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尺六是多少厘米(现场|寻踪元代江南:赵孟頫倪瓒吴镇“雅集”苏博)

本报记者李梅

从古至今,歌颂江南的诗词和文学作品数不胜数。白居易的《好江南》和苏东坡的《看江南》,构筑了中国人想象中的“江南”。

苏州博物馆新春展2021-2022《元代江南》今日在苏博博物馆(东北街204号)正式开幕。本次重量级特展旨在展示这一特定时期的地域文化。尝试与观众分享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元代江南大观,去一场江南的雅集。

论文在现场看到,本次特展汇聚了来自苏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辽宁博物馆、浙江博物馆、安徽博物馆等22家国内外博物馆的108件元代藏品和23件明清藏品,并以6件数字藏品再现了《孤儿藏品》。从见证文人雅士收藏的故宫博物院,到赵孟頫、黄、倪瓒、真武、王蒙等著名书画圣地。,到张成、杨茂之的画,朱碧山的银盏,技法精湛,文人趣味。



在“元代江南”展览的入口处

在这里,苏州博物馆“元代江南”展厅(地下一层),在人造景物的背景和芦花之间,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的湖水之中,是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宋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流传千年;明代的大众园林、昆曲、吴门书画,定义了江南后世的大部分想象。在宋明之间的元代,绘画、书法和文物对中国文人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后人回顾江南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时,元代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高光”时代。建省、贯通南北、促进海上交通等新动向,给江南社会带来了新鲜的刺激。四个方向的商贸繁荣,催生了更加发达的手工业水平。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文人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时间,众多名家辈出,群星闪耀。



展厅外



展厅内的展示现场

展览分为《江南印象》和《江南风情》两个部分,分别设在苏博博物馆书画馆和专题展厅。在展示元代江南风貌的同时,也试图揭示元代对江南文人文化的塑造和影响,以此与观众一起回望和探寻江南文化的历史内涵。展览策划以江南印象、风景、信仰、风雅为脉络,精选书画、器物,重构江南隽永画卷,再现多元包容的元代风情。其中既有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博物馆,也有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江南文物。

见证元代文人赏石传奇:元代“造云”铜石

位于一楼展览入口处,重点是故宫传说中的观赏石——故宫藏品中唯一有确切铭文的元代观赏石,也是元代文人赏石朋友圈的“活化石”——制云铜石。



故宫收藏的元代石“造云”铜石

这块石头是传奇的。据有关文献记载,这块石头在江苏昆山界河附近的顾瑛玉山草堂。元末明初的战争草堂被毁了,然后这块石头不知怎么就搬到了故宫。这块石头之所以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形状是“嵌空飞”,更重要的是它上面有很多元、明两代的碑刻(碑刻有八位,四人,三名人,包括顾瑛、杨伟贞、张裕、董其昌等).二、此石敲其“声清,中律嘹亮”,故宫博物院称之为“铜转石”。



元代石制“造云”赏析

1935年《故宫周刊》第433期、第434期介绍:“筑云”原位于陈辅殿后惠风阁西北角。它高一英尺九英寸,左端高七英寸四分钟,宽两英尺一分钟,侧边高一英尺六英寸五分钟,上端宽一英尺七英寸,中端宽一英尺五英寸四分钟,下端宽一英尺二英寸八分钟。石头是灵璧,颜色深褐色,中间有黄色的光晕石纹,敲击声如铜铃般清脆。元代顾瑛玉山草堂旧藏,题写于本群。“造云”二字在石间,属联赋,元杨伟贞所写。“玉山草堂景湾”的篆体排列在上侧。郑的年谱旁边是“玉山草堂景湾”二字。文:庚寅(1350)七月秋,玉山主人在知云堂买酒,有一万帖。灵石错了。柱中一卷,如天空中的风,托着崖边的布条。适合杨连福在旁边吹笛子,我偶尔用牙奖励他。他的声音清晰明了,声音和节奏很协调。到时候他从森林和树林里送来凉凉的音乐,很照顾他。连福于是在石额端镌刻“造云”二字,取李善长(李道元)造云壁之句。钟英想挪几个座位靠近题词。如果你是一个客人,袁紫英,李廷弼,方外友,和齐都有句子。遂昌郑想起来了。顾瑛的题字在年谱的左端,有一个八个大字的大印。“,应明,中音二,曰‘一’与‘应’。这八个字的“句子和歌曲的历史(张裕的No。)”后面的石头下是,这是张玉书(张玉是张博昱)。



