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大暴利行业(2022最好的工作?这6个行业又稳又赚)

不管你有没有好好休息,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已经来了。你新年有什么新计划吗?

1月3日,当内地股市还在休假的时候,港股迎来了2022年的第一个交易日。

2021年倒数第二天冲刺上市的商汤科技,一如预期地继续飙升——这家“血腥上市”的公司,在除夕的三个交易日里市值翻了一番。

"所有颠覆性的变化都必须发生在源头."四年多前,商汤科技刚刚成名,其联合创始人兼CEO徐莉博士在与客座创始人吴婷交谈时,表达了坚持基础科研的决心。

硬科技,这是2022年的元年,资本市场会打一张著名的牌。尚科技的股价表现也证实,在国家各种鼓励政策的加持下,专注基础研发所需的长期主义已被各界所接受。

资本张开了双臂,科技企业,只要是踏踏实实做技术的,都开始从默默无闻走向大众化。

另一个与硬技术直接相关的主要趋势是碳中和。只要关注2021年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各类文件,就不难发现,“碳中和”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被频繁提及。

有人估计,到2050年全球碳中和时,中国需要的投资金额可能高达255万亿人民币。未来,围绕这个概念,将会有一个庞大的投融资体系。

2022年只是一个开始。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的一个主要基调是发展,这体现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未来会更加注重稳定性,比如气候环境、医疗卫生、社会就业等。,其中“绿色”和“创新”必然是两大焦点。除了这两个长期因素,就是黑天鹅疫情带来的人们生活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基于以上,无论你是准备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还是想改变工作环境的职场人士,还是面对逆境想继续创业的创业者,以下六个行业都值得你关注。

下面,欣赏~

半导体——长期缺“芯”,供不应求

在众多硬科技行业中,半导体是最火的。

你也很难找到另一个像半导体这样的新兴科技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却经常陷入全球供应紧张的局面。



2021年,全球缺乏“芯”已经影响到很多行业的发展。当游戏玩家在等待新显卡的时候,互联网公司受困于硬件更新,传统企业放慢了转型的步伐,就连Meta Universe的故事也不那么愉快了。

在供需缺口巨大的背景下,全球半导体投资在疫情下持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制造相关投资增长20%,达到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22年将进一步增至85亿美元。

在嘉宾团中,第八季学员、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充分感受到了这场全球投资盛宴带来的喜悦。两年前,他也在《我有嘉宾》节目中表达了国内芯片企业的困境,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金句:要挑战巨头,你需要站在它的范围之外。

如今,巨人已经无暇顾及他,挑战者也攒足了粮草。自2021年以来,地平线的C轮融资已经经历了7轮,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6月10日,完成了15亿美元的C7轮融资,投后估值50亿美元。即使在整个科技圈,这样的融资强度也不多见。

2022年,半导体行业的机会正在大规模重启,无论从就业、创业还是投资来看,这都是最稳定的行业。

储能——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

如果按照热度和“躺赢”的概率来排名,可以排在半导体之后的第二名,是一个大众相对陌生的行业——储能。2021年下半年的a股市场,储能的热度一直排在前列。

储能并不是一个新的行业,而是大功率中一直存在的一个环节。是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三角(光伏风电、UHV、储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功率输出曲线是相对稳定的。对于以火电机组为主体的发电系统,“知需求侧,控发电侧”的基本策略可以预设发电出力计划,实现供需基本匹配。比如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不能完全匹配用户需求,发电效率无法人为控制。



如何储存产生的电力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新能源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过去几年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变得日益紧迫。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不断出台鼓励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指导意见。未来四年,新能源储能装机容量将超过4GW,增长率高达65%。到2030年,新能源储能将全面实现市场化发展。

这些政策的诱惑力有多大?你只需要看看电池行业巨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行动就知道了。这家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大部分电池份额的公司,现在已经开始参与储能建设。

CXO——中国企业随疫苗走向全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开启了全球生物技术强国之间的竞赛——疫苗研发。在R&D比赛的第一阶段,中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然而,由于疫情防控和产业链供应的差距,中国医药产业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

