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后,我和一些同事被派到某地“开荒”,成立了新的“健康中心”。
“健康中心”位于一个老小区,这里有很多老年人,都是目标客户。每天早上我们都喊着要把老人带到店里测血压。我们用非常友好的语气和老人交谈。老人没有反抗。公司有专门培训保健品销售人员“能说会道”的员工,有一套理论知识体系,一定要牢记。
我们通常称他们为叔叔和阿姨,而不是阿姨。因为他们看起来更年轻;
保健品不能说是保健品,可以说是“健康食品”。加上“健康”二字,老人们就会很容易放下防御型聊天去“过滤客户”。一盒保健品可能要几千甚至上万元。老年人有没有钱,有多少钱,理财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老年人是否买得起保健品,以及保健品的价格区间。
为了研究顾客,我们每天晚上在健康馆关门的时候都会召开一次会议。大家研究一个老人,分析他的性格,家庭,收入,为第二天做打算。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下一次与老人交谈的主题。健康中心经常举办“健康大会”,吸引老年人参加,发放鸡蛋、大米、“生态健康杯”、“印度健康袜”等生活用品。“生态健康杯”是总部找厂家定制的。当你给老年人做广告的时候,你只需要让他们觉得“这个杯子很棒,我免费送给你”。
“健康专家”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制造疾病恐慌,老年人有代入感。在宣传一种叫胶原蛋白的保健品时,“健康专家”说是中科院一位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复杂工艺提取大豆仁中的粘稠物质,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退一步说:“有条件的话,可以试着吃一点。”不要直接劝老人买。其实这种东西治不了心脑血管,也不是中科院一个学者的研究成果。
“健康专家”发布会结束后,我们会配合主持人鼓掌,让观众“兴奋”起来。很多老人不信,但因为领了鸡蛋、大米、肥皂,一般不会公开质疑我们。为了销售我们的产品,我们会制造“饥饿营销”“打折促销”的假象,我们会黏住和我们亲近的老年人。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都会抢所谓的优惠。列出来,放在老人面前,说服他们。
签约不等于买。为了避免后悔,卖家会在一个小时内将“胶原蛋白”送到老人手中,用刀打开包装,让老人验货、验货,并劝说老人当场试用。“甚至陪老人去银行取钱,当场完成交易。最后老人也不会因为感情而拒绝。
案例一:倪大妈,82岁,丈夫去世,子女在外地工作,每月退休金2000多元。她是我们的“优质客户”。倪阿姨一直说她条件不好,我也从来没有强迫她买。相反,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倪阿姨:我家真穷。每月退休金才2000元。你的保健品价格在4-5万元之间。我根本买不起!
我:倪阿姨很好。根据公司规定,我们必须告知来店里的顾客我们的产品。你来我们店,买不买是你的事,谈不谈是我的事。不然公司给我们发工资,我也难受。
倪阿姨:你每个月的工作是什么?
我:我们月薪1800,会有一些提成。
倪阿姨:那是不是说我买你们的产品可以拿提成?
我:对,一盒保健品一般要200块的提成。
倪阿姨:年轻人出去打工不容易。告诉我你们的产品,我会认真听的。
其实我的基本工资是2500元,提成不仅仅是200元,而是8%,就是为了让老人觉得我很努力,很有同情心。倪阿姨相信我,认真听我说。
后来“健康讲座”结束后,我安排倪阿姨和一位“健康专家”进行咨询。那时,房间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健康专家”非常准确地“诊断”了倪大妈的病情。
我一直在问“健康专家”,“胶原蛋白”对你阿姨的健康有好处吗?“健康专家”领到福利后,我继续“争取”他的优待。“健康专家”犹豫不决,总是不愿意给。但在我的“软硬泡沫”下,我终于松了一口气,答应卖掉一大盒价值8000多元的“胶原蛋白”和一系列附赠伊妮的礼物。“养生专家”还神秘兮兮地小声对倪阿姨说:“大姐,这个优惠不多,城里没几个人能买到,出门后别告诉任何人。”
在就诊的前一天,她已经向“健康专家”介绍了倪阿姨的病情。这个查询更像是一个前置的“双簧”,所谓的“折扣”只是我们表现的产物。后来倪大妈买了价值12000多元的保健品。一个半月的时间,我花了2万多,拿了1600的提成。
案例二:老人成为客户后,我每天陪他8个小时,陪他买菜,帮他做饭。老人在家很孤独,每天去看望他,每天给他水果,每天和他说话。所有的老人都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孙子。当老人断水断电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店员。晚上老人生病了,陪他去医院的不是他儿子而是我们。
我们安排了鞍山三日游,120元。“杨康中心”包括吃、住、行、景点门票。实际成本远高于120元。在这类旅游项目中,白天和老人一起划船、唱歌;爬山的时候帮他们背背包;晚上给老人带洗脚水和蚊香。三日游结束后,80%以上的老人会购买保健品。
一个老人说:“我买产品真的感觉不好,但是你对我很好。我不能让你对我这么好,我也赚不到钱。”并非所有的保健品公司都这样做。保健品是一个暴利行业,一些人不择手段的把它作为盈利工具,导致了现在的乱象。有的“游击队”跑了半个地方,显摆,一枪换地方,卖东西逃跑,城里的老男人轮流面对。另外,由于保健品行业标准不严,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有毒有害。山东跳海老人就是被这种企业误导的。
2018年连续三个月蝉联“健康中心”销量冠军。我每个月能给5-10个老人推销保健品,月收入高达数万元。这对于一个在四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高的。我很开心。我疯狂了。那时候我一个月工作29天。早上7点开始,晚上12点下班。我不知道我累了。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10月,我和健康中心的另一个同事发生了利益冲突,让我豁然开朗。虽然我有很多客户,但真正自愿购买的不到20%,可能不到20%,大部分老年人都是被迫购买的,少则一半,多则一半。我用了太多方法吃得太难看,没意义,不是正道。
讽刺的是,回到老家后,我发现奶奶经常参加“健康讲座”,在店员的推荐下买保健品。我第一反应是劝她不要买,可我奶奶不听。最后,我没有坚持。显然,那个推销员对她已经够好了。
19年后,我辞职了。虽然赚了很多钱,但是因为良心真的很难受,甚至到现在都在忏悔,所以今天写这个就是想告诉你这些套路,写这么多是想建议你多关心一下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