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怎么求(七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拆解,打工人必备|6000字解析)

编辑导语:数据分析是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总结、理解和消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功能,发挥数据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分享了七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推荐工作中需要数据分析的用户阅读。



数据分析一直是我们互联网人辨别方向的不二法门。我们通过观察数据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经常运用数据思维来辩证地做出决策参考。

下面就对七种常见的数据分析进行详细的分解,让我们的数据分析少走弯路。

一、象限分析法

从这幅图中你能分析出什么?



从左到右,X轴是点击率,从下到上,Y轴是转化率,形成四个象限,这就是我们要讲的象限分析。根据每一次营销活动的点击率和转化率找到对应的数据标注点,然后将这次营销活动的效果归入每个象限,四个象限代表不同的效果评价。

  • 象限一:高点击和高转化,高点击意味着营销思路触动了受众,高转化意味着被触动的受众是产品的目标用户;
  • 象限二:高转化低点击。同样,高点击意味着打动的受众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低点击意味着营销思路没有打动用户;
  • 象限三:低点击低转化,这个象限是营销活动最差的,广告点击少,点击用户转化低,创意无效,用户不精准;
  • 象限四:高点击低转化,这个象限的营销活动应该在策划和文案中加入鼓点,但会扣掉渠道的业绩。这个象限的营销活动一定程度上有标题党的嫌疑。
  • 1.象限分析的功能

    (1)找到问题的共同原因

    通过象限分析,对具有相同特征的事件进行归因,总结共同原因。比如案例第一象限的事件可以提取有效的推广渠道和推广策略,第三和第四象限可以排除一些无效的推广渠道;

    (2)建立分组优化策略

    针对投放的象限分析可以针对不同的象限建立优化策略,比如提高象限二的投放创意和象限四的投放渠道。

    二、公式拆解法

    1.什么是公式反汇编分析法?

    所谓公式拆解法,就是把一个指标的影响因素用公式表达出来。比如日常销售的影响因素就是各种商品的销量。找到影响因素后,就要对影响因素进行拆解。



    看这张图,以日常销量为例,我们做了一个公式反汇编分析。这个拆解由五层组成,最后一层是推广效果的衡量。

    一级:找出日销售额的影响因素:

    日销售额=每种商品的销售额之和,也可以分解为每个渠道的销售额和每个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之和。公式反汇编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要分析的指标,然后找出这个指标的直接影响因素。

    二级:找出每种商品销售的影响因素:

    每种商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单价。

    第二级拆解需要找到目标指标的影响因素,比如每种商品销量的影响因素是该商品的销量和单价,这里是一个简单的示例算法,在实际分析中,还需要计算优惠政策等因素。

    第三级:找出销量的构成:

    销售数量=新客户购买数量+老客户购买数量+复购用户购买数量。

    这里销售数量的拆解是根据买家的特点来划分的。这种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不同客户购买的影响因素。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分析目的不同,指标影响因素的分解也有所不同。例如,销售数量可以分解为渠道A销售+渠道B销售+渠道C销售。

    第四层:寻找新客户的来源:

    店铺新增客户数=渠道A新增客户数+渠道B新增客户数+渠道C新增客户数+…

    这种拆分的目的是找出不同渠道用户的后续转化特征,从而找到购买力高的用户源渠道。

    第五级:计算渠道推广的回报:

    渠道推广回报的计算方法是渠道A新客户销售额-推广费用。

    从日常销售拆解到最后一步,渠道推广效果分析拆解,也就是店铺新客户的拆解。同样,也可以进行老客户拆解或者回购客户。比如复购用户可以拆解复购周期、复购次数、累计复购数量等因素。,并给予专门的购买渠道对用户进行复购或提供绑定购买政策,如年卡。

    公式反汇编法是一种问题的层次分析法。在拆解之前,不要盲目拆解,需要有目的的找到方向,这样才能挖掘出原因。比如上述案例的拆解过程中,拆解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拆解优秀指标找出销量上升的原因,一种是拆解不良指标找出销量下降的原因。

    三、对比分析法

    1.什么是比较分析法?



    上图是常见的直方图,直方图的作用是直观的比较各种数据之间的差异。

    以上柱状图是9月份各渠道获得的客户统计数据对比分析图,对比了各渠道的下载量、访问量、注册量。

    比较的第一点:比较是基于同一个标准维度。

    在这个图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各种数据的比较要建立在同一个维度上。这张图是9月渠道推广效果对比统计,9月是第一个对比标准,也就是时间维度。

    在时间维度上,后续比较的结果都是基于这个标准,即9月份时间范围内的数据比较无法与本图表中10月份的数据进行比较。当然,除了时间维度,还可以使用空之间的维度,比如1-12月A频道月度数据对比。不管用什么维度,比较都要建立在一个大的标准上。

