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公布6起不正当竞争案件,并表示将强化信用监管手段,建立失信“刷信炒信”联合惩戒机制,提高违法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监管。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3128起,罚款2.06亿元。
参与“单票投机”的平台和手段更多了
“骗单炒信”是指经营者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开展经营活动,通过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编造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购物、送货平台的日益多样化,“刷单炒信”行为日益复杂,衍生出新的形式和特点。
其中,利用第三方批量“刷单”、“伪装成真实快递的”空包裹、直播平台使用“水军”、“刷单”等,是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此次公布的以及此前各级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的几起典型案例。
一些不法网商为了提高销售业绩,会花钱请人修改评论或者采用“好评返现”的方式,即通过返现贿赂消费者,诱导消费者对产品和交易做出非客观评价,甚至在消费者交易完成后通过交付“空套餐”伪造“真实”的交易流程。
所谓“空包裹”是指空快递和包裹。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用形式上的“真实交易”来掩盖本质上“刷单炒信”的行为。商家一边联系物流发货空包裹,一边要求“刷单”,使电商平台网页显示相应的物流信息,使整个交易过程伪装成真实交易,从而规避电商平台规则管理和监管部门监管。
在淘宝上买了避孕套,成了店家“刷手”的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财经》。com得知他在某店第一次不小心下单后,该店客服给他发来了1元换20元商品的套餐,但需要王先生先按实际价格20元拍下商品,然后卖家退回19元。当时王先生觉得很划算,出于好奇,就下单了。随后,淘宝客服要求添加微信,方便退款。从此,王先生开始了断断续续的“刷单”之路。据其介绍,每隔一段时间,微信客服就会问他愿不愿意花两分钟做一个福利任务,然后他就能拿到5-10元左右的红包。主要操作方式是,微信客服先提供具体的商品图,王先生在淘宝首页搜索关键词“避孕套”,找到首页图片下单。下单后截图给客服,客服会返还订单金额,给予任务奖励,并告知不会发货或送空盒子。
此外,一些经营者利用直播平台伪造交易,制造虚假繁荣。带货直播是互联网经济领域新的营销形式。消费者在Tik Tok通过直播来判断商品或服务,但也给经营者带来了更大的“引流效应”。然而,在“流量”和经济利益面前,一些运营者通过“作弊”捏造粉丝数、播放数、点赞数、交易数和评价数,来提升“直播”的影响力。
据了解,“刷榜炒信”的行为,如今已经多元化到按照参与者、实施方式、平台等维度进行分类总结。
根据参与人员的不同,“刷榜炒信”可以分为组织员工、亲戚朋友等熟人“刷榜炒信”;利用第三方平台或推出“刷手”来“刷单信”;利用网络红人、大V“刷单信”等等。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刷榜炒信”可分为“好评返现”或修改评价等手段;利用“水军”虚假包装成“网络名人”、“爆款”进行直播销售;冒充真快递员等。根据不同的平台载体,对网购平台、用户“种草”平台、直播平台实施不同形式的“刷单炒信”。最后,根据刷的目的不同,“刷炒信”还可以分为正面刷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虚假好评和负面刷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虚假差评。
“劣币驱逐良币”:给消费者、商家、行业带来伤害
商家“刷榜”的背后,反映的是运营商对平台流量和流量转化率的渴望。
一位自产自销美妆产品的老板告诉《财经》。com认为,对于新店来说,要想获得购买转化,需要获得用户的信任,所以让用户快速相信的方式是有一定的购买量、好评量和店铺评分作为基础;对于老店来说,如果同级别(分数和等级)的店铺购买转化或评价低于同行业同级别的其他商家,那么其展示就会落后。为了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他们也会补单,保持相对排名。
公开资料显示,以电商平台为例,提升店铺的排名、数量和分数、销量、评价、收藏购买和DSR(描述、服务和物流)意味着可以获得更高的权重,在竞争激烈的同行中获得更高的店铺排名、宝贝排名和关键词排名,从而实现店铺流量和交易量的提升。为了获取权重和流量,“刷榜炒信”的行为应运而生。
而商家为了个人利益“刷”出来的虚假交易,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设立网络评论和排行榜的初衷是通过统计和展示网民消费后的真实反馈形成的大数据,来反映人气、实力、市场口碑等信息,帮助消费者更方便地做出判断和选择。但在“刷手”没有实际体验或使用产品的情况下,发布虚假好评,利用虚假注册的会员账号发布好评等手段,使得“粉丝”有了,“互动”有了购买的可能,“好评”有了提升,“播放量”有了增加的可能。
“刷单信的本质是欺诈,即在点击、阅读、观看、消费等方面。,用造假手段让自己的数据好看,误导市场,诱导消费,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目前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毒瘤’,必须严惩。”刘俊海说。
此外,据《工人日报》消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刷单炒作”网络黑灰产已经发展到影响商家生存的地步,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不利于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
除了监管,平台还需要加强对“刷榜”的认定和处罚力度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将达到11.76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9.7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网购用户规模达7.82亿,占网民总数的79.1%。
2021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软文、网络名人、知名博主、直播等方式进行“刷单信”、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3128起,罚款2.06亿元。
除了我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不正当竞争的监管和行政处罚,相关的指导意见和法律也在日臻完善。
8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提到,经营者不得直接、组织或者通过第三方与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进行高频交易或者给予好评,这将触发平台的反刷单惩罚机制,减少竞争对手的交易机会。经营者不得以返现、红包、卡片、优惠券等方式诱导用户进行指定评价、点赞、转发、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潘鹤林表示,条例对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很多细节进行了界定,实际上是对过去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终结。在实践层面,它也可以很好地指导执法机构有效地识别互联网上的不公平竞争现象。
根据网络领域反不正当竞争的客观需要,2018年修订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还专门增加了网络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规定,明确了利用网络特别是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监管路径。
此外,淘宝、JD.COM、美团、Tik Tok等。作为平台运营商,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早在2019年,a auto quickless就发布了《a auto quickless小店违规管理规则》、《a auto quickless小店商品促销管理规则》、《a auto quickless小店售后服务管理规则》、《a auto quickless小店发货管理规则》四项规则,以加快平台电商的管理。要求卖家必须在淘宝、天猫、有赞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即Aauto faster的官方电商平台上完成交易,且均须遵守上述相关规则。
从2020年开始,淘宝每月都会对商家销售假货的情况进行抽检。如果发现恶意刷单,商家可能面临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破坏生产经营、虚假广告、敲诈勒索、欺诈等处罚。
大众点评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清风行动”治理结果显示,大众点评重拳出击刷单炒作的网络灰黑产品,处罚“刷赞”用户账号5万个,处罚“刷赞”“刷评论”商家1万余家,配合执法部门打击非法网络灰黑产品团伙29个。
拼多多表示,将设立“反作弊系统”,通过自发展示平台总销售数据,打击虚假发货,将作弊消灭在动机和可能性上。
北京达鲁伊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马继华向财经网科技表示,信用是一切商业的基础,本质上刷一单炒信与虚假广告、假证无异。对付“刷单”,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加以改进,尽力提高刷单门槛和成本,加强对刷单的认定和惩罚。
人民网、人民邮电专栏作家、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家张书乐认为,电商最大的价值不是扁平化渠道带来的超低价格,而是好评,这让传统商业模式下传播速度极慢、不同于广告营销的口碑营销作用在整个电商的长尾上,给了店铺销售和用户参考。对于平台的治理路径,他认为要固定处罚,严查过往。只有依托电商的数据链,完成既定规则下的深入学习,才能形成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