房。他们也打算在这个岗位攒够钱,以后在老家做生意。
宋家三哥,图片来源:饿了么?
“我准备再工作一两年。”北京坦言,未来一段时间,他最担心的是淡季单量骤减。他一天最多能跑五六十单,赚三四百块钱左右。其次,不可预知的恶劣天气等。,会使分配更加困难。
虽然淡季和自然条件无法人为控制,但平台还是下大力气解决问题,从而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机制。比如针对特殊配送场景提供补贴,比如恶劣天气、冬季寒冷天气、夏季炎热天气、夜间等。,并对超重、件数过多、金额过多等难以配送的订单提供补贴。杭州蓝骑曾经卖完一单距离3.8km,天气补贴1.5元,平台奖励3元,共计17.5元。
“骑手平均每月能挣8000 ~ 10000元,站长工资基本每月10000 ~ 15000元,区域经理每月能拿12000 ~ 20000元,城市经理每月能挣25000 ~ 30000元,外加分红。”入行四年多的李伟向钛媒体App透露。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近8万元。相比之下,骑手群体的收入还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很多乡镇的年轻人来说,骑手依然是可以快速上手的“城市第一份工作”。
但是,解决了去留和生存问题之后,下一步做多久,何去何从,成了大多数骑友焦虑的来源,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卖骑手何去何从?
有些外卖骑手,像宋、北京三兄弟,把骑手当成过渡职业,甚至只是副业。还有的对这个行业认同感比较高,准备长期做骑手。
饿吗?报告显示,这部分占总骑手的30%到40%。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收入,还看重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
53%的骑士表示愿意晋升。图片来源:饿了么?2022年蓝色骑士发展与安全报告
“一开始,我真的没有想过在这一行干这么久。”张丹阳坦言,当时身边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干不了这份工作,也想先攒点钱再跳槽。
“做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这项业务改变我们用餐习惯的速度有多快。”于是,张丹阳辗转BOD高端餐饮发展部和几家加盟商,从骑手逐渐成为站长,成为区域经理。2020年成为饿了么服务商紫万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的负责人。
张丹阳介绍,公司内部的晋升机制已经比较完善。以骑手晋升站长为例。“前期根据跑单的数量和积极性,选择骑手做一段时间的调度工作;如果其负责站点的数据表现可观,可以由站长推荐参加‘积分计划’;之后通过笔试获得培训门票,提高团队建设能力、心理素质和精细化业务管理能力,即可被聘任为后备站长。”
据饿了么统计,80%的外卖站长都是骑士推广的。2021年,1877名骑士晋升为站长和队长。
以骑手为“事业”,李伟一开始并不支持。上海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曾在国企工作,家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吃苦。
一方面觉得新鲜,但也想证明自己。2017年至今,李伟顺利转岗,2020年升任服务商上海城市经理,目前负责服务商在上海的分销业务。
回想起来,李伟觉得最难的是从区域经理升到城市经理。“新岗位需要分析每个时间段、每个站点的盈利点和亏损点,包括如何协调数据源的波动等。”但是他没有金融知识基础。“还好平台安排了专门的培训。”那段时间,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习如何看财务报表和人事知识,偶尔还会去财务部或人事部进行实务培训。
对于李伟来说,这几年不仅仅是职位的提升,更是个人能力的提升: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五六百人,从看报告到核算成本,优化管理,做的量很大。即使现在离开外卖行业,他也有信心进入物流行业等任何一个服务行业,“从中层管理岗位做起”。
李伟还特别提到,现在父母都很支持他们的工作。“他们看着我一路成长,也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和骑手职业的潜力。”
事实上,随着骑手的头衔逐渐从“送货员”变为“送货员”、“在线预约调度员”,骑手的职业发展在系统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开展“在线预约调度员”这一新的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开辟直接的岗位晋升,拓宽转岗路径,从长远来看,骑手的“职业困局”有望破冰。
可以说,安全、收入、发展是农民工面临的三座大山。一次次热搜的背后,是骑手的负担正在减轻。不仅是安全和收入的保障正在落实,现在也可以看到一条逐渐清晰的自我提升和职业成长之路,整个行业都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刘萌萌,编辑|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