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文|博湖财经
半路社区团购打破了百果园的水果零售大王梦。
转型后的同程生活、美食享受、十家俱乐部相继出局,人们戏称社区团购是“最短命”的百亿狂欢——资本在这场实验中损失殆尽,只剩下一地鸡毛。
轩然大波过后,最尴尬的不是这些创业公司,而是被砸的线下门店,比如百果园。
这家成立20年的水果连锁企业,从HKEx纽交所到最近的创业板,屡次传出上市消息,但最终都卡在了上市辅导期。
IPO不听的背后,是资本无尽的犹豫:虽然处于水果垂直零售的头把交椅,但传统连锁店的故事早已不愉快。在优鲜、丁咚杂货铺每日股价大跌后,前仓模式暂时无法提供任何溢价。
最难的是美团、拼多多、阿里的社区电商如火如荼。它们不仅品类丰富,而且价格便宜。巨人,百果园前面的路好像堵死了。怎么才能突破?
01 20年,5014家店
余慧勇,江西人,1991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他在农科院工作过一段时间,研究食用菌。在生产基地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冒险进入深圳,20万闯入股市,血本无归。
于勇不得不重操旧业,从事农业。卖完山东富士苹果后,他涉足水果批发,然后开了一家水果店。
(余慧勇,来源:网络)
2002年,百果园第一家店在深圳开业。据说第一个月销售额十几万,余慧勇尝到了甜头,带着在老家教书的妻子许一起做生意。
从一家店到一家接一家的四家店,余慧勇发现流水看起来不错,但利润不一定高。快速规模化,借助渠道量,加强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重中之重。
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开放加盟成为了扩张的捷径。现阶段加盟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轻资产策略快速增加门店数量。余慧勇控制了上游的供应链资源,他还可以利用品牌授权。
但是加盟也是一把双刃剑。
“交叉卖货”已经成为一些加盟商心照不宣的秘密。为了赚取更高的差价,加盟商总是私下购买廉价商品。这一现象曾被中央媒体曝光,称百果园以次充好,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将国产香蕉当作进口香蕉。
你嫌我抬价,我嫌你私采,双方信任关系摇摇欲坠。2007年,余慧勇干脆不再加盟,三年回购了近百家加盟店,改为自营。
回购后的自我管理,百果园借鉴了海底捞的员工持股模式,在资金压力和管理效率之间力求平衡。
余慧勇让有经验、懂销售的员工成为新店店长,适度持有店铺股份。投资比例是店长持股20%到40%,百果园公司持股60%到80%。
到2015年,中国的百果园门店数量将超过1000家。越来越重——重资本,重运营,重管理。可能是迫不得已,所以这个时候引入资本。
据天眼查,百果园于2015年9月获得天图投资、广发顺德、前海互发等机构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百果园融资史,来源:天眼查)
这是百果园成立13年后的第一轮公开融资。在资本的助力下,社会的重新开放,竞争对手果多美的并购,百果园的扩张步伐更大。到2019年底,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4年时间,规模已经是之前13年的3倍多。
百果园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零售商。
02社区团购的降维打击
按照余慧勇的愿景,“2016年发布了公司内部第二个‘五年计划’,制定了2020年开店1万家,年销售额400亿元的目标。”
然而,根据吉海品牌的监测数据,截至2021年8月1日,百果园门店覆盖全国115个城市,在营门店5014家,不足当初设定的小目标的一半。
这两年,百果园的步伐明显受到了社区团购和电商巨头的干扰。从商业模式来说,不夸张的说,百果园会受到降维的打击。
原来,在电商高速发展的最初几年,百果园凭借水果讲求品质、电商物流难、面对面交易的品类特性,比其他实体店更稳稳地守住了城堡。
然而,世界正在迅速发展。随着生鲜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好的体验,更高的效率,百果园的优势逐渐被抹平。
更何况这些平台资本雄厚,敢于烧钱补贴,从买菜多到美团买菜,在价格上形成了定位高端百果园的无情碾压。
以品多多旗下的多多购物为例。高频蔬菜带动低频水果和品类的联动效应,进而带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开放合作,这是单品类百家果园完全达不到的。
百果园用20年打造的供应链屏障,以入股的方式控制了不少果园,但在电商巨头面前也变得渺小。
在终端,百果园曾经重点在小区旁边开了一个小店,面积在40平米左右,获得了不错的效益。你可以等到社区群里买的宝妈们进来了,余慧勇才会真正意识到,物理距离更近了,比不直接攻击用户关系更有效。后者也节省了不少门店成本。
不是徐慧勇没有考虑过转型线上渠道和社区团购。
2020年疫情期间,百果园通过线上电商直播带货的业绩据说占到总营业额的20%,但这对于百果园来说并不是完全的增长。一旦网上放出低价营销,必然会冲击其原有的加盟渠道,不会导致和自己打一架。它所做的就是把疫情阻断的交易搬到线上。
值得一提的是,百果园还投资了社区团购公司同程生活,可惜同程生活本身就凉了。
百果园在2020年10月推出“熊猫生鲜”时,涉足社区团购已经为时过晚,在巨头的掩护下没有它的一席之地。
退一万步讲,社区团购这种游戏本身并不适合百果园的高端水果零售定位。无论向内还是向外,百果园总是不碍事。
被困在围城里
要不要拓展品类,实现平台化发展?余慧勇应该想好了。
早些年,百果园喊出了成为“生鲜亚马逊”的口号,从水果开始,扩展到相关品类甚至全品类的综合生鲜平台。
百果园也在一线城市投放了“无人货架”,从水果向果蔬、鸡蛋、牛奶等生鲜产品进军。
根据其“大生鲜战略”的布局,百果园欲在生鲜领域打造“酵母化+付费会员”模式。遗憾的是,“只卖给付费会员”的量是有限的。到现在,它的注册会员只有7000万,“鲜食俱乐部”计划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余慧勇的座右铭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专心果”。仔细听完,那不仅仅是坚持,更是一种逃不出围城的无奈。
直到现在,余慧勇仍然认为,水果的特性决定了它只能当面卖。“直达C的模式,从大仓库直达家里,基本上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不是最好的模式,一定是下降趋势。”
也许是命运吧。余慧勇憧憬着“20年内大展宏图”,但最后他的“果王”名号被一个批发商抢走了。
参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