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骑手送外卖?
无专业?
没面子?
李伟毕业于上海名牌大学
改做外卖骑手
连续三年
现已晋升为上海城市经理
年薪40-50万
很体面!
“铁饭碗”失败,他转行做外卖
10年前,李伟有一个“铁饭碗”
没想过。
我会成为一名外卖骑手。
他甚至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
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李伟,41岁,学历亮眼。从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他顺利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原本打算在同一个岗位上退休,但没想到,2016年公司因事故裁员。“我担心拿不到遣散费。家里有老有少。出去找工作,面对的是尴尬的35岁。”休息了一个月,李伟拿出积蓄在上海西站附近开了一家烧烤店,请了两个苦力。在父母的帮助下,烧烤店慢慢好了起来。
后来外卖行业逐渐兴起,烧烤店的外卖订单越来越多。李伟在与外卖骑手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跑单的收入并不低,平均一个月能拿到八九千元,收入上万元。
“我当时算了一笔账。店里5个人,我每个月拿一万块。我不得不起早贪黑,这不值得。”李伟动了心思跑外卖,心里却犯嘀咕。“那时候大家都瞧不起外卖。我是做外卖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怕被邻居笑话。”最后迫于生活压力,李伟决定试一试。
在“你能做到吗?”,李伟从最底层的外卖骑手做起,第一个月拿到6900元,之后每月递增,最后成为站点的“跑分榜王”。随着收入的增加,“面子问题”不复存在。
外卖不再是一碗青春饭
35岁还能送外卖。45后该怎么办?月入过万的李伟对此颇为焦虑,渐渐萌发了“入管理层”的想法。“我看站长时不时有几千块钱,不用亲自跑单了,福利更好。”
对此,除了日常跑单,他还向站长学习了基本的运力调配工作。2018年春节,站长放假回家,他主动承担了“代理站长”的值班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年3月,普陀区新增一个发行站,推荐李伟担任新站站长。
此后,李伟“一路开挂”,2019年升任服务商区域经理,2020年升任服务商上海城市经理。目前在上海负责服务商的分销业务,直接管理20多个区域经理,年薪也涨到了40到50万。
“我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的。送外卖不应该是一碗青春饭。”李伟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平台的探索下,外卖骑手的推广已经初步开启。“现在的趋势是,骑手被选为站长,半年到一年就能升职。我们有新手车友欢迎会和‘点对点计划’等培训课程,帮助车友共同成长。"
“我刚入行的时候,外卖骑手普遍35岁以上,学历不高,挣的是辛苦钱。目前应聘的车友大多在20-35岁之间,基本上都是高中学历,10个面试者中至少有2个是大专以上学历。”李伟说,在上海,随着外卖骑手整体社会形象的稳步提升,本科生做外卖骑手并不稀奇,也有大学生直言以做管理为目标。相关调研显示,45%的骑手将“晋升为站长和配送经理”作为下一步发展目标,8%的骑手期望未来“成长为物流服务商总裁”。
据悉,去年有475名骑手晋升为站长和队长,1402名骑手通过“积分计划”成为后备站长和后备队长。
骑手职业培训有国家标准
人社部发布的《网络合同派遣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将网络合同派遣工的职业分为五个等级,并明确了每个等级应掌握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让网络合同派遣工有更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
记者了解到,饿了么作为网络签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单位,网络签约配送员新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已在上海、杭州、无锡、武汉等6个城市开展。去年有10203名外卖骑手报名参加职业培训。以杭州为例,杭州骑手牛智明获得全国首批线上签约分销商初级证书,可享受政府培训补贴、杭州积分落户加分和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等技能人才政策。美团外卖还表示,已经为骑手提供了覆盖线上配送员五级标准100%的课程和培训,骑手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满足各种知识和技能需求。
除了加大职业培训,减少骑手的职业伤害也刻不容缓。近日,上海市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式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相关平台企业为重点,开展上海市平台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障试点。通过政府主导、信息化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职业伤害防护管理的服务标准和运行机制,探索和完善职业伤害防护的覆盖群体。
所以,
什么样的城市更吸引青年人才?