大理石上刻着“玉山草堂万青”



顾瑛在“造云”石上的题字

“造云”上有三个明人的铭文。碑前题有“古伦山与颜同观”字样。怪石背后分别有顾林(右)和董其昌(左)两个碑文。

从倪瓒、赵孟頫到“四大天王”,呈现元代书画名家的痕迹和影响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了绘画的主流。因为元代没有画院,除了少数直接为朝廷服务的职业画家外,大部分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相对自由,多是表达自己的生活环境、兴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花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强调作品的文学性和韵味,重视书画与诗词、书画的结合。



元代赵孟頫《马殷图卷》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第一部分“江南印象”,重点展示元代江南书画及其影响。这一时期,地处长江中下游的环太湖地区,由于南宋以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禀赋,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文化活跃区。在书法上,祖籍(今浙江湖州)的赵孟頫崇尚复古,开启了清新淡雅的新一代书法风格。在绘画上,黄、真武、倪瓒、王蒙将“依作者个性而异心”的文人画发展到空以前的高度。



赵孟頫经典墨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本单元有辽宁博物院藏赵孟頫经典水墨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南京博物院藏黄墨水笔《富春大令图轴》、故宫博物院藏王逸、倪瓒合绘《杨竹溪图》、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柯绘《七君子图》等重要展品,将元代江南的精美书画定格。

《杨竹溪画像》是元代王逸和倪瓒共同创作的纸本水墨画。它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是一幅肖像画,描绘了晚年隐居的杨竹溪的形象。画以人物为主,以古松、石堆为背景,多以白描的方法创作,线条简洁平直,造型端庄,意境脱俗。



《杨竹溪画像(部分)》是元代王逸和倪瓒共同创作的纸本水墨画。

《富春大岭图》是元代黄用崇高的方法展示的富春山川。从水边脚下到山顶是全景:水边犬牙交错,树木茂密,茅屋隐隐,山浑圆泥泞,有蜿蜒的山路,两座山之间有桥横跨,有悬泉飞流直下。与富春山居图一起工作的场景是冷漠而安静的。但笔墨似乎更洒脱,勾得更简洁。而不是山居图20厘米长的美丽长发,在石根只用淡墨进行拓印渲染,在山居图岩石的勾线旁没有浓墨的横点和竖点,代表树木茂密的树叶。相反,它使用浅色墨水的水平点和深色墨水的点。总之笔墨更简单,场景更平淡。应该说,这和《富春山居图》都是黄晚年的代表作,也都遭遇了坎坷的命运。在现代,它是由著名收藏家庞赢得的。1963年,他的孙子庞增和将祖上收藏的137件文物捐赠给南京博物馆,《富春大陵图》成为南京博物馆的瑰宝。



二尺是多少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黄《富春大陵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元代赵孟頫《马殷图卷》。纸墨水墨画心纵25,横59.8 cm。一个白描述关,穿着长袍,戴着黑帽子,踩着皮靴,双手捧着一个木盆,里面盛着一股清泉,弯腰吃力地向前走。迎面是一根柱子,拴在马上,昂着头,拉着缰绳喝酒。



元代赵孟頫《马殷图卷》部分



王《图》元纸水墨画,苏州博物馆藏

同时,展览还汇集了杨维桢的行书《海棠城梦游的故事》、有趣的楷书页《中国酒杂诗结合简帖》、巧夺天工又富有诗意的《沧江笛图》轴,以及鲁、赵、陈轩同时期的名家作品,展示了这一时期江南优秀人物和人文的创作群体形象,供游客欣赏。