近年来,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等长期因素的影响下,医药领域的创新需求不断上升,新药研发投入不断上升,全球医药外包服务(CXO,包括CRO、CMO和CDMO)蓬勃发展。

由于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近年来新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为了降低R&D成本,缩短新药上市周期,药企会选择外包药品R&D、制造等环节。CXO产业链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集群,具有创新属性、科技属性、高壁垒的高端服务业和新药开发的高行业景气度五大优势。



如果把医药R&D企业比作淘金者,那么CXO企业就是金矿旁边的饭店、工具店,是一个“旱涝保收”的行业。

单个化学新药从早期研发到最终商业化的成功率不到万分之一,平均需要10年以上,平均研发费用超过10亿美元。然而,药品外包CXO本身并不承担药品R&D失败的风险。无论创新药最终成功与否,它都可以先赚取服务费,也可以分享新药上市后的成长红利。在嘉宾的校友中,同创叶巍、盖华资本等众多企业都是CXO领域的投资者。

在疫情下,全球医药研发正在加速,CXO成为为数不多的高增长行业。根据2021年前三季度发布的财报,国内CXO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430.44亿元,同比增长38.15%,净利润97.19亿元,同比增长49.28%。国内CXO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均持续高速增长,可以视为一个很好的就业目标行业。

智能出行——补贴退坡,目标上坡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资本市场上的顶级明星。无论是在a股市场、港股市场还是美股市场,翻倍的目标无处不在,有复制当年手机行业神话的迹象。

2021年最后一天,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这是一份受到广泛关注的文件。根据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降低30%。很多人担心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回调。



单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新势力的股价在过去的一年里似乎推高了一点,但从长远来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正如何自己在嘉宾参观Xpeng Motors时所说:还有97%的市场。

不久前,相关部门将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目标从480万辆调整为550万辆以上。从国家对这个市场的期待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肯定不会停止。2022年,无论是工作还是在周边行业寻找创业机会,智能出行依然是最好的赛道之一。

成人教育——巨头转型,重装出发

2021年,一批传统的K12教育巨头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转型,被政策的重锤砸了个稀巴烂。其中,成人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新东方正在宣布回归大学生创业,拓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等项目;好未来整合成人教育品牌“轻舟”涵盖考研、语言培训、留学三大业务;网易成立了“成人教育事业部”...

如果2021年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一片恐慌,至少从业者可以在2022年找到新的方向。根据德勤中国的测算,到2023年,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中国非正规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规模将扩大至8700亿元。

十大暴利行业



有行业研究员认为,在成人教育领域,职业技能培训的市场规模可达万亿。但是这个市场前期的从业者参差不齐,还没有开发出来。然而,这也成为了互联网公司转型和开拓的地方。对于求职者来说,这个领域的工作机会比较多,只是需要分清好坏。

线下消费——被疫情积攒的消费欲望

2021年的商场和路边小店,新物种不断涌现,剧本杀,新茶饮,小酒馆...这已经成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疫情并没有把人们的日常消费完全搬到线上,而是让线下经济一步步繁荣起来。



在嘉宾学校的校友中,有太多的例子值得一提:做预制菜的韦志祥,不是靠网上商城,而是通过线下上千家门店上了上交所;十点读书会,基于线上会员发展线下花园式书店,构建线下社交场景;老鸡依靠产业链和IP营销,从合肥扩展到北京...

按照几年前的逻辑,一个品牌如果线上做得好,可以让一个店服务全国,店效和人效更高。但近年来,线上流量资源逐渐集中,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线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实体经济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去拼流量,还不如3公里以内的线下生意。

另外,消费者空的活动在持续两年的疫情中不断被压缩,场景化的消费需求骤然增加。虽然线下经济还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在2022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冠肺炎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消费餐饮、沉浸式娱乐等线下消费将迎来新的机遇。

从工业革命到电气革命,再到数字革命,技术进步的车轮已经转了三个多世纪。在此期间,全球产业的格局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从全球化走向本土化。尤其是疫情反复以来,供应链的作用逐渐从幕后转移到台前,所有的疫苗、芯片、能源都在呈现全新的变化。但太阳照常升起,日子还得继续。尽管有这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还是希望从中寻求一些确定性。

我们也相信2022年一切都会更好。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