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网创业小投资(未来十年,普通人财富自由的6个机会)

新的十年已经开始,尤其是在国家计划发布之后。今天可以谈谈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普通人有哪些上升的机会。


1。碳中和


普通人上升的最大机会是绑定平台,我们能接触到的最大平台是国家。那么说到国家政策,你能想到什么?计划生育与科教兴国。我知道很多人会想到这一点,但是这两项国策提出已经将近50年了。即使未来还在继续,未来十年,碳中和可能是最大的国策。

碳中和有两个概念,两个时间点,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

中国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这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

同时,中国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零排放,所有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都符合标准。

按照2060年的目标,给我们的时间只有30年,从全球最大排放国变成碳中和的决心和力度绝对是全球最大的。

投资零元的创业商机

二氧化碳是一种长寿气体,其寿命大约为一百年。如果现在不刹车,到2030年再踩刹车,还要10年才能达到顶峰,届时可能会淹没包括上海、纽约在内的很多沿海城市。这是事实,却没有办法预测吗?是否一定会在2030年或2060年发生,严格来说,没有人或任何科学家知道,但至少,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全球发达国家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可以说,如果不实现碳中和,国际压力将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只要中国能够在2030年和2060年完成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目标,也就是说,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全球五分之一的碳排放得到控制,必然带来其国际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碳中和成为共识后,碳排放将是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实现碳中和甚至负排放的企业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获得收入。同样,需要碳排放权的企业也可以购买碳排放权。

这种碳交易将是一个大市场。记住两个地方,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湖北。上海未来将是中国最大的碳交易中心,不出意外的话很可能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中心,湖北武汉将是碳配额登记制度所在地。

这是热衷于碳中和的另一层含义。如果不积极参与碳中和事业,就意味着碳排放权会被其他国家交易。所以很多人听到限制碳排放,首先想到的是GDP的下降,却看不到另一只手,手里握着碳排放的交易权,意味着一个可能是未来基础原材料,甚至具有金融属性的商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定价权和话语权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交易中心设在上海,因为只有上海才有。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两个。一是全民追求财富的雄心。一个是地方官员对GDP增长的竞争,即所谓的市场经济和市长经济。如果不以GDP论英雄,那么碳中和必然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而这个指标一旦进入官员升迁的考核,那么generate的动员力和执行力都是无法估量的。


2。房间里的大象


未来10年,“房间里最大的大象”是中国将成为全球GDP第一的事实。但是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很多人对它视而不见。

据保守估计,2020年美国GDP为19.71万亿美元,2020年中国GDP为14.5万亿美元,两国GDP差距为5.21万亿美元。目前中国约占美国GDP总量的67%。2030年中国GDP超过美国几乎是必然的。即使按照最保守的预测,这个目标最迟也要在2035年才能实现。

明确一点,中国GDP超过美国,中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比美国多。并不是说到了2030年中国就会比美国发达。同时,不能说中国的科技比美国先进,也不能说中国的生产效率比美国高。总之,第一不是人均第一。

但是,世界第一永远是世界第一,这个总第一会带来深刻的变化。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资本,资本没有祖国。资本只会遵循马太效应,很多国家的经济都会和中国捆绑在一起,哪里有人给他多,哪里就有总量第一带来的虹吸效应。

有资本才有人才。现在我们喜欢说,中国的一线城市处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未来中国的几个一线城市的水平将逐渐达到发达国家的顶尖水平,北京、广州、深圳将与东京、伦敦、纽约并列第一,这意味着这些城市对全球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很多人才将涌入这些城市。

另一个变化是心理上的。大是好,多是美。全世界的人都是庸俗的人。劳动人民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最征服人。在你成为第一之前,说中国好,中国强大,都是骗别人的。在你超越它之前,那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事。只有你真正超越了,才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国家形象的上升听起来可能很空洞,但是对于普通人的改变是生意更好了,也是商务谈判,带给你更多的心理优势。

简单来说,我们现在在德国看到的是严谨;看法国是浪漫的艺术;看日本细致贴心;不管产品如何,普通市民都愿意为这种印象买单。看到中国的产品,我就觉得便宜,你就想卖更高的价钱。不好意思,这种心态很难改变。只有你的GDP成为第一之后,人们才会关注你除了便宜之外的形象,然后才会扭转认知,这样你才能卖出产品之外的溢价。未来10年,中国将涌现出一批国际品牌,受到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追捧。


3。城市化


与世界上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低1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前30大都市圈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与人口大国相匹配的规模。

未来10年仍然是深度城市化的10年。之所以叫深度,是因为过去的城市化,严格来说,叫城市化。当你从农村来到城市、县城甚至城镇,只要离开农村,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现阶段的城市化更多的是城市化的数量。但是,在未来,城市化的进程可能会放缓,但接下来,人们应该关注城市化的质量。

以前只要是城市,现在,可能就有选择了。选择什么?很简单,选择一线城市,选择产业聚集的城市,选择产业,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泵”的概念。一个城市要么体量足够大,要么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一个城市如果有特色产业,有独特资源,就可能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

比如杭州因为阿里巴巴的崛起而爆发;比如贵州遵义,虽然地处西南,但有茅台这个绝对有竞争力的公司,在全国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未来人口会继续向这些城市聚集,所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市民化。我们当前的城市化还有另外两个特点:

