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收盘,“震荡分化”成为2021年以来市场主旋律,公募基金业绩分化较大。目前,年底的基金经理排名战也迎来了“决胜时刻”。谁能笑到最后?2022年买什么?我们一起看。
01。收益TOP1的基金仓位如何?
今年(前11个月)基金经理收入排名出炉。万德基金经理指数数据显示,2021年初至今(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共有1477只偏股型基金经理,平均收益10.7%,跑赢沪深300(-7.05%)。其中,1160位基金经理取得正收益,占比78.53%。
年初以来,基金经理收益最高为105.24%,最低为-22.38%,收益率差异较大。
前10名基金经理中,崔收益最高,今年以来取得了105.24%的收益。他掌管着5只基金,共233.75亿元,也是唯一一位收入翻番的基金经理。
其他9只基金经理实现了约75%-86%的高收益,管理基金规模最小的是舒金伟,仅为23.71亿元。
从基金经理的仓位分析,崔小龙一马当先。2021年,他以获得更高回报的“全在新能源”而被市场熟知。
从崔管理的5只基金来看,其中,前海开源新经济A和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年初至今取得了122.55%和117.67%的回报,也是2021年的“唯二”和“双基”
看这两个双基持仓,以新能源权重股为主,重仓光伏、锂电池产业链、电力股。
按照前海开源新经济A基金(规模:63.08亿元)的仓位,崔小龙将在2020年重仓。2021年,该股涨幅超过75%。
根据2021年的转仓记录,崔在第二季度对整体持仓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前四只重仓股再次被换,重点配置锂电池产业链和储能。前四只重仓股,即亿纬锂能、法拉电子、比亚迪、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收盘涨幅分别超过75%、140%、57%、91%。
基金前10大重仓股中,法拉电子、东方日盛、中科电气均进入个股前10大股东。
从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规模:166.29亿元)的仓位来看,除了重仓a股新能源龙头,新能源港股也分布在不同的仓位。
从调仓时间来看,港股市场大规模绿色电力股在二季度开始建仓,其中华润电力、比亚迪、华能国际、中广核新能源、新天绿色电力均在三季度贡献了较高的涨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崔的“独门股”东方日盛(300118。SZ)第四季度表现强劲。目前,崔管理的两只基金分别是东方日盛的第三、第四大流通股东。截至11月30日,东方日盛股价自四季度以来累计上涨约80%。
综合仓位分析,崔小龙全面拥抱光伏和锂电池龙头。2021年,新能源的持续热潮是赢得高收益的法宝。
对于新能源仓,崔表示,他一直看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上任基金经理后,立即开始调仓,大部分仓位都转换到了新能源领域。选对了方向,相当于事半功倍。
需要注意的是,像崔小龙这种单纯赌在赛道上的基金经理,能否继续跑出业绩,还需要持续观察。另外,他是刚入职一年多的新基金经理,入职时间很短。他能否像老派基金经理一样经受住牛熊周期的洗礼,还需要走着瞧。
02。明星基金经理怎么样?
一般来说,在资产管理行业,“吨位决定地位”。目前头部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越来越大,百亿基金经理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从管理规模排名来看,截至今年11月底,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基金经理有9家,总管理规模为7071亿元。其中,老牌明星基金经理刘、、格伦、等。赫然在列,张昆文是第一个兄弟。
但在今年市场波动较大,市场结构性明显的背景下,“大”基金的表现明显不如规模较小、灵活的基金。据统计,今年以来9只管理规模超过500亿的基金经理平均收益率为-0.2%,5只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平均收益率仅为3.6%。明星基金经理的表现难免让人失望。
张坤:时代不利但风格不改
易方达张坤以管理4只基金规模达到1057.48亿元位居行业第一,管理规模较二季度末下降约287.3亿元。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张坤管理规模分别为1331.09亿元、1344.78亿元、1057.48亿元。
张坤管理的QDII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今年以来跌幅超过11%,在同类中排名1392/1534,几乎垫底。这只基金今年一季度只报了“踩雷”的在线教育,二三季度调仓后,目前前十大重仓股仍以日常消费(多为白酒)和金融为主。根据基金三季报,张坤减持了泸州老窖、茅台、洋河股份,增持了乳业龙头股五粮液、伊利股份。整体来看,他还是看好消费股的。
随着近期消费板块逐步回暖,该基金跌幅也有所收窄。此外,其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和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也表现不佳,今年以来收益分别为-27%和-8.62%。其中易方达亚洲精选银行股,如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腾讯控股、美团等其他中概股也在列。而易方达优质企业持有混合三年,仍以白酒和银行为主。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张坤在过去一年的回报率为负,但最近两年和最近三年的回报率分别高达67.32%和142.69%。
时势造英雄,但英雄随时可能跌落神坛。面对“唱衰我”的行情,有投资者表示“输粉”,也有人认为张坤的长期表现已经证明了他的优秀,“现在应该给他更多的机会”。
刘艳春:继续赌“喝酒吃药”的行情”[S2/]
另一位“大神”基金经理,景顺长城基金的刘艳春,今年一季度基金管理规模突破千亿,成为继张坤之后又一位千亿股票型基金经理。但到了三季报末,刘艳春的管理规模也有所下降,从二季度末的1163.01亿元降至1029.15亿元。
