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管理的书籍(中国能超越硅谷吗?数字时代的管理创新|福布斯十大商业图书来啦)

昨天在距离2022年还有2天时间,笔者关注了3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直播(本文发表于罗胖年度演讲之前):

一个是经济学者吴晓波年度直播,代表中国民间学者能够独立站台,分析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个是知名作家冯唐和后起之秀S叔连麦,短时间人流达七八万人在线观看,一种新的数字时代创新已然到来;

第三个是一个武当玄武派传人女主尤尤通过网络直播,讲解如何调频和解惑人生,说明人们的视角和方向正在多样化。

商管运营管理有哪些书

联系手头这本美国作者安妮卡·施泰伯写中国的事,尤其是企业的事,《中国能超越硅谷吗:数字时代的管理创新》,不由惊呼!

中国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普京最近预言在2030年或205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一个美国女博士,数字时代管理领域的国际权威,并且任某研究公司创始人和执行官,某研究集团董事总经理,可以说集理论家与实干家于一身,必有超人的说服力和视角,我们也通过别人来看自身、看中国、看世界。

01中国企业要实现分权或者赋予员工更多的决策权,需要管理上的创新

中国长达5千年的灿烂文明星河,在人类和世界史上绝无仅有,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凡事一体两面,这5千年中官僚主义盛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有260万家企业,百年企业高达25321家,大约占比1%;第二名是美国,11735家;第3至第10名依次是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法国、奥地利荷兰、加拿大。

相反中国仅有10家百年企业。

因此,本书序言中两位美国加州教授提出:

中国企业必须妥善处理集权与分权的矛盾,毕竟中国社会仍然对自上而下决策的等级制度有所青睐。

如果我们在疫情之下发展经济,必须从头到脚大力借鉴国外的企业制度,大刀阔斧,简政放权,释放人的积极性和企业创新的活力,搅活一池春水。

最近几天,观看此书的同时,我也在密集调研中国民企发展的生存和方向问题。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参考,因为作者安妮卡·施泰伯通过访问中国的海尔总部,进而对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共5家企业,进行长达一年的深入研究,包括对以往研究文献的回顾以及对来自这些企业的人员的现场访问。

问题很有意思。

本书追踪溯源,是作者出版《硅谷秘密:创业成功的基因》不久,受全球知名家电企业海尔邀请,访问了海尔总部。

海尔向作者介绍了管理模式,在海尔一方看来,其管理创新比硅谷走得更远更快。

这么一说,没有张瑞敏的海尔,就没有作者中国之行,更没有这本书,从这个角度看,海尔是中国300万民营企业的领头羊,此举此书必定在日后中国,乃至整个民营企业界中引发深层海啸。

如果再推及改革创新,无论在哪个领域,核心是“放权”“赋能”两个词。

这也是政府,学校和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创新,可惜当决策者主导改革之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根本点。

2022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放权”和“赋能”必将成为热词和常态,这是宇宙和人类探索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

02中国是一个创新性的国家吗?答案是肯定的

熊彼特明确区分“创新”和“发明”,他认为,创新可以是在现有基础上补充发明的结果。

这就解释了工业革命之前,古老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和国家,其到如今仍然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无疑中国是有创新能力的国家。

有意思的是,工业革命之后,我们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风雨飘摇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土崩瓦解,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的国家开始各类创新。

首先是社会制度创新,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创新,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直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有人说,中国文化被认为会阻碍创造性的行为。但也有人提出质疑。

我们来看,其实质是一体两面。

比如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有以下10种方式:

  • 更加注重当地的需求和客户
  • 接受足够好的标准
  • 渐进式而非激进式创新
  • 愿意满足特殊需要
  • 部署大量员工
  • 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
  • 较快、较不正式的进程
  • 快速试错
  • 老板更多地干预
  • 与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

从这个角度看,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更加的空间和释放更大的积极性创造性。这和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刚好相悖,这个尺度很难把握。

我们拿当年计划经济时代,安徽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来说明,如果仍然是大锅饭,人的主观意识和积极性创造性就很难发挥出来,结果分产到户,很快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解决五千来中华大地上老实巴交的农民吃饭问题。

反观企业,创新和创造土壤不够肥沃,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很难发挥出来,未来一个时期,“创新”与“机制”将成为两个车轮,哪一个不平衡不配套都不行,否则走不长走不远,更走不快。

2022年会是“创新”与“机制”磨合的转折之年,我们拭目以待,静待变化。

03企业需要富有远见的领导者和创业精神,这和“硅谷模式”的特征相似

本书作者没有造访华为,我们不细究原因,其实但凡在中国谈民营企业,无论是世界级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都绕不过华为。

但书中谈到,华为的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表现出卓越的运营天赋和创新精神,以及高度聚集于企业未来的见识。

最为著名,可圈可点的是,任正非在华为实施“轮岗制”。

这种制度,企业高层领导岗位经常变动,但制度机制在发挥本质作用,不因领导变动而企业发生重大变动。

这和领导一换,地动山摇比起来,制度更具长远性和基础性。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富有远见的领导者和创业精神,再加上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命脉?

“轮岗制”理念,有个形象的比喻。

在空中呈V字形飞行的雁群,头雁能够为整个雁群划破空气阻力,但需要经常更换以保持雁群持续地快速飞行。

更通俗讲,雁群的目标和利益高度一致。

雁群是在冬天一路迁徙,从老家西伯利亚地区出发,一路浩浩荡荡飞来中国的南方过冬,而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当气温又逐渐回升,它们又会成群结队的飞回西伯利亚,为了培育下一代进行繁殖。

据说飞行一个多月时间,飞行数千公里。

但近年来,我们看到和遇到的雁群逐步减少,原来是有些地方在雁群经过的地方进行猎杀,人为破坏大自然的生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扼杀。

企业和企业家如此,在法规制度框架下,让他们合理、有序生存发展,遵循市场规律,如此再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性政策,那么积极性创造性将被激发出来,如此企业好,市场好,税收好,人民生活才会好。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