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毒眼(ID: domoredumou),作者:张,编辑:张友发,首图来自《开头》剧照
“爆款”的不仅仅是45路公交车,还有起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播出不到半个月,豆瓣上已经有25万人打了8.2分,总播放量超过10亿。在微博里,《开始》几乎每天都飘在热搜榜上。上周二更新时,直接“淹没”了榜单,贡献了“反轰炸CP”、“如果开头不循环”等超过一半的词条。
与开头一起频繁出现的是网络文学的细分类型——无限流。开播第一天,舆论场上“开始”最突出的标签是“国产剧第一无限流作品”。
在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的同时,这个标签也伴随着很多争议。关于开始是不是无限流,现在还众说纷纭。对此,官方微博也专门做了说明,称这部剧“虽然不符合‘无限流’的经典定义,但可以纳入‘广义无限流’的范畴。”
但是,开头是不是无限流其实并不重要。之所以能成为“新年第一爆”,和无限流量这个主题本身关系不大。对于剧集市场来说,“开始”的意义并不在于“让无限流量成为风口”,而是为国产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视角。
开始并不是无限的流动。
虽然无限流已经是一种成熟的网络文学类型,并且有很多经典作品,但是在《开始》播出之前,它的讨论度远不如现在。
即使是现在很多文章引用的百度百科里的定义,也不能用一句话解释清楚什么是“无限流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网络文学学者邵曾在《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中提到,无限流的“开山之作”是作家zhttty在2007年写的《无限恐怖》,设定了无限流的基本框架,即主角进入神秘的“轮回空”,在不同的副本世界完成任务。
《无限恐怖》影响了《无限之流》的大部分创作范式。一位无限流网络作家给杜牧总结说,无限流的小说有四个特点,即多单元、多世界观、粉丝和系统/任务发布者。这四个特征是“充要条件”,其中的一两个可以归入无限流的范畴。
“多元单位”和“多元世界观”的特点决定了《无限流动》主题的包容性。在系统的支配下,主角可以体验包括武侠、科幻、城市等各种场景。之所以把“范仁”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无限流早期作品大多借鉴或挪用了经典影视作品或游戏的设定。《无限恐怖》的故事取材于大量经典电影,包括《生化危机》、《死神来了》、《侏罗纪公园》等。
随着作品数量的增加和网文的迭代,无限流的新分支也开始出现。网络作家复出,是《数据无限流》的代表作者。在他的作品《王牌进化》中,主角经历的“副本”不是电影,而是三国志、街霸、金属子弹等街机游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角的精神消耗、能力成长甚至战斗过程都是用具体的数据呈现的。
国内确实有更符合无限流理念的剧。分别是《端脑》,2017年在搜狐视频播出,改编自毕水玉同名科幻漫画。剧中几位主角进入两个平行世界组成的宇宙体系。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不断打游戏突破关卡,还涉及到《阿加莎晚餐》等经典桥段的盗用。在端脑的豆瓣页面上,很多新的短评都是“从头开始”。
相比无限流,“开始”更符合“时间周期”的设定。这是影视作品中极其经典和常见的范式,像《土拨鼠日》、《源代码》、《洛拉快跑》等知名影片都属于这一类。
时间循环的场景和任务相对简单,不涉及多种世界观的组合。从某个角度来看,“开头”可以看作是无限流动中的某个“单元”,其中运用了时间周期的设定,挪用了各地发生的多起公交事故的背景。
这也是为什么开头不能给无限流的网文改编任何启发。无限流的网文改编成影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挪用经典影视作品可能带来的版权问题,科幻元素的画面实现,以及如何找到真正优秀的故事文本。
但无限流网在影视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无限流的故事结构类似于“单元剧”或“季节剧”。在音量和节奏上,也比其他类型的网文更适合戏剧内容。无限流原创度高的作品的出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版权问题。
好的设定,只有一半。
目前《开头》剧情接近尾声,现在讨论是不是无限流意义不大。舆论场的话题走向也发生了变化。关于定义的争论只出现在前几集。最近比较关心的是结局会如何赋予“时间周期”合理性。
这背后,是《开始》吸引高关注度的原因之一:的设定很好。
这部剧第一集就抛出了“时间周期”的设定,女主角“李世清”独自经历了五个周期。每次公交车爆炸后,她都会从梦中惊醒,反复经历爆炸过程。该剧的进度条还贴心地标注了每个循环的开始时间。
在这种设定下,悬疑、破案、刑侦元素可以完美嵌入。主角们需要在每一个循环中不断寻找证据,才能完成公交车爆炸案的谜题。每个周期的长短,其实决定了剧集的整体节奏。第二集一共经历了四个循环,节奏的加快可以充分引起观众的紧张感。当重复的循环开始让观众感到厌倦时,“长循环”的出现和配套故事的引入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因为全剧只有“李世清”和“小何云”进入循环,所以在每一个循环中,其他人的记忆都被刷新,这种反差产生了某种喜剧效果。比如“陆迪”每次上车都会被台阶绊倒,弹幕上甚至有“计数器”记录他摔倒的次数。公安局副局长刘涛多次提出“准备药检”,成为微博热点。
时间周期代表的是一种“超自然的强设定”。早在很多年前,韩剧就开始用这种方法给言情故事以新鲜感。《匹诺曹》设定女主角“不会说谎”,《听见你的声音》设定男主角会读心术,《W的两个世界》是漫画和现实世界的交叉,而《来自星星的你》和《孤独而辉煌的神:鬼》直接把男主角设定为“非人类”。