1。在城市中,大约30%的常住人口是外来人口,需要城市化。

2。在一些特大城市,一半的非本地流动人口居住了5年以上,大约20%的人居住了10年以上。

2020年,上海开放985大师落户上海政策,李佳琪、网络名人、YCY等明星落户上海,说明上海也开始加入抢人大战。直接结果就是上海房价的上涨。

如果上海作为顶级城市,开始逐步放开户籍,那么至少,一线以下城市没有必要保留。

与美国相比,美国人口最多的州是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纽约和佛罗里达,这些州都是沿海地区。仅这四个州的人口就有一亿左右,几乎占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加州70%的人口集中在北加州的旧金山湾区和南加州的洛杉矶。佛罗里达州30%的人口集中在迈阿密。德州近三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休斯顿、圣安东尼奥、达拉斯和奥斯汀。纽约人口约2000万,但其中1300万人居住在纽约及纽约周边几个县。

美国和中国的陆地面积最相似。未来国内三分之一的人口将居住在都市圈,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人口会从三四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流出,涌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和卫星城,势不可挡。


4。属性


那么很多人必然会关心一个问题,房价会不会涨?我也提到了上海房价的上涨。但我不看好房市,尤其是普通人。没必要投资房市。可以看看十四五规划。正文明确说要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注意前面说的是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安全字样已被删除。可以说,开征物业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zy的口气住不住一个房间是铁一般的事实。黄金十年,过去的房市,买房之所以成为投资的共识,是因为持有房屋的成本几乎为零。在房价必然上涨的前提下,谁买谁赚。其实只要有接盘,根本不用考虑租金收益。因此,投资房地产是一件肯定的事情。

然而,近年来,房地产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如果房价在过去上涨,只有四种情况:

1。棚改货币化

2。房地产投机

3。城市化人口流入

4。地方债

可以说人口流入和炒房可以理解,重点是地方债和棚改货币化。棚改货币化就是当地的棚户区拆迁。棚户区居民以货币形式获得补偿,补偿的钱再去市场买房。一般一个城市进行棚改,就意味着大量居民有了买房的资金,必然带动一个城市的房价上涨。

前几年房价涨得比较凶的非一线城市,通常是没有上述三种情况的地方债务最严重的城市。因为土地财政,房价不会涨,地价也不会涨。

所以在三四线城市,确实有很多上涨,但通常是一手房在涨,二手房有价无市。

不过这种房价上涨从今年开始基本会结束。棚改政策涉及的最后一批项目将于2020年底结束。棚改货币化从今年开始将成为历史名词。房住不炒和一系列的银行贷款限制,基本上把炒房者的脑袋砍掉了。大部分城市经过几年的地方债释放,压力有所缓解。至于人口流入,我们上一节说过,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都是可以控制人口的。

所以,至少对于大部分非一线城市、非中心城市来说,房价的上涨已经结束,而且由于大部分房价的租赁市场都在萎缩,如果房价不涨,那就是亏了。再加上未来房产税的出台,除非是刚需,否则买房没有投资价值。

只有少数一线城市和优质新一线城市,房地产才有投资意义。但是,即使是这些城市,未来7-8年也不会出现普遍上涨。记住八个字:核心城市,核心资产。

只有核心城市的核心资产房价才能上涨。


5。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国家影响力的上升,人民币出海是必然的现实。再加上引进外资,金融会是一个更广阔的行业。未来10年,中国无法取代美国,人民币也暂时无法取代美元。但是,人民币在海外进行直接支付以及在一些国家建设和维护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出海和回流的金融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

这是美国已经发生的事实。随着美国国际地位的加强和美元地位的确立,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成了除资本家之外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身金融行业,乘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东风,可能是你最方便的机会。所以,学好英语,学好数学,可能是穷孩子脱离富贵的最好机会。


6。知识产权


未来10年,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对知识产权的重视。2020年,修订了两部法律。一个是今年1月的反垄断法,该法自2007年出台以来一直没有修改过。

一个是著作权法,光棍节修改的。这项法律于1990年实施。这是第三次修订。上一次修订是在10年前。几乎每一次大改版,一定是这方面的事情真的很严重。在《反垄断法》中可以看到,阿里被反垄断调查。

著作权法里还有两个小事件。一个是景M .郭为抄袭道歉,一个是人人影视标题组侵权14人被抓。

以前盗版侵权在中国很常见空。盗版确实打破了知识壁垒,但反过来,盗版也摧毁了国内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原因很简单。由于西方文化的先发效应,这种优势非常明显。再加上国内盗版猖獗,其实国内原创者完全处于为爱发电的状态,因为你的原创还不如抄袭。

盗版猖獗的结果是什么?就是直接消灭潜在市场。摩托车行业、汽车行业、软件行业都是这样。本田做到了,微软也做到了。

让你先用盗版引擎和操作系统。免费盗版便宜又好用。通过盗版占领市场。然后,法律文案会来打官司,把它完整的拿回市场。而且根本没什么好指责的。这根本不是阴谋。这是人家直截了当的公开计划。

开放式计划的价格是多少?代价是彻底摧毁市场和原创产业化的可能性,把原创扼杀在萌芽状态。

美国的崛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许多历史学家认为第一部专利法是在1790年实施的。专利法的颁布,美国人开始了削尖脑袋搞发明的模式。许多人尽力做了一项发明,然后靠它生活了一辈子。毫不夸张地说,专利法造就了美国的崛起。从专利法开始,美国就激发了全民的创造力。也在美国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死气沉沉的旧大陆完全不同。

未来10年,中国要想继续崛起,拥有自己的国家名片,就必须持续激发全民创造力,就必须有合适的文化形象和中国故事。所以,创意是最大的红利。

对于普通人来说。能敲出专利,有原创作品,比你强。过去的知识只能换来死工资,以后就值钱多了。

我始终相信,五年是一个时代,十年是两个时代,未来十年可能是普通人崛起最关键的十年。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这个机会,但我相信机会属于那些把未来和时代绑定在一起的人。[/s2/]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