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玉婷,《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编辑/歌曲字母
收缩的校园招聘2月17日,字节跳动宣布春季征兵开始。招聘公告显示,本次春招包括R&D、产品、销售、游戏策划等八个岗位。相比去年的9个职位,少了一个教研职位。
2021年,字节跳动以7000个春招岗位开启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春招,但今年春招岗位只有6000个,比去年减少了1000个。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招聘公告中,字节跳动特别注明了R&D实习生岗位的增加:“暑期实习R&D岗位需求是去年春季的两倍,Xi安首次开放R&D暑期实习岗位。"
了解字节跳动的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公司扩大实习岗位是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除了门槛高的技术岗位,其他对经验要求低的实习岗位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据我所知,字节跳动的实习生名额已经很紧张了。”该人士表示。
每年的3、4月份是人才招聘的高峰期,通过秋招成功入职的学生还是少数。大量去年年底考研和公考失败的应届毕业生,会选择在来年春天集中精力寻找工作机会,所以毕业生口中一直有“三金四银”的说法。
互联网巨头一般都会在每年春季开启最后一次大规模招聘。对于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次春招也是他们进入互联网巨头的最后机会。
在招聘季的“黄金三期”,JD.COM、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启新春招数,但岗位并不比往年多。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年春节后市场供求》显示,今年互联网/电商行业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明显,从2021年的第一位下降到今年的第四位。
腾讯春季大搬家的官方消息目前还没有公布,但是去年,腾讯在2月份就开始了春季大搬家。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今年校园招聘的宣传声音会比往年低,大部分职位去年秋天就已经招满了。
在求职平台上,想进大厂的大学毕业生满怀悲愤。一位标签为武汉大学生的网友发帖称“字节腾讯的HR岗位已经完成HC(名额)200%,整体情况不太乐观。”
高二开始参加春招的库珀说,“去年,春招的难度不是很高。很多人边玩边进大厂,有的岗位甚至不用笔试。但今年明显感觉笔试题目难多了,职位也少了很多。”
已经拿到阿里offer的王也表示,之前的学长学姐还能拿到阿里和字节的offer,但是在他们这一届,能拿到大厂offer的人数明显下降。
薪酬水平一度可以对标一线互联网厂商的教育培训行业,在经历了“双降”风波后,也变得格外安静。新东方、猿家教、作业帮等在线教育机构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春季招数。新东方招聘的微信官方账号欢迎辞甚至停留在2021年,上面写着“新东方2021全球联合春季校园招聘全面启动,10000+岗位等着你”。在作业帮的校园招聘网站上,只有三个职位,其中两个是实习生。
一家头部教育机构的HR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该机构并没有技术岗位的春季招聘计划。去年,该机构还推出了技术类秋季招聘计划,但最终在意向书发放阶段遭遇阻力。
教育培训行业的寒风已经吹散,在线教育机构的岗位需求大幅减少。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年高校毕业生秋季招聘市场,2021年教育培训行业秋季招聘人数仅为2020年的61%。
但也有一些大厂选择“逆势而为”。阿里巴巴春招的范围仅限于2023届毕业生。阿里在招聘公告中称,技术岗位占比超过60%,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岗位连年增加,非技术岗位持续扩大。JD.COM表示,今年将招聘2万名大学毕业生,其中一半以上是技术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扩张中的公司很多都是兼具实体基因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比如现在很多电商都认为自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体经济公司。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互联网大公司用校招代替社会招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JD.COM P5级别以下的岗位招聘现在基本都是通过校招进行的。”