    对比点二:分离出相关影响因素。

    在时间这个大维度下,我们对各渠道的获客效果进行拆分,即获客效果的衡量分为访问量、下载量和注册量。以这三个维度的数据作为判断渠道客户的标准,从对比中找出每个渠道的优缺点。

    例如,从这个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频道A的访问量最高,频道B的下载量最高,频道A的注册量最高。那么这个对比结果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A通道从接入到下载的损耗严重,B通道从下载到注册的损耗严重。在C频道的访问量和下载量低于其他频道的基础上,C频道和a频道的注册量并没有太大差别。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渠道C获得更好的客户。为了证明这一假设,我们可以在影响因素中加入渠道传递成本这个维度。如果A渠道因为成本高而准入高,C渠道因为成本低而准入低,那么这个假设基本可以被证明。

    对比点三:数据对比需要建立数据标准。

    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B频道的下载量高于访问量。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在这个图表中添加了一个中间标准数据,并对每个数据进行了标准转换。假设访问的真实数据是10000,标准数据是1,下载的真实数据是1000,标准数据是1,注册的真实数据是100,标准数据是1。

    经过标准数据的换算,当我们把所有的数据放在一张图表上,对比的差异会更加明显。

    对比分析的维度可分为同比、环比、定基比等不同的对比方法:对比分析是基于同一数据标准,找出其他影响因素引起的数据差异,对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差异背后的原因,进一步探索优化方法。

    四、可行域分析

    1.什么是可行域分析?



    左边的图片是福格模型的图片。福格大哥把影响用户行为动机的因素分为三个因素:mat。

    m是采取行动的动机,A是采取行动的能力,T是触发行动的条件。简单的理解就是,人只对自己感兴趣,有能力满足的事情,才会引发下一步的行动。

    比如新iphone卖一万块,大部分人都买得起,这就赋予了他们采取行动的能力,而行为的动机取决于新iphone的创新能力。当乔布斯从作品集里拿出ipad的时候,所有人的动力都被调动到了最高点,但是价格限制了一部分人的行动能力。

    动机越高,需要付出的能力越低,形成的有效触发区域越广。Fogg模型的触发有效区域称为可行区域。

    2.可行域分析的应用



    看右上方的图表,是促进创造力的象限分析。横轴代表从低到高的点击量,纵轴代表从低到高的转化率。

    点击率代表营销思路的有效性,转化率代表推广渠道的精准性。在这个图表中,我们分为四个象限,但在高点击和高转化的象限中,具体数据也有差异。诸葛io——专注用户行为分析。首先,我们看到两条红色曲线。我们在高点击、高转化的区域画一条红色曲线。该曲线的上部是“高可行区域”,下部是低可行区域。在低转化、低点击的象限,我们还画了一条曲线,这条红色曲线下面就是最不可行的区域。

    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点击率和转化率是细化分层的。点击率和转化率是每一个推广创意的数据表达,画出可行域是营销活动的分类。

    那么这条曲线应该画在什么样的数据标签上呢?

    这需要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进行总结,也就是说,可行域分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建立的一个数据分析模型,根据具体的数据不断地修正和调整可行域的范围,以有效地评价经营指标。

    除了两条红色曲线,还有两条蓝色曲线,一条是渠道可行区,一条是创意可行区。这两条曲线是渠道效果和创意效果的评价。符合相应区域条件的事件,可视为有效的事件体验,为后续运营成长提供支撑。

    五、二八分析法

    根据经济学规律,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而在运营中,可以发现80%的贡献来自于20%的用户。



    这张图展示了两个定律,即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在数据分析中,建议将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

    但其实二八法则和长尾理论是相反的。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你要关注头部用户,也就是能产生80%收入的20%用户或商品,而长尾理论告诉我们,要关注长尾效应,也就是剩下的20%收入。

    1.二八法则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在数据分析中,二八法则和长尾理论应用于用户分析和业务分析:

    (1)20%的头部用户:为什么这么好

    在用户分析中,通过二八法则对用户进行分组,将所有用户一个接一个的切割成一个个实验组,对实验组中的用户进行个体特征分析。目的只有一个,都是用户。你为什么这么优秀?

    在数据分析中,个体分析和群体特征分析一样重要。但是我们不可能对几万个用户进行个体分析,但是对头部用户进行个体行为分析,建立群体样本是可能的。

    在运营数据的分析中,可以根据核心指标找到20%的用户:

  • 购买的前20%用户
  • 购物金额前20%的用户
  • 每日访问量前20%的用户
  • 访问前20%页面的用户
  • 转发次数排名前20%的用户
  • ……
  •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提高任何一个指标,你都会找到在这个指标上表现优秀的用户。那么如果20%的用户有很多用户呢?您可以主动设置数据间隔。

    比如为了提高用户的访问时间,可以分析头部用户的访问内容和路径来找出原因,20%的头部用户的访问时间在10分钟到30分钟不等。然后我们可以把头部用户的接入市场分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得到不同的用户群,从这个用户群中找到对应的20%用户进行特征分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同组20%用户的特性改进只对同组剩余80%用户有效。例如,在访问10-15分钟的用户中,前20%用户的行为特征对其余80%的用户可以有效,但对每天访问5分钟的用户效果并不显著。

    (2)头部业务的20%:领导者应有的意识

    商业分析的目的是发现爆款内容的特征。

    比如在资讯产品中,阅读头文章的分析,一方面是分析文章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分析阅读用户。

    爆款文章或商品的背后,代表了大部分用户利益的满足,充分调动了用户的行为动机。在用户分析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找到这些用户日常阅读的头部内容,进行特征延伸分析。

    六、假设分析法

    1.假设分析方法是什么?

