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自己的产品推广出去(人人都应该学习的推销术)

如果你不从事销售推广工作,你很可能不想了解销售推广。


我们普遍认为,推销并不容易:为了让顾客买单,推销员不仅要自吹自擂,厚脸皮,还要体察民情,巴结他人。


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庆幸自己不是以此为生,不需要学习这些技能。


然而,著名的励志大师、美国两届总统威尔逊和罗斯福 的顾问拿破仑·希尔,打破了我们对销售的偏见。


20世纪上半叶,拿破仑·希尔花了25年时间采访了美国各行各业的500多位领导人。他们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并没有藏在希尔先生的书房里,而是和希尔先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一起被汇编成了这本营销书:《成交法则》。


刷新了人们对推销的认识,激发了无数人的潜能。如果我们对事业迷茫,渴望成功,这本书无疑会给我们指引。




拿破仑·希尔


每个人都是推销员

在拿破仑·希尔看来,销售不仅仅是出售商品,它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意义。"一个人说服另一个人与之合作的努力就是销售."可见销售的核心工作是说服


一旦我们真正理解了销售的本质,就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在扮演推销员的角色,要么说服别人,要么被别人说服。


如何推广自己的产品

一个政府官员要想连任,必须说服民众;

一个职员,要想升职加薪,必须说服上司;

一个男人或女人,要想获得爱情和家庭,必须说服自己喜欢的对象;

即使是家庭主妇,如果她想得到尊重和认可,也必须说服她的家人…


只是很多人,往往不能胜任职业推销员的角色,却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少数优秀的人,具备专业销售人员的素质,掌握营销策略和方法,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这样的人,在苦涩的历史中,留下了光辉的名字:

约翰·肯尼迪总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深受美国人民的爱戴,至今仍被人们经常提起,尤其是那句名言:“不要想国家能为你做什么,想想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可以说,他懂得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汽车的鼻祖亨利·福特,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成为汽车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在他傲人表现的背后,离不开推广大师卡梅隆的运作。

……


显然,这些伟人精通推销。正如作者所说:“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多少知识,如果你卖不出去,你注定做不了大事。”


不仅商品和服务要卖,你的想法、知识、才华、人格,甚至你自己都要被卖。这是成功学大师希尔先生给出的关于成功的忠告。





先说服自己,再说服别人

推销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的不可或缺,以至于有必要学习专业推销员的推销技巧。


除了健康、勇气、想象力、谈吐、勤奋和良好的性格这些基本素质之外,职业推销员还必须掌握另一项技能:自我暗示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总会有生灭的念头。它们要么是积极的,要么是消极的。专业的销售人员要做的,就是把积极的情绪反复植入自己的潜意识,不让消极的想法乘虚而入。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潜意识是负面的,那么无论你再怎么小心,还是会背叛自己,从而导致对方做出不利于销售的决定。所以专业的销售人员会养成下意识发号施令的习惯。


当然,我们说服自己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说服潜在的买家。职业推销员信任他的产品。他真诚、热情、大方、得体,但他知道真正吸引潜在买家的是他们的欲望,也就是他们的动机能够得到满足。


已故的威廉·哈珀博士是发现并成功运用激励的大师。在他去世之前,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为了筹集资金建造大楼,哈珀博士萌生了当地两个百万富翁的想法。


这两个富豪一个是政客,另一个掌管芝加哥的轨道交通系统。这位政客当年靠诈骗电车公司发了财,于是和轨道交通大亨成了仇人。哈珀博士选择这两个不共戴天的敌人作为潜在的捐赠者,他的意图不言而喻。


一天中午,哈珀博士拜访了一位交通大亨,大亨的秘书果然出去吃饭了。在会见大亨时,医生告诉他,芝加哥大学要建一座宏伟的建筑,像大亨这样有成就的人,应该把这座建筑作为自己的纪念建筑。不幸的是,他的死敌想要长生不老,并试图赢得其他几个受托人。


至此,医生巧妙地将名为“成名欲”和“复仇欲”的两种动机植入了大亨的内心。不出所料,这位大亨坐不住了,然后他迫不及待地联系医生,希望医生说服学校董事接受他们的捐款,以免让这位政客捷足先登。最后,大亨变成了推销员,医生变成了采购员,大亨对最终捐出那100万美元感到满意。


这个成功的销售案例正好回答了那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潜在买家的动机(需求和欲望),你才能真正说服他们。




积极主动且专注,从不吃亏

希尔先生一生培养了无数学生。据他观察,失败的人90%没有目标,他们缺乏“我要做”的主动性。


在设定了目标的人当中,又有95%的人没有实现目标,只是把目标当作一个愿望而不是一个意图,也就是没有学会长期专注。


只有不到1%的人既积极又专注,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手段:他们养成了专注的习惯,从不拖延或逃避,把所有的注意力、兴趣和欲望都集中在目标上。


当然,要做到完全专注并不容易:我们可能对目标缺乏清晰的认同或足够的热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容易让人半途而废。所以,笔者建议,要有意识地培养专注力的习惯,直到身心都习惯为止。


佳士得拍卖行的看门人吉尔·佩雷斯(Jill Perez)就是那种把主动性和专注度发挥到极致的人。作为门童世界的天花板,他主动赋予这份简单的工作丰富的意义和内涵: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佩雷斯不满足于每天只是开门开门迎客。他想为客人提供更好更有价值的服务。


佳士得作为世界著名的拍卖行,与非富即贵的显赫人物打交道,其中不乏经常见诸报端的人物。佩雷斯在工作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地记得他们的长相、名字、身份和穿着打扮;工作之余,他留意报纸杂志上关于客人的报道,了解客人的一切信息,并对其进行抓取。


这个习惯佩雷斯坚持了35年,他成了全公司唯一一个了解所有客户的人:他们的生活背景、过去和现在、新买的跑车、新女友...都在他的脑海里。只要我们见一次面,下次客人来的时候,他就能准确的叫出对方的名字,热情的和客人打招呼。


佩雷斯无与伦比的能力终于在公司的一次大型拍卖会上派上了用场:作为唯一认识所有来宾的工作人员,他成功主持了这场重要的拍卖会。此后,佩雷斯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他退休的时候,公司总裁亲自为他举办了一个招待会,感谢他见证了公司的历史,并宣布他卸任副总裁,因为他是在门童的位置上履行副总裁的职责,年薪百万是他应得的。


我们常常把自己的不满归咎于外部原因。吉尔佩雷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积极,关注,普通人也能成功。这个世界上没有平庸的工作,只有平庸的人。





写在最后[/s2/]

这本书可以被称为“交易规则”或“成功规则”,因为它不仅是专业推销员的营销书籍,也是成功人士的指南。


书中不仅梳理了思路和心态,还有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方法,为我们展示了正确的人生打开方式。


它讲的是技巧,但又高于技巧,比如:“先爱后爱钱”、“职业推销员最重要的品质是真诚和热情”、“纯粹的销售动机”……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内容,留给读者去品味。当你带着疑问和思考打开这本书,你会得到更多的启迪和理解。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