前程无忧数据显示,在薪酬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2022年互联网公司校招岗位总数比去年减少15%至20%,而传统快消、汽车领域增速仍在10%以上。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21年底开始,大厂人才需求指数整体下降了26%。
对于大厂普遍缩水,有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去年以来,互联网行业监管政策收紧,大厂很多业务线不稳定,会导致岗位减少。
求职路上遭遇大厂危机00: 00后觉得找工作难。与此同时,由于业务收缩,许多大厂开始裁员。
去年8月,百度宣布开启史上最大规模校园招聘,一口气开出8000多个岗位。然而,不到半年,其学校招生面临大规模裁员危机。
99年出生的宇轩没有想到,自己被裁的原因是“太年轻”。去年年中,她刚通过学校招生状态进入百度,入职半年就被公司劝退。宇轩觉得很无奈,要求和HR沟通,“如果你不主动离职,3月底公司就要裁员了。”对她的HR说,最后宇轩接受了主动辞职的要求,拿到了赔偿。
和宇轩有类似经历的人很多。在小红书里,百度学校的一名招生记录了自己“被迫下岗”的经历。去年12月底,他刚刚完成新员工的培训,离实习期结束还有一个月。结果是“整个业务线停了,大部分员工整体下岗”。HR与他沟通时,他强调“我不是被裁,与个人无关”。
据新浪科技此前报道,百度第一轮裁员始于2021年12月:MEG(移动生态事业群)整体裁员比例为50%;游戏部门300多人几乎全部裁掉,直播业务裁掉90%;教育等业务也有裁员,具体比例不详。
第二轮裁员始于今年1月。据36Kr报道,2022年1月,百度AIG(ACG、TPG、INF)、MEG等多条业务线正在裁员。根据一些员工对自己部门的估计,流失率在10%-15%,涉及基层员工、中层员工、高层管理人员。但百度回应称,并没有裁员,只是在优化员工的绩效。百度没有回应“性能优化”的具体比例。
在Aauto quickless千余人的招生群中,有人表示,快手“一边裁员一边招人”,“主站某架构组整个群都被毁了”,已成功入职的应届毕业生询问“离职的话会给Aauto quickless多少违约金”。他说自己签了三方协议,但是看到新闻说Aauto Quicker公司内部福利取消,频繁裁员,就想离职了。
此前据该报报道,Aauto Quicker从去年年底开始大范围裁员,涉及电商、算法、国际化、商业化、游戏、a站等多个业务部门。,且单个团队裁员比例达到30%。
“Xi二七最近裁员太猛,作为学校招生特别没有安全感。“一个00后的感觉。北京Xi二七作为科技互联网企业密集布局的地区,承载着腾讯、百度、滴滴、新浪等互联网明星企业。
今年2月,新浪微博裁员话题登上求职平台热搜,已通过信息认证的员工表示,微博正在大规模裁员。不过,对于这个消息,微博的回应却像是约定俗成:“没有裁员这回事,只是年初在统计业务,促进高效协调和组织活力。”
西二旗外,去年夏天应届毕业生离职潮开始蔓延。万万,2001年出生,今年将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自去年夏天以来,她一直在字节跳动的一家营业部实习,准备通过实习获得一份工作机会。毕业后可以在大厂做自己喜欢的产品经理,婉婉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然而,实习不到一个月,她所在的轰轰烈烈的教育部门就迎来了“双减”政策风暴。据凤凰网科技了解,蓬勃教育2021年8月开始裁员,瓜瓜龙、清北网校、优派一流项目开始实施N+2补偿方案。
不仅仅是教育导致商业萎缩。据公开报道,去年9月初,字节跳动拟出售旗下证券业务,整体估值约5亿至10亿元。内部已经明确,以后不再从事相关业务。字节跳动在回复中证实了这一传言,称该公司收缩了金融相关业务,并确实有出售证券的计划。业务不在的时候,负责业务的员工也要面临离职和跳槽的选择。
在短暂的悲伤和失落之后,婠婠选择了离开字节跳动。“在我8月份辞职的那一天,舒菲的权威还没有被收回。我看到很多这个部门的全职员工在群里说再见。”万告诉《财经世界周刊》,她看到一位同事悲伤地说:“不要停留在教育的轨道上。”
无奈之下,加入秋招大军的万万,在优异的学历和丰富的实习经验的双重buff下,几乎都成功晋级各大厂面试的后半段。但到了“两面”的时候,阿里和美团的面试官又相继改口,突然告诉她,投递的校招岗位没有名额,“具体细节他们没说太多”。
本以为可以化身秋天的offer收割机,最后还是拿到了一家中小厂的offer。她不甘心,现在还在春天赶着投递简历。
有人留下,有人想逃这个大工厂成了一座围城。有的人在外面急着要一个offer,有的人在“城”里,想逃离。
00后应届毕业生一直向往着大厂。2022年春节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那里获得了内向的资格。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顺利通过了两轮电话面试,成为了一家大型头部电商公司的运营。