去年的韩剧《鱿鱼游戏》也是“强设定”的胜利。和《时间轮回》一样经典的《大逃杀》模式,再加上七八十年代风靡韩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区的儿童游戏,造就了风靡全球的“高能剧”。
国产剧这几年也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去年的我的巴比伦情人,我成为你的那天,完美的他都属于这一类。如“苏王秀兰的文学照进现实”、“男女身体交换”、“虚拟男友”等等,不符合现实世界的规则,自然有戏剧效果,也能为情感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然而,好的设置并不代表一切。《开始》的突破在于其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时间的轮回背后,指向的是主角们的选择,以及他们在一次次选择中完成的自我成长。“小何云”和“李世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主角。在是否牺牲自己拯救所有人的选择上,两人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摇摆,而正是这种摇摆更符合真实的人性。
除了主角,每个配角的形象都很丰满,侧重于复杂人性的刻画和小人物的呈现。《支线剧情》前几集,插入了乘客经历的一系列故事。第18个周期,“小何云”被刺阻止爆炸,车上其他人不敢上前帮忙,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这些人中,有能借给李世清卫生巾的叔叔,有在每一位乘客需要时热心提供药品的阿姨,有经常救助流浪猫的爱猫人士陆迪...
对社会问题的展示和讨论也在开头频繁出现。二代少年陆迪,长期处于出身家庭的压力下。他与父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这反映了家庭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代际隔阂问题。“直播哥”因爆炸身亡后,众多短视频主播在案发现场直播“慰问”,尖锐讽刺短视频行业乱象;住在车库里的“行李箱叔叔”引领大众关注农民工的生活状态。
现实生活中出现超自然设定时,最重要的是让观众“相信”故事。在这一点上,开头或许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范本。
内容形式的流通
和剧中两位主角经历的时间周期一样,娱乐内容的形式也在经历一定的周期。
不同内容形式之间的流动总是存在的。一开始,这种流量就体现在它的“游戏性”上。小在剧中的职业是一名游戏架构师。他和陆迪争论《天下第一局》是P5的棋子还是塞尔达的棋子,在社交媒体上反复播放。
游戏也是理解剧中循环机制的途径之一。每一个循环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任务。如果任务失败,请再次读取该文件。如果任务成功,办法就是“止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触发新的“支线剧情”,进而引发其他角色的故事。弹幕也在玩“游戏梗”。每次发生爆炸,观众都会提到“直接讨论下一局吧”。
游戏思维正在影响娱乐内容的创作,这在网页行业非常明显。
比较常见的修仙、升级怪物、穿越等内容。网文里都有游戏的影子。阅文集团签约作家,无限流小说《从发现的鸟》的作者要指出的是,“因为很多网文都是超现实的,所以shelf 空的创作,游戏作为更早的shelf 空作品,对我们这些从小玩游戏长大的网文作家是有影响的。”
无限流也是游戏影响下的网络文学新流派。在传统的无限流中,游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系统”的设定上。在无限流的另一个分支“数据无限流”中,这种影响更加明显,甚至有些网络作品已经变成了“字面意义”的网游。
大部分网络文学之所以被称为“酷文学”,其实是游戏中所谓的“任务模式”。作品要认为“正反馈”是网页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让读者感到“爽”和充实,觉得自己在和主角一起进步,一起变强。
在近几年流行的“酷剧”概念中,这种正反馈其实也是存在的。《颜夕宫的故事》中,女主角魏其实是在“升级打怪”的过程中,从宫女一步步“打”到了贵妃,在生活中处处“挂机”,让无数观众大呼“够了”。
火星小说创始人侯小强曾在公开场合指出,“酷剧”的概念其实来源于“酷文”,从故事模式、结构、情节上引发观众的酷点,从而激起观众酣畅淋漓的情绪。这与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知乎有一个答案是“酷剧”是“现代社会高压下的必然产物”。每个人内心梦想的乌托邦”。
似乎在这个不断的流动中,内容形式本身可能看起来并不那么重要。这个时代出现的电影、电视剧、游戏、文学等娱乐产品,都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这种影响可能没有直接改编那么明显,但它们共同体现的,是时代背景下所有娱乐内容的新表达。
如果这个循环有一个“开始”,那一定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好故事,而不是什么概念。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毒眼(ID: domoredumou),作者:张,编辑:张友发。
此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请联系hezuo@huxiu.com获得授权。
正在改变和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嗅这个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