目前刘艳春分管6个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规模下滑。其中,景顺长城优秀成长和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的“缩水”程度更大,最新规模较二季度分别减少41.31亿元和39.66亿元。对于基金规模的缩减,有研究人士表示,可能与年内相关产品表现不佳有关。
翻看基金三季报发现,景顺长城绩优成长的布局以日用消费、医药为主,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贵州茅台、中国中部豁免、迈瑞医疗、五粮液等。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仓位差不多,前三大重仓股分别是泸州老窖股份、贵州茅台、中免。
近两年来,刘艳春管理的基金在同类业绩排名中均处于前列位置,但在今年a股风格的快速转变中,他继续豪赌“喝酒吃药”行情。他管理的6只基金今年、最近三个月和最近一个月的平均收益分别为-14.99%、5.53%和-0.09%。
格伦:多轨出击,投资能力有待考验
其次是“药神”葛兰,至三季度末,葛兰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增加121.47亿元,至970.01亿元,逼近“千亿”大关。对旗下5只基金的详细考察显示,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其代表作——中欧医疗健康和中欧医疗创新,规模分别增加了129.42亿元和21.78亿元。
但从业绩来看,虽然她管理的中欧明瑞新起点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超过22%,在同类别中排名308/1534,但其他四只产品的收益相对平均。明锐新起点聚焦“科技+医药+消费”三大赛道。除了医药领域的领导者,Glen还在新能源、半导体、食品和饮料行业的领导者中占据重要位置。但这只基金的退出量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今年最大退出量为28.2%。
葛兰的代表基金中欧医疗健康是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今年以来,在医药板块回调的背景下,该基金收益率为-0.46%。与赵蓓相比,由于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大,大市值龙头地位调整,小市值个股牛股贡献有限,基金业绩一般。
格伦三季度十大重仓股:第一重仓股药明康德,还持有爱尔眼科、凯莱英、通策医疗、Medix、志飞生物、迈瑞医疗等热门医药股,其中凯莱英近三个月反弹45.46%,收益较高。
刘:拥抱技术赛道,扭亏为盈
广发基金刘偏爱科技行业,基金管理规模从二季度末的821.32亿元降至776.75亿元。旗下6只基金近期实现了收益回归。但由于科技股波动较大,其管理的小盘CGB今年以来涨幅回吐逾26%,但该基金自10月以来上涨7.26%,一改前三个季度的跌势。截至12月1日,刘管理的6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5.31%。
三季度重仓股:刘重仓隆基股份、亿纬锂能、阳光电源等热门光伏、电池股,其中亿纬锂能近三个月涨幅55.12%,营收贡献较大。
03。2022年呢?
明年你看好哪些行业方向?
许多基金经理继续看好新能源投资机会,重点关注科技和消费领域:
银华基金李晓星:展望2022年,随着疫情逐渐接近尾声,稳增长、稳消费的措施陆续推出,强制消费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明年将逐渐变得乐观。2022年的判断是消费优于科技。
五岳,嘉实基金:明年消费股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结构性行情,尤其是强制消费,可能会出现一波主涨行情。消费行业有望进入需求边际改善、业绩重回上行通道的新环境。
衡越基金赵小燕:未来2-3个季度,市场主线或仍在碳减排链条中的成长板块。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估值压力充分释放后,一些有“护城河”的优质公司也是抄底布局的方向。
南方基金李振兴:看好两个方向:一是基本面快速增长且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兴成长股,关注碳中和及相关行业;第二,稳定优质且有安全边际的股票受到重视,包括医药、消费等优质细分龙头。
广发基金吴:新能源革命带来历史性投资机会,更看好新能源板块未来表现。
中信保诚孙:明年我们会更加关注新能源和芯片的高景气轨道,同时关注中游制造业板块。
景顺长城杨:今年的疯狂轮动对大型基金经理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仓位也受到风格的影响和冲击。投资时不时会面临“四面楚歌”的状态,它会坚持自己。只有紧盯行业趋势,准确把握企业基本面这个锚,才能在惊涛骇浪面前屹立不倒。
拥抱代表未来趋势的新兴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保证投资过程不会被估值逆转,才能赚到利润增长的钱。中国的崛起离不开科技的崛起,未来a股大概率会这样解读。
后市如何布局和持仓?
基金经理表达了“追求大规模产业趋势来投资”的布局逻辑,在高景气板块继续加仓:
嘉实基金姚志鹏:在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大尺度时代的产业趋势来做投资。继续看好能源转型下产业链优质企业的投资机会。
农银汇理基金赵毅:在未来的整体投资布局中,更应该关注“增量”的方向:一个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需求提升方向,包括新能源、5G应用;另一个是“国内大周期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设定下的国内替代和补短板方向,尤其是以航空空发动机和半导体为主的高端制造业。
中信保诚孙:至于后市的布局和脉络,首先寻找未来景气度较好、产业结构较好的标的,同时关注估值相对较低的中游制造业板块。
金鹰基金杨刚:[/s2/]从投资布局来看,建议在重点关注新能源科技领域的同时,追加资金配置大众消费品,达到均衡配置的目的。
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发布内容引用自持许可机构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者独立判断和决策。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