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群一定是有共同特征的人的结果。
社区需要领袖。所谓去中心化是大环境下的趋势,但对于社区来说并非如此。一个好的社区不一定需要明星代言人来聚集人气,而是要找到喜欢一样东西,愿意追求极致的人,也就是说聚集社区用户的东西来自用户本身。相同的偏好是建立社群的基础。
通常,在某个领域有影响力的个人和组织更容易建立垂直社区。一个没有领袖的普通社群,最多是个社群,很难形成影响力和凝聚力。
你的社区能给群体成员带来什么价值?
1.一起分享一个产品的优点和缺点
2.为某个爱好提供交流机会
3.聚集精英,共同制造影响力。
4.让某个区域或领域的人更好的交流。
5.让我们一起做些不同的事情
6.认同某种价值观,一起讨论。
如果你认为你能提供价值,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你应该在单点能力上比普通人更有能量,被大家认可。社群的价值是基于能力,而不仅仅是热情或者眼光。
首先从自己的朋友开始,还有朋友的朋友,推进到社区支持节目。
当你有了基本的用户数量,就开始考虑活动和营销。这时候就要有选择地去相关渠道寻找用户。比如小米刚做MIUI系统的时候,就是通过论坛做口碑,注册几百个账号,每天在论坛打广告,精挑细选100个超级用户参与反馈。
四、设立群规1。分组规则
加入社群,有门槛总比没有门槛好得多。虽然初期很难聚粉,但是筛选一批精准优质的创业用户是社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这群用户是你社区的核心,所以你要从这里入手,发掘社区更多的可能性。
2。操作规则
有一种观点认为,团体是一种松散的组织,没有礼仪基础,无法制度化。其实只要考虑到集团的规模和建立集团的产品逻辑,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清楚了。如果是在线学习群,再小的规模也要有规则,否则老师也没法在线授课。如果是微信群,你要长期维护这个群,你想进一步扩大规模。群体规则是必要的。群组规则的主要目的是在主动刷量和诱导刷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尤其是在移动端。如果活跃程度过高,会带来强烈的刷机感,降低用户体验。
规则设计的具体案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私信回复“规则”即可获得文章链接。
吴晓波老师创办微信号后,发展很快。但即使是天才教师吴晓波也不愿意每天写一篇好的微信稿件。因此,起初吴晓波先生试图在微信“吴晓波频道”上动员全国各地的订阅者为频道投稿,但发现质量难以控制,筛选修改工作量很大。所以,退而求其次,就是推出“话题墙”,收集用户关心的话题,这样就可以精准筛选内容方向。此外,吴晓波先生在视频中加入了与微信官方账号的互动链接,并发起主题互动,从而开始形成“视频-微信官方账号-线下书友会”的闭环运营特色,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书友会。
你在社群运营中还遇到过哪些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问题有价值,我会选择它作为下一个分享话题。
喜欢的朋友请收藏、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