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
“长三角青年和人才友好城市指数研究”[S2/]
课题组已完成阶段性成果
该项目从除上海以外的40个地级市中选取了经济发展、青年吸引力、创新创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5个二级指标和附加指标,用20个三级指标进行测量。结果杭州、苏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绍兴、嘉兴、常州位列前10。
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调查
有一个指标不容忽视:
人口外流程度
(即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
因为流动人口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
这个比值大于1
这表明这座城市对年轻人和有才华的人很有吸引力
即使现在评价的吸引力指数不高。
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否则就展现了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
还是大幅提升空
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
↓↓
总体情况
1地级市对青年和人才的吸引力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长三角40个地级市中,只有17个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1)是净流入城市。分别是苏州、宁波、杭州、嘉兴、无锡、金华、常州、南京、湖州、合肥、舟山、镇江、绍兴、温州、台州、南通、扬州,与长三角较早的16个城市范围高度重合。这个地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经济区。分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15个地级以上城市。它是一个扇形区域,半径为上海河口300公里。时至今日,长三角地区仍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市场发育最好、产业关联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论净流入比例,最高值是苏州的1.76,即常住人口是户籍人口的1.76倍。净流入最低的是基本平衡或略有流入,比例在1左右,比如南通和扬州,正好扭转了2021年人口净流出的趋势。
其他23个城市都是人口净流出。分布于江苏北部、浙江南部和安徽的大部分地区。流出比例低于10%,分别是马鞍山、芜湖、丽水、台州、淮北、宣城。净流出在10%-20%之间,包括安徽五市的黄山、滁州、池州、宿州、蚌埠,浙江衢州,苏北五市的连云港、徐州、盐城、淮安、宿迁等。净流出超过20%甚至更多的城市为安徽六安、亳州、阜阳、铜陵、淮南、安庆6市,六安流出最多,约为25%。
从人口净流入可以大致看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最吸引年轻人和人才的城市有17个;第二,11个城市对年轻人和人才的吸引力普遍较大,即净流出低于20%的城市。如果再细分一下,10%-20%之间的城市可以算作吸引力较低的城市。第三,其余6个流出率超过20%的城市是吸引力较小的城市,基本分布在安徽。
2县级城市对青年和人才的吸引力[/s2/]
据课题组分析,在地级市层面,40个地级市中有17个城市人口净流入,占比43%。但是在县级层面,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08年只有80个县级单位(区、市、县)人口净流入,占比只有38%,比例下降了很多。这两个数据说明,第一,从比例上看,县级市净流入少于地级市,说明人口净流出的县级市更多。即在地级市层面,是人口净流入,但在其下属区县市层面,有的是人口净流出;第二,在竞争方面,如果地级市人口净流入但下属区县人口净流出,说明下属区县仍有大量人口流向地级市,两者之间存在包括人才、资本、产业等发展资源的竞争问题。
课题组利用GDP总量、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肯德基数量,计算出长三角208个区市县。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浙江省余杭区、江苏省张家港市富阳区、江苏省常熟市、吴江区、北仑区、义乌市、鄞州区、太仓市、海门区、海曙区、武进区、江苏省慈溪市、鹿城区、宜兴市、浙江省萧山区相反,文成县、庆元县、寿县、泰顺、霍邱、宿松县、华凯、青田县、静宁、灵璧、安徽
如果参照基于人口净流入的地级市划分方法,长三角市县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也可以简单分为三类。第一,80个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大于1的区县,是吸引年轻人和人才的地方。这80个区县市如果再细分,主要分布在江苏的苏州、南京、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等7个市,浙江的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湖州、台州、嘉兴、金华、丽水、舟山等10个市的下属县市。整体来看,安徽各区市县对年轻人和人才的吸引力较小,比例普遍较低。二是区市县90个,比例在80%-90%,三个省也不少。江苏的区市县主要在这个范围内。三个是比例低于80%的区市县,40个地级市中有18个涉及,其中既有杭州发展程度非常好的下属区县,也有富阳人口流失较大的城市,其中有4个来自富阳。一般来说,比率低的地区分布在皖北和浙南。
前10个提到
和青年友好城市。
都是人口净流入的城市。
你现在明白了吗?
编辑:Xi雨轩
信息:看新闻青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