    举个栗子:

    “小明和妈妈买了10本书,刚好花了100元。图书单价8元13元。你分别用8元和13元买了几本书?

    解决方案想法:

    首先,假设这10本书都是8块钱买的,那么这10本书一共是80块钱,还有额外的20块钱。这是个错误吗?不是,很明显多出来的20是13元一本书的额外费用。13元的书比8元的书多5元,20元可以买4本。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3元的书有4本,8元的书有多少本?

    是的,六本书。

    这个六年级的数学题用到了假设。假设所有的书都是8块钱,那么数据分析中的假设是什么?可以理解,假设法是一种在影响结果的变量中假设一个量,反向推导过程的数据分析方法。

    2.假设方法在运算分析中的应用

    假设方法在操作分析中有两种最常见的情况:

    情景一:对已知结果找原因,对过程变量做假设。

    比如某内容社区11月的发帖量比10月下降了20%。如何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面对这样一个不合理的问题,应该如何分析?结果帖子数量下降了20%。影响岗位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可以按照用户层级来拆分发帖量,比如老用户的发帖量和新用户的发帖量,也可以按照具体的发帖量来拆分,比如发帖5个以上的用户,发帖3-5个的用户,发帖1-3个的用户。拆分后可以对比11月和10月同维度的数据,找出变量。

    比如拆解后发现,发1-3篇的用户比10月份下降了40%,发其他文章的用户比10月份高,所以问题出在发1-3篇的用户。

    那么为什么发1-3帖的用户减少了呢?我们可以做两个假设:

  • 假设10月份发1-3个帖子的用户成长为更活跃的用户,导致发3-5个帖子的用户增加,发1-3个帖子的用户减少;
  • 假设10月份发1-3个帖子的用户流失率比较高,11月份新增用户较少,导致这个群体的用户数量减少。
  • 然后根据这两个假设,需要跟踪分析10月份发1-3篇文章的用户和11月份发3-5篇或以上文章的用户,分析11月份新用户和10月份新用户的留存和活跃度对比。

    情景二:知道目标寻找过程,做结果假设。

    比如12月的销售KPI是1000万,比11月增长20%。如何制定销售计划?

    这是制定工作计划时最常见的需求。以12月需要达到1000万的销售KPI为例,拆分销售KPI的相关影响因素,也有两个拆解维度:

    (1)从商品角度拆分

    要实现1000万的销量,有很多假设,比如假设现有产品销量与11月份持平,新品销量达到200万,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结果假设,就要制定一个能够支撑200万销量的流程计划,比如在促销渠道预算、仓储物流、人力配置等方面做计划。你也可以提出几种产品销量增长的假设;

    (2)从人群角度分开

    要实现1000万的销售额,一方面挖掘老客户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增加新客户的来源渠道,假设老客户回购销售500万,那么为老客户设计营销活动。

    假设分析是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思路之一。数据分析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如何开始数据分析,这可以通过假设的方法来打破。

    七、同期群分析

    简单来说,将住户划分为同期组后,不同同期组住户的同一指标称为同期组分析。

    1.同期群体分析的作用

    比如9月新增用户10万,10月新增用户15万,但是9月30日新增用户1万,10月30日新增用户1万。哪个月的经营业绩比较好?

    通过同期的分组分析可以发现,9月和10月新用户的留存用户是相同的,所以9月留存率更高。从用户质量来看,9月份的运营效果更好。从有效用户来看,两个月的运营结果是一样的,从新增用户来看,10月的运营结果更好。

    同期群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现象找出结果,在时间维度上建立同期群。除了考虑时间维度,还可以在其他维度如来源渠道建立同期组。

    以上是七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只是一些基本概念。希望能有点帮助。

    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那就非常复杂和困难了。需要将这些方法适应自己的业务,甚至根据实际业务进行一些修改,这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思考。

    中国的互联网时代刚刚完成野蛮生长阶段,大家对流量获取已经有了理解和应用,但在互联网时代的下半场,对数据的理解和应用将成为制胜的关键。

    我始终相信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在运营,运营的未来在于精细化运营和有效的数据分析与管理。不断学习,工作中用数据说话吧。

    本文由@诸葛io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点击率计算公式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