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邮政ems客服电话人工服务电话(广州最新提醒)

1月19日,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交通运输防控专班发出提醒:

1月16日至19日收到入境快件的公民,请在3天内完成一次核酸检测。

自1月20日起,全市入境快件收件人应当在收寄后第3天至第7天完成一次核酸检测。

收到来信快件的市民凭有效证件或“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提醒短信免费进行核酸检测。

目前有市民反映,入境快件留下的联系方式有固定电话、国际号码等。,而且他们也收不到疾控部门的提醒短信。如何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交通运输防控专班和市邮政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除了疾控部门的提醒短信,入境邮件快件收件人还可以凭入境邮件快件电子运单签字截图或快件电子面单等有效证明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1月16日至19日,收到入境快件但未收到“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提醒短信的市民,请到就近的社区报到,按照社区指引在核酸检测点免费完成一次核酸检测。

入境快件疫情防控要点

关注1:市民反映收到广州疾控中心标注为10086的提醒短信,涉及邮寄产品。核酸检测需要去社区吗?

(短信内容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请市民朋友不要邮寄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的物品,谨慎邮寄来自国内有本地疫情报告地区的物品。在接收和开拆来自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快件时,请佩戴口罩,不要用手触摸眼、鼻、口等部位。拆快递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用力。拆完快递后,要及时洗手消毒。谢谢你的支持和理解。)

答:本信息是因最新防疫需求而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的防疫提醒信息,并不针对来信快件收件人。收到这条信息的市民不需要做核酸监测,也不能作为免费核酸检测的凭证。

广州疾控中心发来短信,内容为“此短信或有效证件可用于免费检测”。请按要求到社区指导的核酸检测点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关注点二:入境邮件快递收件人健康码会变黄吗?

答:暂时没有。请及时关注防疫政策的调整。疫情防控需要每个公民的支持和配合。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如果您收到了广州市疾控中心提醒您做核酸的短信,请尽快按照社区指南到核酸检测点完成一次免费的核酸检测。

关注三:港澳地区的包裹、纸质文件的收件人是否也纳入核酸检测范围?哪种属于入境快件,如果收到来自香港的快件是否属于入境快件的范畴。

答:是的,这个免费核酸是给入境快件收件人的。所有入境快件都属于这一类,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

关注点四:具体的核酸检测点有哪些?

答:核酸检测点可以具体咨询所在社区,社区会引导到核酸检测点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注意5:做核酸检测除了快递单等相关证明还需要其他材料吗?如果需要身份证,港澳同胞可以带通行证吗?

答:市民可凭广州市疾控中心发送的免费核酸检测提醒短信或入境邮件快递的有效证明,到社区指导的核酸检测点进行免费核酸检测。目前没有其他证书要求。

关注6:来电号码是公司固话,收件人是公司名称或者前台,但是公司其他同事负责拆快递。接触过快递员的人需要做核酸吗?用什么证明可以免费做核酸?

答:拆快递的人员需要(建议其他接触进口快件的人员必要时也可以做核酸检测)。入境邮件快件收件人除了疾控部门的提醒短信外,还可以凭入境邮件快件电子运单的签字截图或快件电子面单等有效证件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建议相关公司安排相对固定的人员处理入局邮件快递。

ems客服电话人工服务电话

关注点7:保税仓投递的快件收件人是否也需要游离核酸?

答:可以,持入境邮件快递电子运单签名截图或快递电子面单等有效证件也可以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提示]

尽量减少来自疫情风险高的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邮购、快递物品;

在接收和开拆来自境外或国内高风险地区的快件时,请不要让儿童拆开包裹。

拆除前戴好口罩,不要用手触摸眼、鼻、口。

拆快递时动作要轻,不要用力压包裹。

拆完快递后,要及时洗手消毒。

广州疾控提醒:

从相关地区来(回)广州的人员应立即报到登记。

1月19日,北京新增确诊病例3例,其中丰台区报告2例,1月18日朝阳区无症状感染者确诊1例。

1月20日零时至16时,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5例。1月19日报告的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病例3例,一般2例,轻度1例。

广州疾控提醒:

1.自2022年1月11日起,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房山区、顺义区、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陆续有游客(归国人员)入住。请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单位、宾馆报告,接受社区相应的卫生管理。

二、所有穗康码“红码”“黄码”人员应立即实施居家健康监护,并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宾馆报告,接受社区相应的健康管理。

3.在外省旅游,出差回广州后,建议主动做一次核酸检测,自我观察14天,进行健康监测。

技巧

入(返)穗人员严格执行《广州市重点人群分类控制办法》

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丧失嗅觉和味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向居委会(村委会)、所在单位或入住宾馆报告,及时就近就诊发热门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参观期间请做好个人防护,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市民在外要加强自我保护,规范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眼、口、鼻。尽量选择户外活动,避免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空房间封闭,通风不良。如需前往各类室内娱乐、休闲场所和旅游景点,应提前预约,有序进入,减少在封闭场所停留时间,配合测温、查码、扫码、一米距离等防疫规定。

广州市疾病综合控制一卫生

文/广州日报新华都市记者陆通讯员交通运输防控专班

来源:广州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