杨伟贞行书作品



元代真武草书

同时,为了展示元代对南宗绘画史和后世文人画派的影响,展览特别设立了“摹仿元书画”单元,展出董其昌、兰英、“四王”、余等明清画家的作品16幅,从中可以看出后世文人对元人山水画的继承。



“仿袁书画”单元

汇聚多元文化的社会习俗,聚合“打破圈子”展览的吸引力

在蒙元政权南北统一,航运畅通的环境下,地域壁垒消融。正如色彩诗人萨都拉所描述的“南方人求名去北都,北方人倾向南方”,四方经济文化汇聚江南。新气象催生了江南社会的诸多积极特征;新鲜感,渗透和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展现多元文化交汇的这一面的时代舞台,展览的第二部分“江南风情”,从风景、信仰、风雅三个层面展开,力求以丰富的展品还原元代江南社会生活的宏大图景。



展览现场

《风景》聚焦元代江南的工艺美术领域。以云龙八宝缎裙、文选枣金器、朱碧山银茶杯、张承造的红色挑婴图盘、青花牡丹纹梅瓶等展品为代表,通过江南墓葬出土文物和著名工匠的作品,展示了许多手工业门类的发展。到了元代,刺绣、金银器、漆器、玉器、瓷器等门类都有所发展。



浙江省博物馆藏龙泉青瓷动物耳罐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八角镀金团花银盒



文物现场展览

元代江南的工艺美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宋代的遗风。同时,政府的诉求、北方工艺美术的风格和技法、少数民族乃至其他国家的审美取向也为创作和制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云龙八宝缎裙元苏州博物馆藏



南京博物院藏牡丹如意云缘金盏托苑



“珠碧山”银茶杯武莺文化博物馆收藏

《信仰》,聚焦江南不同信仰的传播;观众可以通过蓝宝石“四阶数独”魔方、龙泉窑描金佛龛等文物和数码展品,一窥元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展览现场



玉佛海盐县博物馆收藏

在“雅集”部分,着重展示文人的交往活动。除了故宫博物院的“造云”铜石,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明代虞山胜景珍本,以虞山胜景为纲,编纂元末虞山雅集各地参与者碑文。过去的人随时都在消亡的光芒中,但透过这些文物和文本,我们可以看到这片土地上文人雅士的风雅和脉络,从宋一直传到元,从元传到明。在做扎实学术基础的同时,为了打造一个亲切有趣的展览“吸睛点”,在本次展览的形式设计中运用了“元代江南”的视觉元素,用“身临其境”来引导“感同身受”。步入展区,狮子林真曲亭等园林场景被还原,描绘了这座元代园林亭中的生活图景。再深入展厅,竹石叠砌的庭院草图,几个长沙发上整齐的书房陈设,似乎就是江南文人下棋喝茶的地方。背景中的《玉山吉雅图》和《写茶经图》分别以图像的形式还原了元代人的两件风流韵事。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明代虞山胜迹珍本。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针对不同年龄和专业水平的观众,展览还设有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元代科普、元代工艺美术等。、元代江南服饰文化展示、元代篆刻体验等。“元代江南”整个配套活动就像是一场江南文化的雅集,与展览中的元代文人雅集事件相呼应。



展览现场

苏州博物馆通过学术研究、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宣传推广的衔接,希望借助此次特展,让观众对不太受欢迎的元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借助这一多元文化的“元代江南大舞台”,将中华民族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文化魅力传达给大众。



沉浸式优雅布景《江南之夜》现场彩排

12月25日晚,苏博还将举办沉浸式优雅聚会“江南之夜”,包括“偶遇江南”走秀、“追寻江南”专场巡演、“乐毅江南”传统游戏等。

据悉,本次展览自2021年12月22日开始展出,预计持续至2022年3月22日。

编辑:顾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