实习第一天,宽敞的办公环境和贴心的服务让她感到非常兴奋。当晚7点14分,她还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工牌和工作餐,分享自己的新鲜知识。
但没过两天,进大厂的新鲜感就很快被磨平了。极低的工作效率,缺乏创造性的工作内容,造成了00后之间的隔阂。“你可能需要一份材料,或者一份反馈,但你要在一天结束后的八九个小时才能得到。我整天都在催你。”此外,她对输入信息的机械化工作也比较抵触。“一个一个手动输入。我肯定不会做这种事。打印和跑腿都比这个有趣。”
身处其中还是没有安全感。“部门会议上说,如果这周毛利下降,这个部门可能就不存在了,会解散。”一旦部门解散,裁员比例将达到50%,剩下的50%将被迫跳槽。
而一次加班直接引爆了一点情绪。一天晚上八点半,值完一个小时的班,我打开电脑,准备出站。她拿起徽章,轻手轻脚地穿上外套,生怕被还在加班的同事发现。但是我的同事发现了,对她说:“虽然名义上是下班了,但是你为什么这么早就走了?”
点点一生气,就有了逃跑的想法。她提交了辞职申请,卸载了公司的app。这天是她在这家电商工厂实习的第四天。按照原计划,实习期结束后,她将成为正式员工。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这样的企业氛围里,我不觉得自己实际上能成长多少,也学不了多少,反而觉得自己的时间会被大大压缩。”
当然也有00后对大厂工作状态比较满意的。对于Jason来说,即使是在曾经号称“996”的阿里工作,他也觉得比读研的时候轻松多了。
他认为工作和读研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有“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回家意味着工作可以暂时放下,但是要做科研项目,一年365天24小时都要担心这个话题,心里的弦总是紧绷着的。
“读研的时候,压力很大。每天DDL(任务截止日期)都压在我头上。一夜又一夜睡不好,有时候研究强度能达到‘007’。相反,工作之后,我有了生活。有时候回家觉得无聊,会主动加班到晚上十一点。”杰森告诉《财经世界周刊》。
一直在腾讯实习的于洁,对大厂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大厂的经历让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接触到了一个双非本科学历的“更高圈子”。“以前我对加班很抵触,但来到这里,我发现几乎所有同事的学历都比我高,经验也比我丰富,而且都是主动工作,主动加班。在这种内卷化的环境中,我觉得自己被同化了。”
对于网上普遍存在的加班现象,她表示,每个行业都会很累,加班意味着赚得更多。“学会调整自己就好了”。
还有一些毕业生也在向大厂投简历,但最终选择去哪里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站,还要看情况。
2022年秋天,被阿里巴巴录用的莫寒开始准备考研,她要“为自己的人生多做准备”。由于大厂赵球的焦虑和失眠,他终于得到了JD.COM的录取通知书,然后他准备考公务员和选调生。如果考上了,他想当公务员。
电子工程专业的库珀,在大厂招聘两年后,逐渐信佛。“如果大厂业务稳定,没有突破,我更倾向于初创型创业公司。”2001年出生的他更注重个人价值感,不只是在大厂“拧螺丝”。
今年毕业的哮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小红书上更新她的春招表单。表格显示,她投递过腾讯、网易、JD.COM,甚至华为、OPPO等科技公司。
“虽然在小红书里,我呈现的是一个很想进大厂的形象,但不代表我都在春招过程中。我只是选择分享这种大厂找工作的方式。虽然大厂的工资很吸引人,但如果它的工作要求与我的自我价值不匹配,我宁愿接受中小工厂的offer。”哮天说。
她强调,“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进大厂做什么。”
00后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也是国内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
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但用人单位的需求却在减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同比下降11.2%,而供给侧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7.8%。
出生于千年时代的00后,长期以来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时代意义。当他们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显然要先迈过求职这道坎。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反者将被起诉。