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在北京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暨创业联盟成立大会上,柳传志说,学习能力很重要,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学习不仅仅是通过书本,还要懂得随时复试,不断总结提高。
这不是柳传志第一次谈复盘,甚至不是第二次、第三次,而是柳传志无数次谈复盘的一次,而“复盘”是这些年来柳传志改进最多的关键词。
在获得由法国里昂商学院和毕马会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的商业企业家论坛2010年企业家奖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柳传志说:“回顾很重要,要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要认真,想清楚这件事,不给自己留下任何感情,然后才能做决定,再行动。”
在阿里巴巴的电商大会上,柳传志发言的时候,强调不懈地对自己重复,这样才能知道哪里做得对,哪里幸运,哪里有才华。
柳传志在接受约米网王利芬关于联想M&A评论的采访时表示,现在联想的欧洲高管没有一个是中国人,但他们的思维都是联想的,也可以说“普潘”。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柳传志在接受新浪、创业邦、成都商报、新智库等媒体采访时,几乎每次都谈到复牌。
柳传志不仅口头上说复盘,2011年还在联想所有公司推行复盘:形成专门的培训教材,要求专门时间进行复盘培训,学习复盘方法。
柳传志为什么重视复牌?
复牌对联想的价值,可以说在联想的每一件大事上都有体现。
2003年前后,戴尔在中国表现凶猛,不仅市场份额增速高于联想,商业客户市场份额也高于联想。当时市场认为戴尔的营销模式代表了一种先进的销售方式,联想害怕在这场竞争中失利。况且柳传志此前在员工大会上也说过,戴尔应该知道联想是谁,杨是谁。竞争的结果自然有点苦。然而,联想并没有因此而失败。通过复盘,联想意识到问题的本质不是直销或者分销体系,真正的竞争在于谁的流程更好,谁的效率更高,谁能把握更多的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联想调整竞争模式,2004年一战翻盘。从此,戴尔不再是联想的威胁。
2009年,联想以2亿美元的价格回购了此前出售的手机业务,引发了很大争议。出售手机业务是2005年“多元化、国际化”战略复盘的结果,而回购手机业务也是苹果等企业复盘行为和行业复盘的结论。
事实上,联想的每一个重大动作都能看到复牌的影子。此次复牌对联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联想的战略调整,比如收购IBM的PC部门,拓展投资领域,成立新公司,可以说联想的任何重大成功都离不开复盘的作用。
复盘被联想总结提炼为联想方法论,有三个特点:一是目的性强;二是分阶段实施;第三,在复盘中成长。第二轮成长也被认为是联想最重要的方法论。
2001年,柳传志将复检引入联想的工作中,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要进行复检,以便发现问题和方法,提高对后期工作的指导。不过,在此之前,联想一直是按照双重检查的方法做事,只是不叫& # 34;只是恢复而已。
在联想,复牌有一套标准化的程序。首先在全公司成立了复试项目组,对前后在公司的项目进行梳理;一个好的开始。有了详细的文档,团队会根据所有项目的历史情况和结果,以及团队的反思和总结,写出一份复本报告。10年间,联想已经汇总了240多份重复文件。
此次复牌帮助联想战胜了对手,在联想成为中国第一家收购IBM PC并成为全球最大电脑制造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复盘不只是用在联想。冯仑万通有一个反思日,被视为万通的生存密码。在反思了汤姆逊的并购后,李东生写下了广为流传的《鹰的重生》。周复之误,三七二一年,
通过免费杀毒重新树立潮头。孙陶然认为他的“创业三十六法则”和他的管理思想大部分是通过重新审视获得的。有更多的人在使用复制的方法,尽管没有使用“复制”这个词。
复试不仅对企业加强组织,提高绩效有用,对个人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