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鞋都”的温州,成千上万的皮鞋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外贸订单取消,业务量锐减;对于已交付的货物,客户店铺关闭,货款无法收回;接到订单后,上游供应商不允许欠款,资金链跟不上...对于很多温州中小鞋企的老板来说,2020年的春天会比冬天“更冷”。
但是,面对再大的困难,他们依然坚信“到了那里就会有办法”。用一位鞋老板的话说,能在温州创业的“没有人是吃素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目前的困难——“鞋卖不出去,就召集所有员工一起卖;如果实在没有订单,我就转行做其他行业。”
《全国商报》记者在温州采访时发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但他们让企业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是一样的。
全体员工都投入到卖鞋的战斗中去了
浙江金华人罗于2016年来到温州创办了一家鞋厂。在此之前,他做了近半年的市场调研,认为鞋子空还是有很大市场的。
在开鞋厂之前,罗在汽车配件、酒店用品、建材等行业干了十几年。用他的话说,每一行都没有深耕,也没有赚很多钱,但是比较顺利。“这么多年下来,攒了一两百万”。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罗决定来开一家鞋厂。他带着一个高中同学,集资近五百万,租了一千多平米的厂房,买了机器设备,招了兵,开始生产。
“和现在的困难相比,创业初期的困难根本不是困难。”坐在一楼鞋厂的门面里,罗一边泡茶一边告诉《民族商报》记者,虽然办厂前三年会有各种困难,比如开发新客户,上游采购原材料欠不了钱,资金周转压力大,但工厂每年都能盈利。罗说,以前的困难都是短期的。比如开发客户,业务员从一家跑到另一家,总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时候,口碑做好了,就会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至于原材料的供应,有了信任,现在拿货可以有一定的结算期。
但是疫情来了。
“网上说外贸受疫情影响大,我们做内销也不小。”罗说,他们厂今年1月中旬放假,3月中旬全部复工。一季度工厂两个月不生产,很难生产,下游客户拿货量也在减少。
最让罗担心的是,湖南常德一家客户受疫情影响,3家专卖店因资金链跟不上而被迫关门。2019年,货款未结算。最后,客户退回了尚未售出的2020双春夏鞋,共计3000多双。
卖鞋和卖衣服一样,一般都是卖下一季的款式。罗说,工厂此时已经开始生产秋鞋,其他客户不会想要退货的鞋子。
为了减少损失,罗决定把这些鞋子拿出来,以成本价的八折卖给内部员工。他号召全厂员工去问问身边的亲戚朋友有没有需求,有需求就按员工价买。
“没想到效果很好。的确,有些员工的亲戚有需求,知道鞋子的成本价,买了也不会亏。”罗说,不到半个月,这3000双鞋就被内部消化了。
这也让罗有了新的想法:让员工成为推销员。工厂以出厂价的10%向员工提供产品。员工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圈卖鞋,产生的利润归员工所有。
“当然,我们对员工没有任何硬性任务,能卖多少完全由员工自己决定。”罗对说道。
危机中寻找机会:帮助鞋企网上卖鞋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鞋都”的许多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中国鞋都”是温州著名的制鞋基地。目前,该基地鞋类产业链企业超过1500家,2019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女鞋享誉全球,产量约占全球的1/4。但在疫情冲击下,很多鞋企80%的外贸订单被客户取消,同时大量国内订单被取消。解决库存积压已经成为鞋企急需解决的问题。
她是李萍温州一家鞋类设计公司的董事长。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广州从事了十几年的鞋子外贸业务,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帮助设计鞋子款式,为国内外贸企业下单。
三年前,当李萍回到温州时,她离开了广州和东莞的一个团队。她带着温洲的团队,开始设计一个面向所有鞋企营销的平台——“YEATION尚云空室”。原本按照计划,这个平台要到2020年6月才能正式上线。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温州鞋企遇到很大困难,很多企业增加库存,迫使李萍加快速度。3月21日,小程序“鞋都YEATION尚云空房间”进入试运营。
“因为比较着急,刚上线的时候流量巨大,系统崩溃了三次,还有人反映我们页面不好看。”李萍告诉《全国商报》记者,春节疫情期间,她的技术团队一直在加班加点完善系统。从3月21日微信小程序试运行,到3月31日正式上线。短短十天,“鞋都YEATION尚云空室”已经吸引了200多家企业入驻,成交订单超过10万单。
可以说,“鞋都YEATION尚云空室”作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平台,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鞋都及所辖企业在危机中积极打造“互联网加产业平台”的一次有益尝试。
李萍说,一些鞋企有自己的电子商务渠道,如红色蜻蜓,在天猫上有旗舰店,但产品相对简单。“我们的平台相当于一个超市,可以提供各种鞋子,进来的用户可以选择很多”。
“我们将立即开发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我们会对整个产品、物流、仓储等所有配套工作进行梳理,将众多鞋企的产品全部放到平台上。”李萍说。
(作者: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