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李放通讯员史皓男·李记
今年上半年,杭州西湖区翠园一区被列入2021杭州未来社区名单。这个建于1984年的老小区,即将在改造中迎来“新生”。
“我应该响应人民的号召。这是翠苑一区代表联络站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翠园一区代表联络站站长、区人大代表张爱民说。
近年来,翠园一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参与了翠园一区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公园建设、小区道路改造、幼儿园改造升级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未来社区”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如何构建「未来社区」?具体会建什么?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民主意味着每个居民都应该有机会和渠道反映意见和建议。决策前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越多,实施时就少走弯路,少做无谓的努力,就能保证民生在百姓心中办实事。”联络站的一位代表说。
因此,在设计方案公布前,翠苑一区代表联络站率先发起了民意征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如在联络站接待选民、组织人大代表入户调查、祭扫“西湖守则”、填写问卷等。,向小区3000多户居民发放了《翠园一区未来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居民意见征求表》,其中2600多户居民积极参与了本次意见征集,参与率较高。
“屋顶平改坡改造”、“衣架和遮阳棚统一改造”和“局部围栏改造成透明围栏或生态绿篱”...从优化居住环境、提升服务功能到打造社区特色,本次民意征集涵盖了居民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小到一个衣架的材质、一个空外调机的位置都将纳入未来社区转型升级设计方案。
整个咨询前后用了近一个月。
“按照我们初稿的设计方案,28栋居民楼将被改造成二层楼,但有居民反映,如果设计成二层楼,隔壁居民的日常采光会受到影响。对此,我们充分听取了大多数居民的意见,立即调整了设计方案,在后来的二次方案草案中维持了28层原层高的设计。”张爱民介绍,“社区改造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意见建议的收集总会经历一个从‘小而杂’到‘统而细’的过程。民主是民意的碰撞和凝聚,通过不断的沟通协商最终找到‘最大公约数’。”
有了这样“亮眼”的民主协商机制和氛围,居民们陆续向代表联络站反映了自来水塔拆除、居民楼烟道改造、电梯井打桩等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代表联络站通过组织代表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思考和提炼,充分发挥桥梁和工作人员的作用,形成合理化建议并上报社区和相关部门。
截至目前,翠园一区人大联络站已组织百余名人大代表、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代表先后召开八次座谈会,将意见征集到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公开在桌面上,让居民“公开提议、公开讨论、公开评议”,充分发挥民主协商机制,真正实现“未来社区”建设方案体现民意、民智。
人大翠园街道工委也非常关注翠园一区的“未来社区”建设。设计方案确定后,将组织翠苑代表组代表成立施工监理组,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检查。人大联络站将牵头召开项目推进周咨询会,为居民和建设单位沟通牵线搭桥,团结代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传播网络上所有作品的版权。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